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吃点,不然长不高!”
许多家长在给孩子喂饭的时候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上
其实这样做会忽略孩子对美味饭菜的喜爱,而把吃饭当成一种必须完成的任务,直至逐渐产生抵抗情绪。
有的孩子一开始一到吃饭就让人焦虑 ,总觉得他吃得太少,天天劝他多吃点,一看到他这顿吃得多就使劲表扬,吃得少就不甘心,各种理由非要他多吃几口。最常用的一句说辞就是:“多吃点,吃得少长不高没力气!”这个理由一开始挺有效的,孩子听到之后多多少少会再吃一些。
可是用了一阵子,就出现了问题,本来餐桌礼仪还不错的孩子,吃饭的时候开始坐立不安哼哼唧唧,反而吃的比以前更少了,如果劝他为了长高长壮多吃几口,他就会突然生气发怒,尖叫数次之后,泄愤一样故意往嘴里塞一大口饭,噎得自己直翻白眼,可以算是消极反抗。家长开始怀疑“多吃点长得壮”这个鼓励方式虽然看起来非常正确,但是不是长久的办法。
后来家长在看到孩子玩滑板车很开心的小视频得到启示。发现自己之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总是以外因驱动。让孩子玩攀岩,就说:“这个运动好,锻炼四肢的力量,还锻炼胆量。”;让孩子用水彩颜料乱涂,就说:“涂鸦会激发无限的想象力。”
这种教育方式似乎完全忽略了孩子的兴趣爱好。其实家长让孩子玩攀岩,忽略了他是否喜欢爬高;让孩子画水彩,却忽略了他是否喜欢涂鸦。虽然让孩子做的是同一件事,但是做事的动因不同,就会造成做事的积极性不同,内部原因的驱动,总是要比外部原因的驱动要强很多。
吃饭,学习,运动……很多事情本身就有其乐趣所在,为什么一上来就正襟危坐,申明意义,布置任务,下达指标,把香甜的咀嚼和品尝,对未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游戏与竞技的美妙,全都碾得粉碎,只剩下那些“正确无比的目的”呢?这些破意义,除了喊出口号来比较响亮,对于改变一个人真是全无用处!
如果你想引导孩子完成一件事情,或者接触一个新事物,乃至培养一个爱好,千万不要一开始就告诉他,做这件事有多少多少好处,那真的会毁掉所有的体验。用尽全身解数,让孩子发现这件事的乐趣所在,才是正解。当然,有了兴趣未必能做好,但是如果体会不到丝毫乐趣,那是一定是做不好的。想要让他多吃饭,就让他知道食物有多好吃!想要让他爱学习,就让他体验到读书的乐趣!想要让他爱运动,就带他出去疯跑,去游戏!
孩子们已经有那么多不喜欢做却必须要做的事情了,别把孩子本来会喜欢的事情也变得无聊枯燥了吧,那实在是太残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