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树林 · 张遇升:拒绝光环的“幸运儿”

来源: 新浪医药/sinayiyao
《医药人》
Vol.08


简 介:张遇升,杏树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2000年进入北京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学习,2008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之后到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深造,获得公共卫生硕士和工商管理硕士;2011年回国创建杏树林,专注移动医疗领域,服务广大医生。

北京亚洲大酒店举行的第二届中华医学事务年会上,西装革履、意气风发的张遇升作完特邀发言之后,来到了新浪医药的访谈席间。初见他浓眉大眼,比起照片上显得更加年轻有活力,谈吐与神色中都透出一股倜傥书生的气质。


我们笑称张遇升是当之无愧的学霸,他只笑笑回应:“只是年轻的时候就走得比较顺利。”而在之后的采访中,他5次提到了“幸运”这个词,或许作为一名创业6年的“老兵”,他更懂得的是感恩曾经抓住的机遇,放下过去的成绩,着眼于当下与未来。


1本书、3位知遇者


人生轨迹可能是由很微小的选择造就,比如两根筷子,一开始只有很小的角度差,放到后面来看,距离越来越远。


1982年,张遇升出生在四川内江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2000年参加高考,考入北京协和医学院8年制的速成班,毕业后拿到了北京协和医学院的临床医学博士学位。在协和的最后一年拿到了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全额奖学金,开启了远赴重洋的4年求学工作时光。之后,在2011年10月他毅然回国,开始找人筹划项目。2011年11月,杏树林正式成立。截至目前,杏树林已获得C轮融资,成为了中国互联网医疗浪潮中服务医生端品牌的排头兵。


在他求学和创业的过程中,他重点提到了三位对他影响最深的“伯乐”,也是这三人,为青年时期的张遇升一次一次地打开了崭新的视野,刷新了他对未知世界的认知。“人生轨迹可能是由很微小的选择造就,比如两根筷子,一开始只有很小的角度差,放到后面来看,距离越来越远。”张遇升如是说。


从抱怨到解开困惑


第一位是他在不少采访中都提起过的导师——黄建始教授。在他大四那一年,黄教授刚从美国回来,给协和学生们上的是“医学英语”课程。一天上课结束,见到黄教授一个人在食堂吃饭,张遇升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只是打声招呼就走开,而是坐在了黄教授身旁同他一起聊天吃饭。在这对师生的第一次交谈中,黄教授劝张遇升虽然从北大搬到协和学习生活环境质量下降,但是抱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同时还推荐了一本帮张遇升找到答案的书:《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


直至今日,张遇升回想起这本堪称“人生转折点”的书时依然神采奕奕,他说:“我当天晚上就去王府井书店买了那本书,我都记得是17块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那天买回来后在宿舍里看,我就觉得天底下怎么有写的这么好的书,这个作者几乎把我当时所有的问题、苦闷的东西都回答了。”在黄教授的指导下,后来张遇升还在校园里组织起了针对这本书的读书会,因为他认为只有能够讲给别人听了,才叫真正领悟了这本书的真谛。即使到现在,他依然形容这本书已经“深入到了骨髓里”。


再后来,张遇升从黄教授手里接过了美国“Super Course”(超级课程)的网站光盘,改装了宿舍哥们的电脑作为服务器,建立了汉化版的镜像,以“众包”的形式募集了一批志愿者将英文文献及课程PPT翻译成了中文,创立出了中国版的“超级课程”。十四年过去,超级课程成为了协和最大、人数最多的社团,还因此衍生出了世界医学生联合会在中国的分支机构——中国医学生联合会。


不过最开始,张遇升并不知道这样做会收获什么。然而人生永远充满惊喜,除了让他看到一大社团在协和校园里的茁壮成长,张遇升还因此收获了爱情。他的妻子刘辰辉,也是杏树林负责运营工作的现任COO,当时是他的小师妹,他俩正是通过创办这个超级课程网站而相遇相识。


从哈佛到霍普金斯


尽管自嘲比不上妻子清华-协和-哈佛的这段“人生赢家”一般的学习履历,但张遇升的出国留学经历也是十分戏剧化。因为实习期间曾去过哈佛,张遇升选择出国留学的第一目标也是哈佛。但在协和90年校庆中,作为志愿者的张遇升被安排了接待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院长,在这个院长的建议下,他申请了该校“未来全球公共卫生领袖”项目的全额奖学金,最终成为了第一个拿到该奖学金的中国人。


【备注:霍普金斯拥有最负盛名且最顶尖的医学院,与哈佛医学院齐名,而公共卫生学院自有排名以来,历年均为全美第一。不久前的美联航事件中的亚裔医生乘客即毕业于该校,最新上任的春雨医生CEO张琨也是霍普金斯校友。而“未来全球公共卫生领袖”项目奖学金是由彭博社创始人布伦伯格设立,每年全球范围内获得该项奖学金的学生仅有十几人。】


