胃病的中医治疗

来源: 习水县中医院/xsxzyybgs

     引起的原因诸多。凡是遭受寒凉、饮食不节或情志失调都可以成为胃痛的病因。如平素饮食不节、饥饱失常或者贪食生冷、辛辣或者嗜酒无度损伤胃气,可以形成胃痛;而情志失调,气郁伤肝则横逆犯胃,也会引发胃痛;经常感受寒凉,则会邪侵中阳,也是发生胃痛的常见原因。这些因素又往往互相影响,使发病频繁,缠绵不愈。胃病的病位在胄,但脾与胃,一脏一腑,有表里关系。脾运胃纳,一升一降,阴阳共济,共司消化。而在消化过程中又有肝的疏泄作用,脾与肝有互相制约的关系。所以本病与胃、肝、脾有关。 

   如果胃热挟滞、或者肝气犯胃、或者胃阴不足都可以引起胃痛。若中阳不振,寒自内生,脾虚不运,胃气不降,也可以积而成病。肝气郁结、脾虚气滞,都能导致血滞不行,损伤胃络,转成血淤,或者引起吐血或者引起便血。如果胃病迁延不愈还很可能造成胃粘膜性受损,甚至发生恶变,加大了治疗难度。这是胃病反复发作的主要原因。胃病患者都会深有体会,有些。西药起效快,但亦有不良反应。长期服用会对身体其他器官产生危害,并且不能除根。而天然的中草药,避免了化学药物的不良反应。有些中草药还具备调理和治疗的双重作用。更主要的是中药在对脾胃治疗的同时也能调和肝胃,可谓因果皆治。临床上中医根据胃病患者的不同情况,予以辩证施治。通常中医将“胃脘痛’分为五种类型。即胃气不和、食滞不化型;肝郁气滞、胃失和降型;胃阴不足、虚热内扰型;中阳不振、胃脾胃虚弱型;血行不畅、胃络瘀阻型。

   根据症状不同,进行辨证分型,服用中药或配以针灸,疗效显著。例如肝郁气滞、胃失和降型,主要症状为,胃脘胀满,连及两胁,按之减轻,嗳气频作,呃逆呕恶,每因气怒时,就痛发加重。苔多薄白,脉象沉弦,用柴胡、枳实、白芍、甘草、陈皮、左金、旋复花、生赭石等多味中药加减,疏肝解郁、理气和胃。亦可用针、炙疗法、针炙并施。其主要穴位是:中脘、内关、章门、胃俞、胸8一12夹脊穴,更要注重随症配穴。


如果您还在被胃病困扰,习水县中医院内二科欢迎您来咨询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