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是《甄嬛传》,内资就是《奇葩说》

来源: 思齐俱乐部/member_siqi

▲Kimberly Applegate 绘画作品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73烟纸店(yanzhidian73)


 


有人说外资的职场环境就是《甄嬛传》。

 

大多数人都是系统里一枚合格的螺丝钉,养成了“文明待人、背后踩人、各扫门前雪”的工作习惯。因此,大家在外资完善(或者繁琐)的流程里,有一套共同的语言词典,沟通成本不高,赋予的含义都是这个词典里学会的。

 

你说establish的时候,我也认可这个阶段不是build on;你说这个预算不够的时候,我也能浮现这笔钱所大概产生的效果画面;你抱怨这个integrate很难实现的时候,我也深深为此折磨。

 

而内资民企,职场环境就是现在流行的综艺节目《奇葩说》,大家依靠“本能”行事,一切以结果为导向。

 

作为内资的管理层,或者有意向选择到内资民企工作的职业经理人,要如何面对更多元化的“职业挑战”?

 

思齐转载了萨默小姐的文章,供各位同学参考。




今年3月,我的民企时光即将满一年。

 

在外企的十几年工作生活里,我讲着言不由衷的英文,每天打扮入时地出入波特曼与恒隆,动不动要飞香港巴黎和纽约,关注着最新的时尚动态,以免搭配错误。

 

我接待着各个口音的老板们,美国腔的最好理解,法国腔的也能接受就是重音要竖起耳朵辨识,意大利腔的很浪漫,而且表情丰富,不用太听懂语言,就知道意思了;香港和新加波的几乎使用的都是中文语法,有一种“同是龙的传人相煎何太急”的感受;我当时的行业没有印度腔,据我老公说,他们和印度人conference call,都是开完会后再飞无数个邮件,明确一下“你刚才说的是这个那个意思吗”。

 

这样工作了十几年,难免乏味。再加上外企总逃脱不了总部的掌控,对中国市场的不了解或者脱轨,导致了应变实在太慢。

 

记得我当时至少带领了5拨美国总部的高管和BAT的高管们见面,她们欢乐地在阿里园区骑自行车拍照片,上传至ins,我们在每一个粤菜馆告别,说欢迎下次再来指导工作。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到我离开的时候,都不曾和互联网有过紧密的合作,寻找更大的商机。

 

我们的CEO在我的安排下,与阿里的张勇有一个非常深刻的会议,之后的半年里我不断催促总部给我回复,可惜最近CEO因华尔街不满,而惨遭下课。

 

在体会了BAT的先进生产力,在阅览了各类对优秀民企的总结文章后,我很蠢蠢欲动地想要尝试换一个画风——去民企,去时代的最前沿!

 

于是,我就这样开始了爱丽丝漫游仙境之旅,来到了wonderland,一脚下去真是不知深浅,至今也没有成功经验可以炫耀,只能把个中复杂感受,做些分享。

 


01

愿上天保佑每一个民企的老板福寿安康

 

外企人最受益的部分,应该是系统带来的良好秩序,和一切井然有条地推进。然而成长中的民企,系统是一个奢侈品,因为变化太多也太快,随时跟着市场调整,先解决生存问题才是关键,根本没功夫建立系统。

 

再说了,流动率这么高,系统建起来了也来不及传授,这个……就再等等吧。

 

所以,每一个民企,最重要的那个人,就是老板。

 

他决定了企业的产品,文化,价值观,他指出了生存的路径,管理的模式,他拿到了融资,他组织了核心团队,他有权对所有人发脾气喊加班叫你明天不要再来了。

 

他无论半夜三点还是老婆生孩子或者是大年三十的晚上,都在各种群里发微信,转文章,指挥工作,有的工作甚至凌晨就要实现,留给那个可怜的孩子大概只有3个小时的时间。

 

早上我们一边挤上地铁,一边埋怨人生,到办公室时发现老板已经抽了十几个烟头,兴奋地对你说,昨天那个产品包装,我有个新思路,把创意叫进来,我们搞起来吧!

 

情人节那天,你注定没可能和你的情人一起度过,因为从老板到老板的外甥女都在门店帮忙销售,你怎么好意思过这么一个庸俗的由商家创造的节日呢?

 

记得有一个周六的上午,下着雨,我坐上计程车去公司开会,老板在一个群里欢乐地点着咖啡和包子,并开心地说:周末上班真好,有早饭吃!

