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寒熄风法
用于风寒上扰证,症见头痛时作,每因感受风寒而诱发,痛偏一侧,或痛连项背,或痛连眉梢,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弦紧。方用川芎茶调散加减,药用:
川芎6g,防风6g,荆芥10g,薄荷10g,羌活3g,蒺藜12g,钩藤12g,全蝎3g,甘草3g
若痛涉巅顶者,加藁本、蔓荆子;痛涉枕部者,加葛根;恶寒明显者,加紫苏叶、生姜;口苦者,加蔓荆子、菊花;头痛日久不愈者,加全蝎、红花。
治验举例:何某,男,34岁。1990年10月17日初诊。
左侧颞部疼痛反复发作6年,复发3d。曾多次在某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诊断为偏头痛。现左侧颞部疼痛,呈搏动样,发作时伴恶心欲呕,心烦,畏寒,颈项拘急不适,纳食及大小便正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弦紧。
证属风寒上扰。治宜祛风散寒,熄风通络。方用川芎茶调散加减,药用:
川芎6g,防风6g,荆芥10g,薄荷10g,羌活3g,蒺藜12g,钩藤12g(另包后下),全蝎3g(为末分冲),葛根15g,甘草1.5g。
服药1剂的当晚,头痛明显减轻,3剂服毕,头痛未再发作。5年后随访,诉偏头痛未再复发。
按:此案乃风寒引动肝风,上扰清窍所致。风寒夹肝风扰动于上,故头部搏动样疼痛;风寒阻络则畏寒、颈项拘急;肝病犯胃,肝胃不和则心烦、恶心欲呕;脉浮弦紧乃风寒引动肝风之征。
其治用荆芥、防风、羌活疏风散寒,薄荷、葛根以增强解表作用,蒺藜、钩藤、全蝎平肝熄风,川芎通络止痛,甘草调和诸药。全方既能外散风寒,又能熄风通络,与病机契合,故取效甚捷。
散热熄风法
用于肝经风热证,症见偏侧头痛,以胀痛、跳痛为多,面红烘热,心烦口苦,恶风寒,舌质红、苔薄白,脉浮弦而数。方用蔓荆子散加减,药用:
蔓荆子10g,白芍12g,蒺藜10g,薄荷6g,夏枯草10g,菊花10g,谷精珠10g,石决明15g,甘草3g
痛涉眉棱骨者,加羌活、黄芩;涉及颈项者,加葛根。
治验举例:张某,女,32岁。1994年1月26日初诊。
左侧头痛反复发作4年,复发2周。曾在某医院就诊,诊断为偏头痛。现左侧太阳穴痛,呈跳痛,时作烘热,伴心烦口干,纳食可,大便正常,舌质红,苔薄白,脉浮弦数。
证属肝经风热。治宜疏风散热,平肝止痛。方用蔓荆子汤加减,药用:
蔓荆子10g,白芍12g,蒺藜10g,薄荷3g,夏枯草10g,菊花10g,谷精珠10g,煅石决明12g(布包先煎),甘草1.5g
服药1剂,头痛减轻,续服5剂头痛缓解。
按:此案乃因感受风热之邪,引动肝风上扰清窍所致。风热夹肝风动扰于上,则头痛、烘热;热邪内扰,故心烦口干;舌质红、脉浮弦数乃风热引动肝风之征。
其治用蔓荆子、薄荷、菊花疏风散热,白芍、蒺藜、夏枯草、石决明平肝熄风,谷精珠清肝明目,甘草调和诸药。服药后风热得散,肝风得熄,则头痛自止。
解郁熄风法
用于肝郁风热证,症见偏侧头痛,以胀痛、跳痛为多,面部烘热,精神抑郁,烦躁易怒,闭目喜静,舌质红、苔薄白,脉浮弦而数。方用散偏汤加减,药用:
柴胡10g,白芍12g,制香附7g,蒺藜10g,蔓荆子10g,蝉蜕3g,菊花10g,钩藤12g,龙胆草3g,甘草3g
痛涉眉棱骨者,加羌活、黄芩;伴目赤昏花者,加谷精珠;大便干结者,加决明子。
治验举例:蹇某,男,36岁。1993年5月27日初诊。
右侧头痛反复发作15年,曾在某医院住院诊断为偏头痛,经治疗后仍反复发作。现右侧头部跳痛,发作时目胀,心烦口苦,纳食可,大便偏干,手心发热,舌质红,苔薄白,脉浮弦数。
证属肝郁风热。治宜疏肝解郁,平肝散热。方用散偏汤加减,药用:
柴胡10g,白芍12g,制香附7g,蒺藜12g,蔓荆子12g,蝉蜕3g,菊花10g,钩藤12g,龙胆草3g,谷精珠10g,决明子10g,甘草1.5g
服药2剂,头痛明显减轻,续服12剂而安。
按:此案乃因素体肝郁,新感风热,引动肝风所致。风热夹肝风动扰于上,则头痛、目胀;肝郁化热内扰,故心烦口苦、大便偏干;舌质红、脉浮弦数乃风热引动肝风之征。
其治用柴胡、香附疏肝解郁,菊花、蔓荆子、蝉蜕疏风散热,白芍、蒺藜、钩藤平肝熄风,龙胆草清肝泻火,谷精珠清肝明目,决明子润肠通便,甘草调和诸药。郁解风熄,则头痛自止。
化痰熄风法
