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抑郁的六大误区

来源: 北京精神卫生/bjjsws

大众对抑郁症有普遍认知,但对抑郁症的具体识别率很低,红楼梦人物-林黛玉、影星张国荣、2016年2月连续两起自杀事件华东师大的江绪林老师自杀、史学天才少年“林嘉文”坠楼……世界卫生组织报告,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全球第二大致残疾病。然而,人们对抑郁症的认识和治疗还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通过自我调节可以有效的缓解,服药治疗是一种负担。

抑郁情绪像乌云

误区一   抑郁是一件难以启齿的事

据调查只有10%的患者寻求帮助……其中一半的患者到医院看病,只有2%-3%到精神科就诊。难于启齿的原因。其他患者更倾向于认为自己患的是躯体疾病,而不愿意接受专业治疗。其实抑郁症就像感冒一样,是一种常见的疾病,要敢于直面自己,积极寻求帮助。

误区二 单纯心理治疗就能治愈抑郁症

一部分患者认为抑郁症的治疗无需服药,只要打开心结,病自然就会好。其实,心理辅导固然重要,但药物治疗也不可缺少,并贯穿于治疗全程。仅靠心理治疗可能会延误病情、加重症状、治疗效果也不能持久,要二者同步进行。

误区三   症状好转就停药

部分患者一好转就停药治疗,以致病情反复。抑郁症复发率高,只有维持足够的治疗时间才能防止复发,维持时间根据具体病情而定。老年抑郁症患者更有必要进行维持治疗。骤然停药可引起撤药综合征,轻者可表现为躯体和胃肠道症状,重者伴有较明显的运动障碍及精神障碍。三环类抗抑郁药为胆碱能拮抗剂,具有较强的抗胆碱作用。长期用药会使胆碱能受体被阻滞,骤然停药可能引起胆碱能系统反跳。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胆碱能出现亢进的症状和体征。

误区四 抑郁药会成瘾,吃上就停不了

很多患者拒绝用药,担心吃药会上瘾或使人变傻。其实抗抑郁药不会让人成瘾,可能是个别患者出现脑部功能减退,并不是药物引起的,是疾病本身对大脑造成的损害。越是拖延、回避治疗,造成的损害越大。

轻度患者无需药物治疗,而中、重度患者均需规律服药,若疗程不足,随意停药,易导致病情反复,可能发展至需终生服药。

误区五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很多抑郁症患者都有睡眠障碍的困扰,擅自服用安眠药、焦虑就服用镇静剂。很多时候的失眠、焦虑只是抑郁的一种伴随症状。

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治疗方法可能会暂时缓解症状,但其他症状依然存在。不整体治疗,会造成更大的隐患。

误区六 乐观开朗的人不会得抑郁症

抑郁症都是小心眼的人才患病的,性格开朗就不会得抑郁症。其实有些非典型的,如表面乐观开朗,有说有笑的人,这种积极可能并非来自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而仅是因为工作、场合、礼仪方面的原则。此时的“微笑”反而成为一种心理负担,久而久之导致情绪失调,引发了“微笑型抑郁”。


微笑型抑郁


1.“微笑型抑郁”多发生在一些成功人士中。

2.男性多于女性。

3.这类人和普通人一样,也有困惑、烦恼、无奈、悲伤,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不愿向别人吐露。长期下来内心深处不断蓄积痛苦、压抑、悲伤等负面情绪。



误区识别清楚了,病情就不会被延误。我们的目的不是掩耳盗铃,而是“要微笑,不要抑郁!”

作者:平谷区精神病医院 宋君伟

平谷区精神卫生保健所供稿

图片来源于网络

长按二维码关注北京精神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