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指导: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科主任 李艳
在现代医学飞速发展的今天,恶性肿瘤的诊疗技术日新月异,但其依然是公认的“不治之症”之一,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医学问题,更是一个社会公共问题。同时国内外越来越多研究证实肿瘤的发生发展中除物理、化学、生物、遗传等传统致癌因素外,社会心理因素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众所周知,吸烟嗜酒、饮食不节、起居无常等不良生活方式和物理、化学、生物、遗传等致癌因素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社会心理因素也不容忽视。
上世纪八十年代,Baltrusch等人提出了C型行为模式,其特点是:
压抑情感、过分耐心、过于服从、回避冲突、悲观消极等,可增加患癌风险;
而乐观、开朗、正直、坦率、积极、向上等正向人格特征有利于降低患癌几率。
祖国医学早就提出情志与癌症有关,诸如愤怒、忧郁、压抑、耻辱、厌恶、内疚、悲伤、绝望、焦虑、恐惧、仇恨等负向情绪,削弱了机体的免疫功能,而增加了肿瘤的易感性,而愉快、自信、乐观、开朗、宽容等正向情绪调动机体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产生或利用抗癌物质,发挥监视、清除癌变细胞的作用。
预防是治疗的基础,也是普通大众最应该而且可以有所作为的领域,对于肿瘤尤其如此,我们应该怎么去预防肿瘤呢?从“爱自己”做起吧!
保持开放的学习态度,主动了解常见致癌因素。
多数肿瘤患者在确诊前后会产生强烈的心理反应,表现为抑郁、焦虑、紧张、害怕、恐惧、过度担心、悲观消极、失眠等,短期内属于正常的,若持续存在就应该引起重视了。
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肿瘤患者常因病理、心理问题出现一系列多种多样,动态演变的躯体不适和心理问题,其程度和持续的时间关系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心身康复进程,因此有效的识别并干预将产生积极效果。
长期或严重的心理问题不仅影响诊疗方案的疗效和生活质量,而且还会容易造成肿瘤的恶化和复发。
因此基于复杂多变的心理情绪问题,患者及其家属应及时的疏导负面情绪,积极寻求社会资源,充分调动一切积极的因素,增强其康复信心和依从性,甚至寻求心理专业人员的帮助。
同时,家属尤其是亲密关系人的精神心理睡眠问题也不容忽视。
这不仅影响本人的心身健康,还可能对患者的心身康复造成新的困扰。所以家属应和患者一起努力,使患者重燃生活的热情,爱生活,一起打赢这场攻坚战。
在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规范的治疗的基础上,下列建议有利于保持心理健康,提升生活质量。
作为家属
要理解患者一些异常的心理行为表现,增加陪伴和沟通,安抚、鼓励患者,激发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帮助患者树立积极乐观的斗争精神。
作为患者
自己或在家属的协助下树立生活目标,制定生活计划,增加与他人的交往,建立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尝试转换不良心境,分散注意力,比如旅游、培养正向的兴趣爱好、参加团体活动、继续工作等。
总之,肿瘤患者的心理健康是生存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应引起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的关注,并为患者的康复共同努力合作。
专家推荐
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科主任医师。现任中国睡眠医学会心理与睡眠卫生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神志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康复分会常务理事。
擅长:肿瘤患者康复和姑息治疗中心理问题的处理和控制,以及运用认知疗法、放松训练、团体心理治疗和精神药物等方法和技术治疗肿瘤患者因疾病及治疗引起的焦虑、抑郁、疲劳、失眠、谵妄等问题。
来源:【广州互联网医院】
识别二维码,立即咨询李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