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郁体质就是由于长期情志不畅、气机郁滞而形成的体质状态,主要表现在心理状态和性格特点方面的异常。
一般来说,这类人内向不稳定,情绪多变,反复无常。而且忧郁脆弱,优柔寡断,爱钻牛角尖,敏感多疑,神经兮兮。他们总是一副忧郁的面貌,神情总是烦闷的、不快乐的、惆怅的。
同样气郁体质的人还会出现胸胁胀满,或者气机不畅,出现走窜疼痛。气机不流畅,还经常喜欢叹气,叹一口气总是觉得特别舒服。还有的人气机郁滞、上逆,出现打嗝。有的人咽喉老觉得有东西堵住了,有一种异物感,吞不下去也吐不出来。还有的人主要表现在乳房胀痛,要不睡不着,要不老爱醒,食欲也减退。对男士而言,气郁体质容易导致阳痿。
还有的人出现心慌,记忆力差,老是健忘。有的人又表现为痰多,大便偏干,小便一般来说正常。舌多淡红,苔多薄白;而脉多弦、细。气郁体质的人在对外界环境适应方面,有一个很突出的表现,就是有一点刺激,马上就有情绪反应。所以,这类人特别不喜欢阴雨天气。
对于气郁的调节,关键在于对肝的呵护。肝具有疏通、条达、升发、畅泄等一系列的生理功能。古人以木气的冲和条达之相来类比肝的疏泄功能,在五行中将其归属于木。肝主疏泄功能亦体现在调节精神情志方面。肝的这一功能正常,人体就能较好地协调自身的精神、情志活动,表现为精神愉快、心情舒畅、机智灵敏;若疏泄不及,则表现为精神抑郁、多愁善虑、沉闷欲哭、嗳气太息、胸胁胀闷等;疏泄太过,则表现为兴奋状态,如烦躁易怒、头晕胀痛、失眠多梦等。所以,肝的疏泄失调就会造成气机的郁结。
在情志调摄上,应该培养乐观情绪,避免孤芳自赏,做到精神愉悦,充满“正能量”,气血就会和畅,血脉就会流通,这非常有助于改善气郁体质状况。
在日常生活起居中,要学会做情绪的主人,不要让季节和天气影响自己的心情。多进行室外活动,还要保证睡眠,注意休息;多进行松弛身心的活动,多交朋友,培养兴趣爱好。清代医学家吴尚说过:七情之病,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也。
人体的“肝”担负着调节情志的重要角色。所以,气郁体质的人,在饮食上宜多吃一些具有疏肝行气作用的食物。应该适当多吃一些如黄花菜、海带、山楂、玫瑰花等具有行气、解郁、消食、醒神作用的食物。还可以适当多吃蔬菜和营养丰富的鱼、瘦肉、乳类、豆制品,以及薤白、莴苣、佛手、橙子、柑皮、大麦、茴香菜等。柑橘理气解郁的作用很明显,也可以适当多吃,或者泡柠檬茶饮用。对于无饮酒禁忌的人可以少量饮酒,以促进气血运行。忌食辛辣、咖啡、浓茶等刺激品,少食肥甘厚味的食物。
其中,黄花菜是气郁体质者首选的一种食品,可以理气解郁,宣发镇静。但鲜黄花菜中含有一种“秋水仙碱”的物质,它本身虽无毒,但经过肠胃的吸收,在体内氧化为“二秋水仙碱”时则具有毒性,故在食用鲜品时,每次不要多吃,并且应先将鲜黄花菜用开水烫过,破坏秋水仙碱后再食用。
气郁体质可选择按摩的穴位有:任脉的膻中、中脘、神阙、气海;心包经的内关、间使;肝经的曲泉、期门;胆经的日月、阳陵泉;膀胱经的肺俞、肝俞,还有肾经的涌泉穴等。
经常按摩气海穴,有舒畅气机的作用,而且气海穴生发阳气,阳气充足,阳气充润上升,有滋养清窍的功效。所以,气海穴特别适合气郁体质偏于气机郁滞在上焦的人使用。气郁体质偏于气机郁滞在中焦的,可以选用阳陵泉这个穴位。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就是阳陵泉。阳陵泉是胆经的一个穴位,有疏肝利胆的作用。对于气机不畅的胸胁胀痛最为适宜。可以每天按摩、拨动阳陵泉3次,每次15分钟,或用艾灸10~20 分钟。若同时配合敲胆经,点肝经的太冲、曲泉穴,则疏肝理气的效果更好。
若气郁严重,需要用药调理的话,可以选用《伤寒论》里的经典方剂——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中用柴胡12克,龙骨、黄芩、生姜、铅丹、人参、桂枝(去皮)、茯苓各9克,半夏、大黄(切)、牡蛎(熬)、大枣(擘)各6克。因为铅丹有毒,我们把它改成重镇安神的灵磁石。该方对于气郁体质偏于气机郁滞在下焦的人很适用,但必须注意此方要在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