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异法方宜论
小编
又到了经典诵读时间啦,今天我们讲的是《异法方宜论》。这篇文章讲了东、南、西、北、中央五方的地理环境、自然气候的差异,以及生活习惯的不同,对人体生理活动和疾病发生的影响。还有一些关于艾灸的内容小编会重点讲一下。
黄帝问曰: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
岐伯对曰:地势使然也。
黄帝问道:医生医疗疾病,同病而采取各种不同的治疗方法,但结果都能痊愈,这是什麽道理?
岐伯回答说:这是因为地理形式不同,而治法各有所宜的缘故。
故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皆安其处,美其食。鱼者使人热中,盐者胜血,故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
例如东方的天地始生之气,气候温和,是出产鱼和盐的地方。由于地处海滨而接近于水,所以该地方的人们多吃鱼类而喜欢咸味,他们安居在这个地方,以鱼盐为美食。但由于多吃鱼类,鱼性属火会使人热积于中,过多的吃盐,因为咸能走血,又会耗伤血液,所以该地的人们,大都皮肤色黑,肌理松疏,该地多发痈疡之类的疾病。对其治疗,大都宜用砭石刺法。因此,砭石的治病方法,也是从东方传来的。
看的小编都饿了
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处,天地之所收引也。其民陵居而多风,水土刚强,其民不衣而褐荐,其民华食而脂肥,故邪不能伤其形体,其病生于内,其治宜毒药。故毒药者亦从西方来。
西方地区,是多山旷野,盛产金玉,遍地沙石,这里的自然环境,象秋令之气,有一种收敛引急的现象。该地的人们,依山陵而住,其地多风,水土的性质又属刚强,而他们的生活,不堪考究衣服,穿毛巾,睡草席,但饮食都是鲜美酥酪骨肉之类,因此体肥,外邪不容易侵犯他们的形体,他们发病,大都属于内伤类疾病。对其治疗,宜用药物。所以药物疗法,是从西方传来的。
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故灸焫者,亦从北方来。
北方地区,自然气候如同冬天的闭藏气象,地形较高。人们依山陵而居住,经常处在风寒冰冽的环境中。该地的人们,喜好游牧生活,四野临时住宿,吃的是牛羊乳汁,因此内脏受寒,易生胀满的疾病。对其治疗,宜用艾火炙灼。所以艾火炙灼的治疗方法,是从北方传来的。
小编
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ruo)。焫是指用燃烧草药熏灼治病的方法
从这句话的字面意思看,人体的脏腑有寒就会生病,最好的治疗方式就是艾灸。
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胕,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挛痹,其治宜微针。故九针者,亦从南方来。
南方地区,象自然界万物长养的气候,阳气最盛的地方,地势低下,水土薄弱,因此雾露经常聚集。该地的人们,喜欢吃酸类和腐熟的食品,其皮肤腠理致密而带红色,易发生筋脉拘急、麻木不仁等疾病。对其治疗,宜用微针针刺。所以九针的治病方法,是从南方传来的。
我们在南方生活,有些疾病可以用针刺来治疗哦~
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蹻,故导引按蹻者,亦从中央出也。
中央之地,地形平坦而多潮湿,物产丰富,所以人们的食物种类很多,生活比较安逸,这里发生的疾病,多是痿弱、厥逆、寒热等病,这些病的治疗,宜用导引按#的方法。所以导引按#的治法,是从中央地区推广出去的。
故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体也。
从以上情况来看,一个高明的医生,是能够将这许多治病方法综合起来,根据具体情况,随机应变,灵活运用,使患者得到适宜治疗。所以治法尽管各有不同,而结果是疾病都能痊愈。这是由于医生能够了解病情,并掌握了治疗大法的缘故。
为什么要推广艾灸?
从中医临床的数据来看,现代人的饮食,造成了很多病。用《黄帝内经》理论分析这就是饮食不节导致的。长期的寒凉,冰凉,及寒性食物吃多了就会导致这类脏寒生满病。灸就是用艾条点着了去烤,艾灸是一个容易掌握的一个方法,让大家都去掌握了,那就少得:抑郁症,肥胖症,包括痛风等。痛风其实也是这种喝出来的,还有现在所谓的高血脂症,还有这个糖尿病。糖尿病为什么叫富贵病?富贵人家喝得起牛奶,老这么喝就喝出这种病,以前穷人家那儿那儿喝牛奶。这个时代是吃货的世界,怎能忌的了口,那么就来艾吧。
艾灸也有不该灸的地方,大家记住凡是带风的穴位最好都别灸。特别是我们后脑勺的风府穴,这个风府穴直通脑髓,如果你在那儿灸的话,就是我们叫销铄骨髓。就直接把邪火或者是热火把你的阴精给耗伤了。记住了这些带风的穴位不要灸。
1、温肌散寒、疏风解表
2、温经通络、活血逐疲
3、温中活里、强脏壮腑
4、温阴补虚、回阳固脱
5、行气活血、消火化淤
6、平衡阴阳、保健防病
艾灸怎么做都是有益身体健康的,这是一件很舒服、很愉快的事情。今天的经典诵读到这里就结束了,下次再见哦!
编辑排版:缪璐茜
校对审核:郑妙杞 屠梦影
来源:中药学院团委新媒体中心
微信ID:zyxyzjpc
1.点击历史信息,查看更多内容
2.长按右侧二维码,关注微信
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