用于肝风痰浊证,症见偏侧头痛,以胀痛、重痛为多,阴雨天加重,伴胸闷恶心,舌苔白腻,脉弦滑。方用天麻钩藤饮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药用:
天麻5g,钩藤12g,蒺藜12g,白芍15g,菊花10g,法半夏10g,薄荷6g,甘草3g
若头部沉重者,加苍术、羌活;精神抑郁者,加柴胡、香附;痛涉颈项者,加葛根;头痛日久不愈者,加全蝎、蔓荆子。
治验举例:刘某,女,34岁。1991年3月11日初诊。头痛反复发作3年,复发2d。曾在某医院就诊,诊断为偏头痛。刻诊左侧头痛,呈胀痛,涉及颈项,心烦口苦,胸闷恶心,舌苔白腻,脉弦滑。
证属肝风痰浊。治宜平肝熄风,化痰通络。方用天麻钩藤饮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药用:
天麻5g,钩藤12g,蒺藜12g,白芍15g,菊花10g,法半夏10g,薄荷3g,葛根15g,全蝎3g(研末分冲),甘草1.5g
服药1剂,头痛减轻,续服6剂,头痛完全缓解。2年后随访,头痛未再发作。
按:此案乃因肝风兼夹痰浊动扰于上所致。风痰上扰于清窍,故头部胀痛,涉及颈项;痰浊蕴积,化热内扰,故心烦口苦,胸闷恶心;舌苔白腻、脉弦滑乃风痰为患之征。
其治用天麻、钩藤、蒺藜、白芍、全蝎平肝熄风,法半夏燥湿化痰,菊花、葛根、薄荷祛风清热,甘草调和诸药。
养血熄风法
用于血虚风动证,症见两太阳穴痛,午后为甚,妇女经期为多,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方用四物汤加减,药用:
当归10g,白芍12g,生地黄10g,蒺藜10g,钩藤12g,蝉蜕6g,蔓荆子10g,甘草3g
若头面烘热者,加忍冬藤、苦丁茶;心烦口干者,加牡丹皮;头痛日久不止者,加全蝎。
治验举例:汤某,女,28岁。1989年6月14日初诊。
头痛反复发作9年,复发3d。曾在多家医院就诊,诊断为偏头痛,每次用药后头痛缓解,但仍月经前发作。现正值经期,左侧太阳穴痛,以跳痛为主,下午为重,伴心烦,纳食可,大小便正常,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证属血虚风动。治宜养血熄风,通络止痛。方用四物汤加减。药用:
当归7g,白芍12g,生地黄12g,蒺藜10g,钩藤12g,蝉蜕3g,蔓荆子10g,牡丹皮6g,甘草1.5g
服药1剂,头痛明显减轻,续服4剂,头痛完全缓解。嘱在下次月经周期前7天开始预先服用上方7剂。半年后患者因感冒来诊,诉按上法预先服药后,头痛一直未再发作。
按:此案乃因肝血亏虚动风所致。血虚不能上荣于脑窍,故头痛,并且每在经期为甚;血虚不能濡养于心肝,故心烦;舌质淡、脉细弱亦血虚之征。其治用当归、白芍、生地黄滋养阴血,蒺藜、钩藤、蝉蜕平肝熄风,蔓荆子祛风止痛,牡丹皮清热除烦,甘草配白芍酸甘化阴。诸药配合,共奏养血熄风之效。
柔肝熄风法
用于阴虚风动证,症见头痛日久,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口干咽燥,舌质红、苔少,脉细数。方用自拟新加钩藤汤加减,药用:
制首乌15g,桑椹15g,白芍12g,旱莲草15g,蒺藜10g,牡蛎15g,牡丹皮10g,蔓荆子10g,甘草3g
若头部胀痛明显者,加钩藤、苦丁茶;大便干结者,加决明子;头痛日久不止者,加全蝎。
治验举例:刘某,女,55岁。1995年3月9日初诊。
右侧头痛反复发作24年,复发并加重2周。现右侧头痛,以胀痛、跳痛为主,时作头晕,伴心烦口干,纳食可,大便偏干,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证属阴虚风动。治宜滋补肝肾,柔润通络。方用新加钩藤汤加减。药用:
制首乌15g,桑椹12g,白芍12g,旱莲草15g,蒺藜12g,煅牡蛎12g,牡丹皮10g,蔓荆子10g,甘草1.5g,全蝎3g(研末分冲),苦丁茶10g
14剂,在服第2剂开始头痛即明显减轻,服至第9剂,头痛完全缓解。嘱间断服用上方以巩固疗效。
按:此案乃因肝肾阴虚,虚风内动所致。阴虚不能上荣,故头痛头晕;阴虚失于濡养,故心烦、口干、大便干;舌质红、苔少、脉细数乃阴虚之征。
其治用制首乌、桑椹、旱莲草滋补肝肾,白芍、蒺藜、牡蛎、全蝎平肝熄风,牡丹皮、苦丁茶平肝清热,蔓荆子祛风止痛,甘草配白芍酸甘化阴。诸药配合,有养阴熄风之功,阴血得充则内风可熄而头痛自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