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5-24
养老院没有专业医疗科室,而社区医疗机构又不具备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的条件?如何打破养老和医疗的界限?
今年4月,昆明市全面启动医养结合工作,开启了以各级医养机构为主干、居家养老为基础的“医养结合”新格局。五华区率先召开了医养结合工作启动会,并出台了《五华区医养结合工作实施方案》。
通过医养结合工作的推进,让社区居家养老和社区医疗服务两条平行线拧成了一股绳,让更多居家养老的老人不仅可以享受到社区提供的日常生活照料,同时还能享受社区医疗机构提供的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等服务,真正做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和老有所医。
32个试点 织起医养结合网格
走进学府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来自莲华街道荷叶山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生正在忙碌着为老年人量血压。“每个星期,我们都会定期到学府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老年人做体检和健康咨询,及时掌握每一位老年人的身体状况,为健康养老提供必要的医疗支持。”莲华街道荷叶山社区卫生服务站负责人孙继红说。
据了解,学府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始营业于2013年6月,是昆明首家民营居家养老服务机构。中心里设有多功能活动室、棋牌室等,舒适安静的养老环境,让入住的老人们在这里可以看书看报、唱戏跳舞,安享晚年。
学府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负责人李建设表示,该中心共设有床位147张,目前已入住70多名老人,但因为不具备医疗专业技能,中心内一直未能成功设立专业医疗科室,让院内的老年人看病就医成为一个大问题。
医养结合后,学府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与莲华街道荷叶山社区卫生服务站签订了协议,由莲华街道荷叶山社区卫生服务站定期为院内的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服务。李建设说,由于养老机构养老服务内容主要还是停留在看护和照料上,而在医疗方面,机构内不仅缺乏相关的医疗设备,更缺乏专业的护理团队。“以前我们苦于没有专业的医疗团队,而莲华街道荷叶山社区卫生服务站又没有住院床位,现在两者结合刚好发挥了各自的专业和优势。”
据了解,学府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与莲华街道荷叶山社区卫生服务站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在五华区并非个例。今年4月,自五华区启动医养结合工作后,纳入的试点社区共有10家,试点单位22家。这32个试点的启动,将在五华区形成一张医养结合的网格,对辖区65岁及以上的常住居民,重点为高龄、重病、失能、部分失能及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的老人提供一个以医带养、以养促医的养老就医环境。
医养结合打破传统养老就医需求
昨天,虹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马翠芝和两名医护人员在虹山中路社区“四社联动”互助养老的志愿者郑萍萍的带领下,又一次来到了今年90多岁的独居老人晏桂芬家中,为晏奶奶做健康体检。
据了解,自从医养结合工作启动后,虹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人员每个月都会上门为她量量血压、测测血糖,询问晏奶奶最近的身体情况。而社区互助养老志愿者则不定时到晏奶奶家中,陪她聊天谈心,为她做一些简单的家务。
通过志愿者服务和社区医疗机构健康管理的“双管齐下”,为晏奶奶的居家养老和就医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
马翠芝说:“之前社区管养老,社区医疗机构管护理,但是很多老年人不到社区医疗机构,我们就无法掌握他们的信息。现在社区与社区医疗机构签约,变被动为主动,让我们可以及时掌握社区老年人的健康动态。”
不仅如此,和以往社区养老和社区医疗机构各自为政的情况相比,医养结合打破了养老和就医的屏障,让社区居家养老和社区医疗服务两条平行线拧成了一股绳,发挥着一加一大于二的作用。
五华区卫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医养结合就是将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相结合,集医疗、康复、养生、养老为一体,实现社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医”包括医疗诊治、健康咨询、健康检查等服务;“养”则涵盖了生活照护、精神心理、文化活动等服务。
记者在《五华区医养结合工作实施方案》中看到,医养结合工作启动后,五华区将为符合五华区内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提供每年开展2次老年人健康管理,内容为生活和健康状况评估、健康指导等;同时,每年为辖区内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提供一次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等多项内容。这些内容并非全部免费,只有纳入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的才属于免费服务。
医养结合创新养老服务模式
目前,五华区医养结合工作打通了社区、社区卫生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的合作模式,让社区医疗机构进入到社区、养老机构的同时,也在养老机构和社区里增设了医疗卫生服务的内容。
位于虹山南路的云南圣约翰康复医院,在今年3月新增设了老年康复科和中医康复科,主要为一些慢性病和失能老人提供医疗和长期入院康复服务。
据了解,目前该科室共有20张床位,6名医生、2位专业护工和相应护士。该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成立老年人康复科是在探索医养结合的新路子,为一些生活无法自理或需要长期专人照料的老年人提供一个既可以看病又能养老的地方。“通过康复介入,为一些失能老人提供医疗和康复的双重护理,等病人慢慢康复后再由家人接回家。”
今年90多岁的李大爷是云南圣约翰康复医院老年人康复科的一名患者。由于长期卧病在床,李大爷必须有专人照料。今年康复科成立后,李大爷的家人将其送到了圣约翰医院。李大爷的儿子李先生说:“去大医院,医院没有床位;在家里,照顾的又不专业,还好来到这里以后,不仅有专人照顾,还能随时观察病情,让我们家人都放心。”
五华区卫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医养结合让一些长期患病在床的慢性病老年人有了适合的去处。即,在家的可以享受社区与社区医疗机构的医养服务;在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则在机构就能享受就医的便利;还有少部分在康复医院的老人,则能享受到养老的同时,还能享受到专业的医疗服务。
与此同时,五华区医养结合还创新养老就医服务模式,开展了“四进”。一进,即巡访进家,主要是社区工作人员到老年人家中开展日常生活照料及社区义务工作者到老年人家中开展健康管理服务;二进,则是巡诊进院,主要是指社区医疗机构与辖区养老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定期到养老院为老年人开展医疗、护理、咨询等服务;三进,则是咨询进群,下一步五华区将建立医养结合服务群,让越来越多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在家里就能通过手机或者网络与医生沟通,答疑解惑;四进,则是服务进门,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不断扩大,由家庭医生、社区护士、公共卫生医师组成家庭医生队,可上门为老年人服务。
五华区卫计局相关负责人说,通过机构界限的打破和服务模式的创新,让医养结合切实地落到了实处,真正实现了传统养老服务与现代医疗服务的结合,实现了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和老有所医。
记者陈姝羽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