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祛湿不当容易引病上身

来源: 舟山市中医院/zsszygs

        随着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很多人有了“春夏季节要祛湿”的想法。不少人为图方便,选择到药店买现成的“祛湿茶”喝。本人在这提醒,人体的湿有内外之分,若祛湿不当,反而容易引病上身

1

祛湿前,先请中医把把脉

        我们应该根据自己不同的体质有针对性地祛湿。年轻人如果没有时间煲祛湿汤,买现成的祛湿茶包来泡,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但要注意,市场上的祛湿茶,大部分是祛湿热的,较少有健脾功效,所以并不适合寒湿体质的人。而且,如果脾虚体质的人喝太寒凉的药茶反而更伤脾,很可能导致体内的湿更为严重。


        湿邪在上在外者,宜微汗以解之;湿邪滞于脾胃者,宜芳香化湿或健脾除湿;小便不利、水肿、淋浊诸证,宜利水渗湿法;湿兼热者,宜清热利湿法;兼寒者,宜温化水湿法。根据中医的观点,外湿治疗应以祛湿,利水为主,内湿治疗应以健脾为主。因此,建议市民在祛湿前最好还是先请专业中医医生辨别体质。在不明体质的情况下,请不要随便乱喝祛湿茶或者煲凉茶。

2

湿气有内外之分

        根据《黄帝内经》记载,湿邪为病,有外湿与内湿之分。外湿,多由气候潮湿,或淋雨涉水,居住潮湿等外界湿邪侵入人体所致,症见恶寒发热、头胀脑重、肢体浮肿、身重疼痛等,多属肌表经络之病;而内湿则是一种内在的病理产物,指脾肾阳虚,运化失职,导致体内水液停滞而湿浊内生,症见食欲不振、腹胀腹泻、尿少、面黄、浮肿、舌淡苔润等。


        初夏时节,天气相对潮湿,空气中含水量较大,外湿困阻脾胃阳气,引起人体血气运行不畅,经脉不通。而春天时,肝气旺盛,肝胜脾(木克土),若没有很好地运化水湿,引起水湿内困,到了初夏季节,内湿、外湿双重作用,我们就会觉得身体特别不适,整个人都感觉没力气,四肢沉重。

3

内湿又分寒和热

        除了内湿、外湿之分外,内湿又进一步细分为湿热和寒湿。湿热是指热与湿同时存在,一般多出现在春末回暖湿重时,湿与热合并入侵人体,或因体内水湿久留不除而化热,典型特征为舌苔黄厚腻、小便短赤、皮肤出现瘙痒或湿疹;寒湿则主要是由于湿困脾胃,损伤脾阳,或患者平素脾肾阳虚而致水饮内停,典型特征为舌苔白厚腻、小便清长。

4

怎样用饮食来祛湿

        “湿”是体内水液代谢失常的产物。祛湿,顾名思义就是要把体内多余、异常的水分排走。所以,春夏之交,多吃温补、健脾胃的祛湿汤,让湿气随大小便排出,是祛湿的好方法。


        1.不同人群祛湿有侧重

        要达到祛湿调身的效果,煲汤应以升补为原则,不能一味使用燥热补品,以免加重身体内热,损伤到人体正气。

        老年人煲祛湿汤时不宜选择药性太过寒凉或燥热的原料。因为老年人的机体功能逐渐减退,并且多气血亏虚,所以煲祛湿汤时可以加入适量的补气养血汤料,比如选用党参、大枣、枸杞、淮山药、薏苡仁等配伍煲汤,以起到益气健脾、淡渗利湿之效。

        而为小孩煲祛湿汤时则应注意选料用量不宜过多。因为小儿各种器官功能还没有发育完全,即中医所指的“脾常不足”, 应考虑加入健脾消食的汤料,可选用淮山药、玉米粒、芡实、山楂等煲汤,以助消食和胃、健脾利湿。


        2.少酸多甘,健脾和胃

        除了煲汤祛湿外,还可少吃酸味的食品,多吃甘味的、祛湿的食品。甘味食物能滋补脾胃,而酸味则会使本来就偏旺的肝气更旺,对脾胃造成更大伤害,这正是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疾病在春夏季容易复发的原因之一。

        甘味食物首推大枣、山药和薏米。此外还有小米、糯米、高粱、豇豆、扁豆、黄豆、甘蓝、苹果、胡萝卜、芋头、红薯、土豆、南瓜、黑木耳、香菇、桂圆、栗子等。而黄瓜、冬瓜、绿豆芽等寒性食品(尤其是体寒者)则要少吃,它们会阻碍春天体内阳气的生发。

解锁更多精彩内容

 地址:

舟山市定海区新桥路355号
网址:

http://zszygs.zhoushan.cn/
预约热线:

2615093  2061902  

114
急救电话:2612345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