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改革的“诗和远方”还有多远?

来源: 制药网/zyzhan_2012


导读

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大力推动医疗联合体建设,坚持“全链条”发力…… 2017年,作为“三医联动”的重要一环,医药改革开始在药品生产、流通、使用的各环节发力,这既去药价“虚火”,也强调医药改革“强筋健骨”。业内称,告别“以药补医”,让患者花更少的钱,享受更好的健康,这是中国医药改革的“诗和远方”。




公立医院药占比 7年下降6%


  “以药补医”现象,是中国既有医药体制的一大痼疾,也是公立医院改革着力破解的难题。


  4月8日零时起,以取消药品加成为标志,北京市3600家医疗机构同步启动改革。公立医院以药品进价销售给患者,多项医疗服务价格体现“技有所得”……“医药分开”在这个春天,开始推进。


  “这是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国务院医改办主任、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贺胜这样形容取消药品加成的意义。他表示,在中国医改大版图中,全部取消“以药补医”,涉及深刻的利益调整,事关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是深化医改的重中之重。


  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新一轮医改以来,我国逐步取消药品加成,公立医院的药占比由2009年的46%下降到2016年的40%。


  专家表示,不要小看这6%的变化,背后恰恰反映了中国医药改革的艰难性与复杂性。随着健康中国提升为国家战略,中国医药改革让世界看到“啃下硬骨头”的希望和出路。


改革突出表现为 “三个难分”


“医药改革的艰巨性、复杂性,突出表现为‘三个难分’,即医药难分、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医疗机构难分、管办难分。”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表示。


  “目前还有三分之一的地级及以上城市,没有取消公立医院药品加成。”3月28日,全国医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做出部署,指出今年7月底前,各地应出台实施方案,并于9月30日前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取消药品加成。


  根据《“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取消药品加成后,医院收入的损失将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加大政府投入等补偿。目前十多个省市已出台实施方案,提出对于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后的收入亏损,80%-90%由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弥补,10%通过加大财政投入解决,10%由公立医院内部解决。


  毋庸置疑,中国卫生与健康领域仍面临严峻的挑战。国务院医改办有关负责人表示,药品领域的改革是医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医疗机构的收入结构看,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占到了半数左右,药品耗材的改革是无法回避的问题。■据新华社



聚焦 一些辅助药竟成药品采购排名“佼佼者”


  一些老百姓反映“看病贵”,但究竟“贵”在哪?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一份某省中标药采购金额排名清单,某些“可不用”的辅助药却成了采购排名的“佼佼者”。


  从表中披露的一些数据,显示出辅助药、营养药在采购中的“非正常现象”:价格高的辅助性药品冲进药品采购排名前列。这份清单里,一款“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在所有中标药品中采购金额排名前三,规格为2ml:20mg,供应价为127.69元,可负担性为11.03。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药价可负担性指标,超过1则视为“差”。不仅如此,清单中还有“注射用五水头孢唑林钠”“注射用头孢他啶”等多款辅助性或易滥用重点监控药品位居采购金额前列。一些药品的可负担性指标甚至超过100,患者的经济压力可想而知。



廉价药去哪儿了?


对于家住天津的刘希恭来说,今年春天“很难过”。已近80高龄的他,为寻找给儿子治病的一种短缺“救命药”——青霉胺,心急如焚地跑遍天津各大医院,然而却被告知已停产。


  3块钱一盒的牛黄解毒丸、1块钱一盒的红霉素软膏、2块钱100片的复方新诺明……曾一度为老百姓熟知的多种廉价药身影如今也愈加难寻。青光眼手术必用药丝裂霉素近日被曝在多地面临断货。


  低价救命药缘何会出现“有需求、无供给”的怪象?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牛正乾指出,药品是特殊商品,对病人属于“刚需”。完全靠市场,药品生产成本上涨,利润空间下降,药企不愿意生产,医生不愿意开方子,价格低、用量小的药品就容易短缺。与此同时,“黄牛”倒买倒卖,市场药品购销秩序混乱,使廉价药更“难求”。


  按照《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药品生产流通使用政策的若干意见》,我国将建立完善短缺药品信息采集、报送、分析、会商制度,统筹采取定点生产、药品储备、应急生产、协商调剂等措施确保药品市场供应。


文章来源:三湘都市报

原标题:廉价药去哪儿了 难以承受的短缺之痛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