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饮水对药物疗效的影响

来源: 太原市曙光药业/sgyy0351

西医


服后宜多饮水的口服药物

平喘药:茶碱类(氨茶碱、胆茶碱等)有利尿作用,易致脱水;同时哮喘者多血容量偏低。

 

利胆药:促进胆汁分泌、有利排出胆道内泥沙样结石的同时,易引起胆汁的过度分泌和腹泻,多喝水避免腹泻导致的脱水。

 

蛋白酶抑制剂:抗艾滋病用药的安普那韦、雷托那韦等可形成尿道结石或肾结石,大量饮水,避免结石。

 

双磷酸盐:双磷酸盐(骨吸收抑制剂、治疗骨质疏松)对食管有刺激性,易导致食管炎、粪便潜血。

 

抗痛风药:排尿酸药(丙磺舒、苯溴马隆、别嘌醇),应大量饮水,防止尿酸在排出过程中在泌尿道沉积形成结石;同时应碱化尿液(加服碳酸氢钠),提高尿酸结晶的溶解度。

 

抗尿结石药(排石汤、排石冲剂):大量饮水,防止尿盐沉淀于尿道。

 

电解质(口服补液盐):缓解口渴感、防止尿道沉淀

 

磺胺药:主要由肾排泄,在尿液中可形成结晶性沉淀,应大量饮水,同时应碱化尿液,防止结晶。(同抗痛风药)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链霉素等):尿液中浓度高,对肾小管损伤大,大量饮水,加快药物排泄,同时应碱化尿液。


服后限制饮水的口服药物

●苦味健胃药——通过苦味刺激舌部味觉感受器和末梢神经, 促进唾液和胃液分泌而增加食欲,用药后不宜漱口和

喝水;


●胃黏膜保护剂(硫糖铝、果胶铋等)——服药后在胃中形成保护膜,服药后 1 小时内尽量不要喝水,避免保护层被水冲掉;


●需要直接嚼碎吞服的胃药——不要多饮水,防止破坏形成的保护膜。

 

●止咳药(止咳糖浆、甘草合剂)——这些粘稠药物会粘附在发炎的咽喉部而发挥作用,应少喝水,尤其不应喝热水,避免将药物冲掉。

 

●预防心绞痛发作的药物(硝酸甘油片、麝香保心丸等)——是舌下含片,由舌下粘膜吸收,不用水冲,保持药物舌下药物浓度。

 

●抗利尿药(去氨加压素)——应限制饮水,否则会引起水潴留。


不宜热水送服的药物

助消化药(胃蛋白酶、胰酶等)——70℃以上即失效。

 

维生素类(维生素 B1、维生素 B2、维生素 C)——性质不稳定,受热后易被破坏而失效。

 

活疫苗(小儿麻痹症糖丸)——避免疫苗失活

 

活性菌类药物(乳酶生、整肠生等)——避免活性菌受破坏


传统中医

淡盐水送服六味地黄丸

  食盐也是一味中药,其味咸性寒,有清火、凉血、解毒的作用。因其味咸,可引药入肾,所以可以作为药引,帮助六味地黄丸直达病变处,更好地发挥补肾的作用。此外,可利用盐的寒性,给肾阴虚、有虚火的病人清火。


  有药理实验表明,服用六味地黄丸时用淡盐水送服比用白开水送服疗效可高出约38%。其他宜用淡盐水送服的中成药还有:金锁固精丸、四神丸、黑锡丹、大补阴丸、左归丸、左磁丸等,多为治疗肾虚的药物。


蜂蜜水送服咳嗽、便秘药

  蜂蜜有补中益气、缓急解毒、润肺止咳、润肠通便的功效。凡治疗肺燥咳嗽、阴虚久咳、习惯性便秘的中成药,宜以适量蜂蜜(约15毫升)冲温水送服。


红糖水送服补血药

  红糖有暖中、补血、散寒、祛瘀等功效。凡治疗内科血虚、血寒、产后恶露未净、乳汁稀少的中成药,用红糖水送服疗效更好。一般用红糖5—10克,温水溶化即可送药。


葱白汤、生姜汤送服风寒药

  葱白有发汗解表、散寒通阳、解毒散结等功效。凡治疗外感风寒及阴寒内盛的中成药,可用葱白15—20克,切碎煎汤送服。


 生姜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的功效。凡治疗风寒感冒、肺寒咳喘、脾胃虚寒、呕吐呃逆的中成药,最适宜用生姜3—5片(大约6—9克),水煎取汤送服。


大枣汤送服中气不足药

  大枣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的功效。凡医治脾胃虚弱、中气不足的中成药,宜用大枣5—10枚,水煎汤后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