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联体已经不是新鲜词汇,最近却掀起了千军万马建医联体的热潮。当然,政策成为其中一个重要推动因素。4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再一次明确医联体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和优质资源下沉过程中的重要角色。
趁着政策的东风,4月29日,由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简称“中国医促会”)发起,全国百家医院、产业机构共同参与的全国医联体联盟在上海成立,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局长张宗久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促会会长韩德民颁发联盟理事长聘书。联盟常设机构为中国医促会医联体分会,这是首个由国家一级行业协会成立的医联体分会,由韩德民院士担任主委。
据介绍,该联盟致力推动医联体学科联盟建设,促进中国基层医疗能力的根本提升。
“国家队”标签明显
国家一级行业协会发起,院士领衔,国家卫计委领导站台,这一系列的标签让全国医联体联盟成立之初就备受瞩目。
韩德民在演讲中提到,“医联体建设的真正挑战在于上下贯通,学科是纽带。”全国医联体联盟以专科为纽带建立起1+X的产品体系,“1”是耳鼻咽喉学科医联体,“X”是各学科医联体产品。学科医联体会在顶级医院设立学科总部基地,在县域中心医院设立学科帮扶基地,在基层设置接诊点,整合专科品牌、技术、数据、服务和运营资源,在建立基层学科标准化体系的基础上,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信息共享、学科共建、人才培训、学术交流等方面的支持。据悉,全国医联体联盟将在2017年创建5个学科医联体,落地100个城市,紧接着将会启动儿科医联体建设。
当日,在全国近千名耳鼻咽喉专家见证下,联盟首个学科医联体项目——全国耳鼻咽喉学科医联体宣布启动,韩德民出任首席科学家,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周兵教授出任院长,来自西京医院、郑大一附院、哈医大二院等七位区域学科带头人担任分院院长。
学科“靶向帮扶”
基于当下优质医疗资源整体不足、城乡分布不均衡等就医挑战,由韩德民院士作为项目负责人的《中国健康服务业发展战略研究》中提出“加强县级医疗机构建设为抓手,切实促进健康中国战略重心下移”的建议,明确提出坚持政府主导搭建开放型公共医疗健康服务平台;搭建“远程医疗协作网”,建立县级功能性全民健康档案;组织城市优质医疗资源重心下移,帮扶县级医疗机构学科体系建设。
在帮扶学科体系建设上,韩德民院士已经积累了相当成功的经验。他曾作为全国防盲指导组组长,是中国“光明行”项目的发起人和参与者。于2016年11月启动的中国医促会专项医疗技术帮扶项目“华佗工程”被韩德民视为“光明行”的深化版,它的核心目标是要实现适宜诊疗技术下移,建立功能性全民健康档案,发挥中医药优势开展全民、全面、实时的健康管理服务。
跨区域组建专科联盟是《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推崇的医联体模式。在此之前,由中日医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辰发起的呼吸专科医联体也是专科联盟的实践者。
医联体中的互联网角色
在医联体联盟发布仪式上,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局长张宗久还为微医董事长兼CEO廖杰远颁发常务副理事长聘书,为乌镇互联网医院院长张群华颁发秘书长聘书。作为联盟内的企业合作方,微医也有自身的一套竞争逻辑。
自2015年12月7日,微医第一家互联网医院——乌镇互联网医院在国家互联网创新发展综合试验区乌镇上线发布,截至目前,微医已在全国19个省市落地互联网医院。在廖杰远看来,参与医联体联盟就是微医加强基于互联网医院打造医联体建设,通过升级传统医院成为互联网医院,将各省互联网医院在区域内向下连接成为纵向的医联体平台,各省互联网医院之间形成跨区域的医联体平台,打通省市县中心医院分级诊疗平台的同时,满足各级医疗机构建设医联体的需求。
微医互联网医联体,涉及场地、运营人员、硬件、软件、解决方案等方面,是一个巨大工程。硬件是承载生态的基础,软件是生态的神经中枢,在线诊疗、电子处方、药品物流等是为医联体内医院提供的生态服务。
2016年,微医的互联网医院建设实在令行业人士艳羡。据微医方面介绍,建设互联网医院是项复杂的工程,包括审批、签约、选址、装修、调试、开业等,建设周期长短不一。
据悉,微医总计投入了2.8亿元人民币和500多位工程师,建成互联网医院主平台系统,包括远程诊疗系统、远程会诊系统、远程转诊系统、云病历系统、支付结算系统、远程培训系统等六大子系统。像宁夏互联网医院,未来要持续打通全自治区医疗数据,建立全区的互联网医联体平台,接下来累计投入的资金可能超过1亿元。
我是笔杆子
投稿邮箱
【zgxyws@y-】
欢迎来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