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发话了:对符合规划条件和准入资质的社会办医不得以任何理由限制!而且,对社会办医实行一站受理、并联审批、网上审批,连锁经营医疗机构可由总部统一办理工商注册登记——只办一张证的日子终于来了!
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支持社会办医和健康旅游发展的措施,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健康需求。
这也是近年密集出台的关于社会资本办医诸项政策中,级别最高的一次。
▍三项措施全力支持社会办医
根据会议内容,三项措施将快速推进社会办医:
一要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全科诊所和独立设置的医学检验、康复护理等专业机构,促进有实力的社会办中医诊所、门诊部等跨省市连锁经营。吸引境外投资者合资合作兴办高水平医疗机构。
二要对社会办医实行一站受理、并联审批、网上审批。连锁经营医疗机构可由总部统一办理工商注册登记。对符合规划条件和准入资质的社会办医不得以任何理由限制,个体诊所设置不受规划布局限制。实行医师区域注册,促进有序流动和多点执业。
三要围绕提高社会办医服务质量,探索包容而有效的审慎监管方式。严厉打击租借执业证照开业、承包科室、虚假广告、非法行医等违法违规行为。
会议提出,要促进健康、旅游、养老等深度融合,引导社会资本投入,鼓励开发高端医疗、中医保健、康复疗养、休闲养生等产品,加快培育和发展健康旅游市场。
同时明确了 “全科诊所、独立设置的医学检验、康复护理等专业机构”为社会资本进入的重点领域,并提出“促进有实力的社会办中医诊所、门诊部等跨省市连锁经营”。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会议提出,要围绕提高社会办医服务质量,在放宽准入的前提下,对租借执业证照开业、承包科室、虚假广告、非法行医等“老问题”提出“探索包容而有效的审慎监管方式”,并再次明确对社会办医实行一站受理、并联审批、网上审批。
▍非公医疗逆袭
公开数据显示,2006到2015年,中国的民营医院数量从4150家增加到14518家,10年间数量增长了10368家,年均复合增长率13.3%,民营医院总数已超过公立医院,占到全国医院总数的52.7%。
但另一方面,2005年只有公立医院数量五分之一的民营医院,诊疗人次占总量的4.8%;而2015年数量超过公立医院的民营医院,诊疗人次只占总量的12.0%——民营医院的服务能力相比10年前不升反降。
在国家不断开放非公医疗准入门槛的背景下,社会资本进入这一领域面临更多的是核心人才和相关“留人”政策是否到位。
“我们最开始拿出大笔资金收购民营医院,后来发现其实公立医院的人才、当地百姓的信赖程度等这些因素对一家医院经营的成功是最关键的因素。”国内某知名集团的医院收购业务负责人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透露。
实际上,在目前平均8~10年的医院投资回报周期内,社会化资本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是,如果投资一家公立医院,在拿到核心的医生资源和医保对接等核心元素后,如何熬过不能分红的漫长周期和资金被大量占用的冰冻期;如果为了规避这些问题,一家民营医院看上去可能是个更现实的选择,但核心的医生资源和医保报销问题又能怎么解决?
而对中国医改的整体设计而言,伴随新医改进入第八个年头,核心的公立医院改革终于开始出现松动迹象,被认为最可能从外部盘活和撬动公立医院改革的民营医院必须完成从外部松动医疗市场坚冰的逆袭。
而在国家层面,近两年对这一变革的支持也不断发出。
2016年8月,国家卫计委印发《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16~2020年)》,称将严格调控公立医院总体规模和单体规模,取消对社会办医疗机构数量和地点限制等。
同年10月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支持创造优化多元办医格局,提出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优先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推进和实现非营利性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同等待遇。
近期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更是提出多项发展指标,包括到2020年,社会办医院床位占医院床位总数的比重将由2015年的19.4%提升至30%以上。
今年4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版《医师执业注册管理办法》也提出,促进医生自由流动,医生有望从单位人转为自由人。
3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对符合规划条件和准入资质的社会办医不得以任何理由限制,个体诊所设置不受规划布局限制。
业内人士指出,引入社会资本办医,将有利于促进民营资本参与公立医院体制改革,并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带来公立医院的并购浪潮。
认为,民营医疗将是未来3年至5年持续性的主题,在大型医疗集团逐渐成形,中小医院快速扩张的过程中,具有资源优势的公司将会成为胜出者。
本文为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