事实上,当时哈佛也向他抛来了橄榄枝,但限于只有半额奖学金,张遇升选择了霍普金斯。他将这一切归结于幸运,幸运地认识了那一位参加协和校庆的院长,更幸运地是在协和的4年间从师了一位退休的美国语言学家,锻炼自己流利的英语口语,以及比肩美国本土学生的英文阅读能力,更重要地是学会了辩证与批判地去思考问题。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这名老师也就是他所感激的第二位“伯乐”:Rex Moser。Rex的妻子是英特尔中国区的一位高管,他在美国高校退休后便来到了中国,自愿免费到协和医学院给年轻学生们上课,课程名字即“Critical Thinking”(批判思考)。从开课之初,张遇升就一直追随着这位老教授,第二年他就成为了这堂课的助教,之后一直是与Rex喝咖啡聊天的挚友。他说:“很幸运遇见了这么一位老师,他本身又是语言学家,对语言的要求又很高,在某种程度上,也改变了我的思维习惯”,张遇升高兴地补充说:“当时paper(申请信)也要写得好,所以我说我运气好,当时也找了Rex帮我修改。”


在这位美国语言学家的影响下,张遇升的英语水平突飞猛进,一方面也帮助他在做“超级课程”网站时翻译外文PPT时得心应手,另一方面也为他之后适应美国学习打下牢固的语言基础,与此同时,他还经常参加一些大型的医学学术会议担任同声传译,他称当年可能全国上下能够做医学同传的也就十几个人。


从纠结到坚定信念


在霍普金斯毕业之后,作为当时班上第一个在美国找到工作的人,张遇升进入了著名医疗保险集团Wellpoint。当问他没有选择继续当医生是什么感觉时,他打趣说:“以前也纠结过,因为和大学的同学聚会的时候,大家坐一桌,大家都各自说:我是做妇产科,我是做麻醉科,我是做肿瘤科……轮到我的时候,我说我是做『没有科』。”尽管感受到自己的异类,但很快他认识了对他影响最深的第三个人,这种困惑也随即消失了。


这个人也就是他后来在美国工作的创业公司的创始人Earl Steinberg,接触了他的传奇经历之后,张遇升再也没有质疑过自己的选择。在他看来,Earl是一位精力充沛、杰出优秀的创业者,犹太人的血统让他精明能干,霍普金斯大学教授的经历让他充满人文关怀。Earl每次做选择判断的时候甚至都会自我拷问:“How can I make bigger impact onto the population’s health ?”(我如何才能为人类的健康作出更大的贡献?)正是怀着这样执着而坚定的人生信念,Earl不愿意看到自己发表的文章只是躺进了大学图书馆里,遂放弃了教授的职位,接连创办了三家成功的医疗科技公司,分别服务于药企、器械公司、医疗保险公司以及医院三方。


彼时,刚走出校园的张遇升深受这位“创业精神导师”的影响,打消了自己没能做一名医生的遗憾,他说:“看到他60岁还在创业,一点也没有后悔,我觉得这个行业还太缺这样的人了。”


走出『光环效应』


我自己心里其实也知道,这种创业大赛其实是个show,但是经营公司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在Earl Steinberg的感召下,也随着国内移动互联网的生命力开始冒出小荷尖尖角,张遇升在2011年10月回到了国内。他看到了国内医患供求不平衡的现象,决定瞄准稀缺资源——医生,成立了杏树林。当时正赶上了年底,北京的凛冽寒冬与资金的严重匮乏,让张遇升和团队仿佛经历一个比平时更漫长的冬季,张遇升回忆起当时自己母亲还心疼地说过“如果过了年还没有什么进展,你干脆去找工作吧。”幸运的是杏树林成立2个月后,陆陆续续拿到一些投资,公司才逐渐开始有了起色。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等待投资的时间幸好不是特别长,不过有那么三五个月特别的煎熬,我一直觉得我们包括我自己是一个蛮幸运的人,所以有句话说:It's better to be lucky than to be good(其实幸运远比优秀更好)。我觉得当时没有碰到这些投资人可能就撑不过去了,所以我还真的蛮感恩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能有这些幸运的时刻,以及别人的帮助。”


像所有初创公司一样,在渡过了前期艰难的孕育打磨之后,杏树林很快成为了创投界一颗冉冉上升的新星:


2011年10月,杏树林参加了北京创业周末活动,获得第一名


2013年6月,成都财富全球论坛的创业大赛上,杏树林当选最佳创业方案


2015年2月,“辉瑞-创业邦”医疗创业大赛冠军


2015年4月,首届中国医疗医药互联网创业大赛冠军

……


多次创业大赛斩获第一,各类荣誉纷至沓来,张遇升及其团队获得了业内的认可,也对自己的产品更加有信心。不过,面对美誉和褒奖,张遇升也并没有沾沾自喜,他说:“创业大赛其实是个show(秀),但是经营公司完全是另外一回事。在舞台剧本设计这些东西上面,我们会有自己的心得。但这其实不是一个真实世界,你在比赛上拿第一,只是一种“Halo effect”(光环效应),只是能把人吸过来,但是人家最终投不投你、跟你做不做这个生意没有关系。”


