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中药的两大误区你不告诉顾客就出大事了!

来源: 奈臣氏药店内参/zgydnc

中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尽管现在各类药品丰富多样,但是中药在我们心中的地位仍旧是不可磨灭的。现在很多家庭还是会选择去药店或者医院抓一些中药回家去熬,但是熬中药的注意事项您知道吗?作为专业的药店人一定要知道熬中药时最易中招的误区吧!


误区一:熬中药器皿

有人常用铝锅或铁锅来熬中药,这是不正确的。因为中药成分复杂,含有多种生物碱及各种化学物质,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够与铁等金属器具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使药物失效,还可能产生一些有害的沉淀物,患者饮用后,不但不利于治病,还可能导致中毒。


此外,铝锅表层的氧化铝会与某些中药中的酸性物质发生反应,铁锅的铁元素在与部分中药反应后也会形成新的物质,两者都可能改变中药的药性,服用后会出现不可预料的状况或者副作用。



正确的做法是选用砂锅煎煮中药。因为砂锅的化学性质稳定,锅底导热十分均匀,煮起来火力比较和缓,而且保温性比较强,水分蒸发量比较小,药剂成分保留比较完全,可减少不耐高温药物的流失。


需要注意的是,砂锅骤然受热或受冷会形成裂纹,因此,刚煎过药的砂锅不要立即用凉水清洗,可在干木片或架子上放凉后再把药垢清洗干净;砂锅上的油污不能用洗洁精浸泡,以防污水渗入细孔中,可用喝剩的茶叶渣擦拭,也可用淘米水浸泡、烘热,再用刷子刷洗。


正确的熬中药方法

煎药的加水量以第一次煎煮时水超过药材表面3-5厘米,第二次煎煮时超过药材表面3厘米为准。对于煎药的温度,一般是在未沸腾前用强火(武火),至煮沸后再改用弱火(文火),保持在微沸状态,这样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同时,煎煮时间主要根据药物种类和疾病性质而定,一般汤剂煎煮2次能够煎出所含成分的80%左右,所以煎药的次数以2次或3次为宜。一般中药第一煎以沸腾开始计算需要20-30分钟,第二煎需30-40分钟。



一般药物可同时入煎,但部分药物因其性质、性能及临床用途不同,所需煎煮时间不同。有的还需作特殊处理,甚至同一种药物因煎煮时间不同,其性能与临床应用也会发生变化。


 
先煎:先煎的目的是为了增加药物的溶解度,降低药物的毒性,充分发挥疗效。以下三种情况需要先煎。


矿石类:贝壳类、角甲类药物,因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必须先煎。如生石膏、寒水石、赤石脂、灵磁石、代赭石、海浮石、礞石、自然铜、牡蛎、石决明、珍珠母、海蛤壳、瓦楞子、龟板、鳖甲、穿山甲、龙骨、龙齿、鳖甲、水牛角等等,可打碎先煎30分钟。


有毒的药物:如乌头、附子、商陆等等,要先煎1~2小时,先煎、久煎能达到减毒或去毒的目的。


某些植物药:如天竺黄、火麻仁、石斛、只有先煎才有效。

 
后下:含挥发性有效成分、久煎易挥发失效的药物,或有效成分不耐煎煮、久煎容易破坏的药,入汤剂时,宜后下微煎。


①气味芳香,含挥发油多的药物,如薄荷、藿香、木香、豆蔻、砂仁、草豆蔻、檀香、降香、沉香、青蒿、细辛等等均应后下,一般在中药汤剂煎好前5~10分入药即可。


②不宜久煎的药物,如钩藤、杏仁、大黄、番泻叶等等应后下。

 
包煎:有些中药带毛可能对咽喉产生刺激性;有些细小、质轻的中药(如蒲黄等)容易漂浮水面不便煎煮;或者有些含淀粉、黏液质较多的中药(如车前子)若直接入水煎煮,则易糊锅。上述中药入汤剂时均应用纱布包裹入煎煮。

 
另煎:部分贵重药材与他药同用时,入汤剂时宜另煎取汁,再与其他煎液兑服,以免煎出的有效成分被其他药的药渣吸附,造成贵重药材的浪费。

 
烊化:胶类药材(如阿胶等)与他药同煎,容易粘锅、熬焦,或粘附于其他药渣上,既造成浪费、又影响其他药材有效成分的溶出,因此应单独烊化(将胶类药物放入水中或已煎好的药液中加热融化)后兑服。

 
冲服:入水即化的药(如芒硝等)、液体类药(如蜂蜜、饴糖等)及羚羊角、沉香等加水磨取的药汁,不宜入煎,应直接用开水或药汁冲服。


注:具体入药方法遵循医生嘱咐。


小提示


拿到药材后不必过度清洗,但在煎药前要加以浸泡,加冷水漫过药材表面,一般浸泡30分钟左右即可,但也要根据药材自身质地的轻重和季节、温度的差异分别对待。花、草、叶可浸泡20分钟;根茎、种子、果实及矿石、甲壳类药材宜浸泡30-60分钟。总之以药材浸透为好。


粉丝福利


感谢您一直以来对我们的关注,为了能为大家提供更好的服务,我们推出“药店POP每日更新”服务,您只要转发本文章,并截图给客服人员,就可以每日看到我们的药店POP更新哦~!


▼ 添加下面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