 

而我的外企同事们,应该早就关闭了电脑,理所当然地享受着周末。

 

在那天的会议里,没有日常员工地打扰,我们几个核心leader建立了品牌的风格,brand attributes,明确了客户人群,和为此而筹备的商品。

 

走出公司的时候,雨停了,我内心无比充实——能够参与并确定一件战略意义的大事,可能,也就能包容没有系统而产生的混乱。


 

02

猪一样的队友不是童话

 

回朔我的外企同事们,虽然也各种弊端,但总的来说,还是有一个平均线的,差不多75-80分上下——对公司战略的分解和执行有合理的规划,受教育程度以及社会经验基本是同类的相聚。

 

在外企多年,养成了文明待人、背后踩人、各扫门前雪的工作习惯,大多数人都是系统里一枚合格的螺丝钉。所以当时的我们有一个基本的语言词典,沟通成本不高,赋予的含义都是这个词典里学会的。

 

你说establish的时候,我也认可这个阶段不是build on;你说这个预算不够的时候,我也能浮现这笔钱所大概产生的效果画面;你抱怨这个integrate很难实现的时候,我也深深为此折磨。

 

民企,那基本就是现在流行的综艺节目《奇葩说》。

 


我在不长的时间里,体会了形形色色祖国大江南北的文化,各种以前不理解的微博段子都成了现实。

 

分解一下,在民企生存,有两种人很合适:

 

一种是非常具备执行能力、然而不带任何有灵魂的大脑,这种员工蛮好用的,领导指哪儿打哪儿,把领导说的每句话都当成金句,群里领导发鸡汤后,积极举拳头以示行动力已经产生。

 

一种是脑洞大敢想的同学,民企需要尽快占有市场份额但却没有丰腴的预算,充分具备想象力有时很能获得眼球,在领导那儿是眼里一亮心里一喜,这个员工的性价比马上排名靠前。


记得我刚接手团队的时候,有个胖胖的生机勃勃的女生跟我说,
在这里生存必须靠本能。

 

后来这句话我玩味了很久,值得深思。

 

我曾经有一个下属,他以一种低姿态进入到了团队......他在朋友圈里向我们展示了真实的生活:生长在河南西安交界的一个农村,说《黄土高坡》那首歌就是为他量身定制的,整个村里唯一的大学生就是这位放牛郎,在村里人艳羡的目光中,他在研二那年向学校贷款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

 

听到这样的故事的时候,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多给这个上进青年一些机会!

 

但之后发生了一系列故事,让我深深地读懂了鲁迅先生的那句名言:“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这位青年负责品牌自媒体,只可惜他把这个平台当成了自己的自媒体——无视审批流程,想发表啥手指一点,不懂得版权的重要性,随意盗图被别的品牌举报,维护粉丝留言经常会用到“卧槽”这样激情的字眼,在品牌活动现场去围堵明星恐吓明星。

 

最妙的是,每次发生问题,我作为管理层去指责他的时候,他的回复都是完全的谄媚,类似“女神别生气”,“娘娘万福”这样一类TVB流的非专业沟通。

 

正当我很纳闷这样的奇葩员工怎么出现的时候,有好心人提醒我,说他在上一家公司被fire时写了一封信给业界著名的CEO,恶意攻击了公司全体员工,最终被所有人扫地出门。

 

顿时我也就明白了,读过书跟受过教育,完全是两码事。

 

当然,故事的高潮是,在几个月之后,整个团队对他都无法容忍也无法合作,需要请他走人的时候,他捏造了一堆匪夷所思的材料,匿名发送给了各大媒体,这次是攻击品牌,公司高层,以及我本人。

 

拜他所赐,我居然在某段时间里成了网红,还上了一些媒体报道。

 

不经历民企,不懂得风雨啊!这是在外企时我不管怎样幻想,都不会理解的野蛮而又真实的桥段。

 

当然,这样的员工是难得的极端案例,不过也着实体现了民企水平的层次不齐,对话语言的百花绽放。


所以,当有朋友就“是否要接收民企offer”来征求我意见的时候,我都会认真地回答:一定要和领导人多次沟通,去感受他本人的文化,度量,视野和价值观。

 


这些都不是空中楼阁,而是你是否能在一个价值与文化都统一的公司里,去实现个人的职业诉求与成长。

 

我个人是热爱深度思考,需要花时间体会行业,体会消费者的marketer,好像那句话“治大国若烹小鲜”,我所着迷的是去摸索那把“key”,启动一台引擎的过程。

 

然而这个过程很煎熬自己,尤其在不太有方向还老变换方向的时候,几乎每天清零一次,太需要当众孤独的勇气了。

 

越入民企越体会到那句“不要用战术的勤奋去掩饰战略的懒惰”的力度,在举拳头和费思量里,更多一些后者来加强管理,战略,布局,格局,是中国企业的方向。



后台回复关键词获取干货

丨职场丨医保丨两票制

丨医药代表丨市场营销丨


▌图片@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合作、投稿等事宜请在微信后台回复

思齐圈(www.siqiquan.org)——专业知识分享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