在看清竞赛舞台与商业世界的差别之后,张遇升一如既往地在以医生为服务终端的领域默默耕耘。如何吸引更多专业人士成为杏树林真正的用户,如何在法规空白的情况下确保数据安全和患者的隐私保护,如何建立一支更高效专业的产品和运营队伍……还有许多需要他不断思考,不断去突破。


杏树林的下一城


医疗这个行业,和消费品、O2O、共享单车等都不一样,有很多壁垒,创业者需要不断地从各个方面去刨、去挖、去推那堵墙。


“把‘协和三宝’(图书馆、病案室、老教授)变成‘中国医生的三宝’,让每一个医生都能用得着,这是我们一直以来的一个坚持做的事,做到现在也积累了将近100万的医生。”目前,杏树林旗下拥有两款医生工具类的产品,分别为“医口袋”和“病历夹”。其中“医口袋”涵盖临床指南、药典、检验手册、医学量表、计算工具等内容,方便医生随时随地查阅;“病历夹”则致力于帮助医生在紧张的临床工作中,用智能手机快速地记录、管理和查找病历资料,为医术交流与教学科研建立一个安全存储的云空间。


对于杏树林的盈利模式,张遇升从不避讳。国内目前的医药企业每年收入在8000多亿左右,其中营销额成本占据将近15%。在成立杏树林的初期,张遇升就看中了这一块的市场潜力。虽然移动医疗领域To C的产品更加主流化,譬如挂号网、春雨医生、好大夫等都在围绕患者需求做文章,但To B领域的盈利模式在张遇升看来其实更加明显。


除了通过药企emarketing之外,张遇升也向新浪医药透露了此前从未对外公布过的一个正在孵化的最新项目,是基于病历夹平台的一项新增服务,名为“企业云医务室”。他解释称,项目的初衷在于服务好医生之后,还应该要释放医生的生产力,延伸他们的价值,杏树林通过组织一批优秀的全科医生,直接下沉到企业内部,以兼职或者全职的方式线上咨询+定期线下坐诊,服务于企业里的每一位员工甚至家属。在全科医生的上层有专家团队的技术支持,同时也将打通保险这一环节,让企业和保险公司来为员工的医疗服务买单。


目前企业云医务室已服务了罗辑思维、万合天宜、乐元素等众多公司。张遇升透露当前该项目不仅是促进杏树林营收快速增涨的一个版块,也是明年业务推进的一个重点,杏树林今年之内或将启动下一轮的融资计划。


除了苦心谋划杏树林的每一步棋,对于移动医疗的前景,张遇升也有自己的见解,“医疗这个行业,和消费品、O2O、共享单车等都不一样,有很多壁垒,政策很复杂,很多核心的生产资料都还不市场化,行业真正的大发展还需要很多的时间,创业者需要不断地从各个方面去刨、去挖、去推那堵“墙”。但是整个大方向是利好的,政府不断推动医生多点执业、企业合规经营,未来药品有望降价,老百姓对医疗的需求也越来越强,这些都将有利于互联网医疗的发展。”


采访后记


采访中,张遇升告诉了我们一个令人的心痛的故事,在不久前的清明节,他的堂兄因二尖瓣关闭不全未能及早治疗而刚刚离开人世。这是张遇升未曾提起的话题,也是他心头一抹难以忘却的遗憾。亲人的离世,让他更深刻地感受到中国整个医疗体系的种种不完善,以及医疗资源在不同等级医疗机构之间的严重失衡。


正如张遇升在接受国外媒体Fast Company 的采访中提到过的:“I thought I could have a more rewarding career by bridging the medical and tech world(通过衔接医疗与科技两个世界,我希望自己能拥有一个更加有意义的事业)”,从学生时代开始,张遇升就从未停止过对解放医生生产力的追求,以及对移动医疗领域无限可能性的探索,如今,他依旧怀着理想,不曾止步。


公  司  简  介

杏树林成立于2011年,是一家为医生提供临床移动应用服务的公司,线上产品包括“医口袋”和“病历夹”等,覆盖近100万医生用户。迄今为止杏树林已筹集了超过4440万美元融资。

2015年杏树林被Fast Company评为医疗健康领域最具创新力企业。张遇升本人也被评为中国商业界最具创意100人。学术领域涵盖医疗互联网、移动医疗、医学大数据、患者管理、疾病管理、医疗创新和创业企业管理等。


- End -


撰文 | loliz

排版 | zoe

封面设计 | 蒙芊如


《医药人》是新浪医药推出的以纪实为主的系列采访专题,独家展现出医药行业领军人物鲜为人知的另一面。


回复“人物”,查看更多人物专访

详询请致电:010-6193405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