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学会方法 哮喘也能尽在掌握

来源: 陕西卫生计生12320/sxws12320



作为全球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哮喘已经成为严重影响人们健康的“慢性杀手”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约有3亿人罹患哮喘病,全球每20人中就有1个患有哮喘。在第十九个“世界防治哮喘日”来临之际,有关专家呼吁:

在正确认识哮喘的基础上进行规范化治疗,

哮喘完全可以控制。





我国哮喘患儿逐年递增



专家介绍:

作为一种气道慢性炎症,哮喘与气道高反应性相关,通常出现广泛而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导致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或)咳嗽等症状,多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


“这些症状可在数分钟内发作,经数小时或至数天,用支气管舒张剂或自行缓解。哮喘患者多自幼发病,如不规范控制,会对肺部功能造成损害,可能演变为终身呼吸疾病。”专家说。




我国每10年对全国儿童哮喘进行流行病学统计:



1988年-1990年

我国儿科哮喘协作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

0至14岁儿童哮喘患病率为0.11%~2.03%;

2000年

全国儿科哮喘协作组再次抽样调查,结果为0.25%~4.63%。

2010年

第三次全国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儿童哮喘患病率达3.01%。




我国儿童哮喘患病率已成呈逐年递增情况。其中,约1/3至1/2的儿童哮喘可迁延至成人。






遗传性是哮喘的重要危险因素。

有报道显示,若父母一方有哮喘,子女有25%的概率发生哮喘;


若父母双方都有哮喘,则子女哮喘发病概率高达50%。

因此,如果父母有哮喘病史,孩子出现相关症状时,家长更要注意孩子是否患有哮喘。


此外,哮喘的患病率递增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居住条件改善有密切关系。因为,哮喘的最大危险因素是接触室内、室外过敏原。

首先,随着生活改善,人们普遍使用空调,导致居室封闭。在恒温和恒湿的状态下,屋内尘螨极易大量繁殖。


其次,是家庭豢养宠物,导致室内过敏物质浓度增加,诱发过敏性哮喘。随着城市绿化改善,空气中飘浮的花粉、尘螨增加,这也导致季节性过敏性哮喘的主要原因。





控制哮喘也分“四步走”





哮喘是无法根治的,

但是我们可以和它“和平相处”。



专家表示,实现哮喘控制有三个环节:

预防、治疗、监测,

这三个环节要分“四步走”。





1

首先,

控制哮喘发作的最好方法就是预防。

专家提示,首先是控制环境,减少室内尘螨浓度。

在婴儿出生后1到2年是防止过敏的关键时期。患儿对某种物质形成过敏,除了遗传因素外,还与胎儿时期及出生后1到2年反复接触某种低浓度的过敏原有关。因此,若能在儿童出生后1到2年尽量减少环境中各种过敏原的浓度,即能防止或减少儿童过敏的形成。






2

第二步是脱敏疗法。

通过向机体反复注射某种过敏物质,使机体对该物质产生耐受性,达到治疗目的。儿童哮喘的脱敏治疗主要是针对尘螨过敏的哮喘患儿。专家提示,无法完全避免过敏原(如尘螨、花粉)的患儿,可以采用该法治疗,疗效明确,但治疗时间较长(3至4年)。    


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推荐舌下脱敏可替代传统注射方式的脱敏方法。一些国外进口的长效脱敏制剂,也可相应简化治疗过程。专家表示,雾化吸入也是脱敏治疗的一种方式,即通过从低剂量向高剂量逐步过渡的吸入变态反应疫苗, 提高支气管对变态反应的免疫性并降低支气管对变态反应敏感性的一种方法。






3

第三步是局部糖皮质激素治疗。

糖皮质激素是最有效的抗变态反应炎症药物,因而成为治疗哮喘的最重要药物,其主要的作用机制包括干扰花生四烯酸代谢,减少白三烯和前列腺素合成,抑制嗜酸粒细胞趋化,抑制细胞因子合成,减少微血管渗漏,增加细胞膜上β-2受体合成等。


“这是目前最有效、经济的哮喘控制及治疗法。”专家说,“很多家长谈激素色变,认为长期应用激素副作用太大,会影响儿童生长发育,所以经常自作主张,在患儿症状好转后就擅自停药。其实局部吸入微量的糖皮质激素对健康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






4

第四步是患者的健康教育要跟上。

近日,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发布了新一版的哮喘管理及预防指南。指南中依旧强调了患者自我管理教育的重要性。  


“哮喘自我管理教育的内容应包括哮喘症状和(或)肺功能的自我监测、书面哮喘行动计划和常规医疗随访。其中,书面行动计划被认为是患者自我管理的关键部分,包含患者日常用药、何时及如何增加给药及开始口服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在症状未能缓解时如何寻求医疗帮助等。”专家说。


“对儿童来说,由于气道发育还没有定性,及早的治疗和控制,觉大多数患儿哮喘是可以控制的。如果哮喘患者日间、夜间没有哮喘发作症状,并且日常活动不受限制、不需要服用缓解哮喘药物、肺功能检测正常,这样我们可以认为,医生和患者齐心共同打赢了控制哮喘的‘攻坚战’。”专家说。





(受访专家: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呼吸内科主任 王立波教授)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