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办医最强政策东风刮起,民营医院能否站上风口

来源: 医药信息链/pichain

“中国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最大的问题就是公立医院不姓‘公’,政府干预不足;私立医院不姓‘私’,市场活力不够。”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郝德明一言以蔽之地道出了,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在医疗市场中角色混淆的现状。


5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为社会资本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服务出台纲领性文件,甚至被称为“史上尺度最大的社会办医文件”。与之前为社会办医提供政策扶持与优惠举措文件不同,国务院此次将社会资本指向了最有前途的医疗市场。


“文件主旋律仍然是如何多措并举地使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能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院长闫长祥认为,这是困扰社会办医的一大障碍,各项配套举措如何落地比较困难。


张强医生集团创始人张强同样认为,文件的指导思想是举全社会力量与公立医院共同承担起为全民提供医疗服务的责任。“最近,国家出台的很多政策都是针对医生的,真正调动了人的积极性。”张强认为,新政为医生创业指明了方向。


但在广西省民营医院协会常务副会长余小宝看来,文件仍旧存在很多模糊地带。“例如,文件对民营医院采购大型医疗设备并没有完全放开;在用地方面没有明确到底怎样给予保障;文件也没有明确减少的事前审批环节到底包括什么......”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首先需要肯定的是,国务院首次在文件中为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市场指明方向:社会资本可以提供全科医疗服务;将眼科、口腔、儿科等诸多有前途的专科向社会资本开放;个人诊所设置不受规划布局限制,同时鼓励发展连锁医疗机构......


在人力资源、保险支持、财税和投融资支持、用地保障等方面,文件提出了一系列举措,为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保驾护航。“但仍旧有很多没有触及根本的地方。”余小宝强调。



社会资本在最有前途的领域放手大胆干吧!

文件的一大关键词汇是连锁化与品牌化,国家鼓励社会资本在眼科、口腔、儿科等最有前途的领域发展连锁医疗机构、建立品专科医疗集团、举办有专科优势的大型综合医院。从2014年开始,三博脑科医院开始走专科连锁之路。目前已经开办了昆明三博脑科医院、重庆三博长安医院、重庆三博江陵医院,福建分院即将运行。


闫长祥认为,鼓励投资者建立品牌化专科医疗集团,举办有专科优势的大型综合医院,非常契合三博脑科未来的发展战略。“走连锁之路,核心是技术保障。”闫长祥告诉健康界,三博脑科医院对北京总部的定位是希望将其打造成一家“旗舰店”,成为全国疑难杂症治疗中心、人才输出基地。


文件的另一亮点是个人诊所设置将不受规划布局限制。2016年,被张强定义为外科诊所的静脉中心落地杭州。张强为其设定的蓝图是走连锁之路。“政策不光鼓励医生出来开办诊所,还给予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张强举例称,针对开办连锁诊所,政策提出,只要总部统一办理工商注册登记手续,在全国都可以开连锁诊所。


“开办个人诊所不受规划布局限制其实在一些基层地方已经放开了,只是在大城市还存在规划现象。”张强告诉健康界,在杭州,张强医生集团开办的外科诊所在市政府规划布局之内,“我们所在的那一栋楼都是医疗机构”。


“我们到各个地方开办分院需要重新办理相关证件。”闫长祥同样感受到了新政的力量,如果未来“连锁经营的服务企业可由企业总部统一办理工商注册登记手续”政策能够落地的话,“那就是我们最希望的了”。


国家还需在社会办医痛点上再下点功夫

为社会资本进入医疗领域指明方向之后,国家还在人力资源保障、保险支持、财税与投融资支持、用地保障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但在民营医院院长眼中,社会办医遇到的痛点、难点还没有被触及根本。


例如在用地保障方面,闫长祥认为,对于北京而言,审批用地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土地规划与城市规划是配套的,社会办医者获得的一般都是比较偏远的地方。”余小宝向健康界强调,地理位置比较好的地方一般都会给公立医院。确实,在之前关于社会办医的文件中也曾出现过类似表述,“鼓励社会资本到政府办医力量薄弱的偏远地区投资医疗机构”。


在民营医院采购大型医疗设备方面,政策要求为其预留空间。“原来可能是民营医院用自己的钱购买医疗设备都要向相关部门申请,现在相当于放宽了政策。”张强看到的这一点在余小宝看来,民营医院采购大型医疗设备还没有被完全放开。


“政策在民营医院审批标准方面也需要进步。”余小宝强调,民营医院成立之初,患者数量难以得到保障。他建议,应该将床位比、床护比的评价指标在建院初期改为病护比、病医比。对此,文件提出,在审批专科医院等医疗机构设置时,将审核重点放在人员资质与技术服务能力上,在保障医疗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动态调整相关标准规范。


基本医保也是困扰民营医院发展的一大问题。据闫长祥介绍,目前三博脑科医院在北京地区的报销情况比较好,但部分省份还无法实现医保报销。“患者到当地医保部门报销的时候,发票不被承认。”闫长祥说,民营医院开具的是工商税务发票,公立医院开具的是行政事业单位发票,“很多患者无法报销后希望医院可以将其改成事业单位发票,但这明显就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闫长祥所述的医保问题在余小宝看来,情况较之前已有所好转。“民营医院在医保方面比较好了,明显的歧视已经没有了。医保相关部门不管公私,只要医疗服务价格低,能够达到控费要求,基本上就可以给予医保资格。”


医生太重要!但还没有真正流动起来

人力资源是困扰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核心要素。为调动医生参与社会办医疗机构的积极性,文件提出,在社会办医疗机构稳定执业的兼职医务人员,本人可按规定参加职称评审。各地也必须保障社会办医疗机构在科研、技术职称考评、人才培养等方面与公立医疗机构享受同等待遇相关政策。


“现在人才问题我们已经解决了。”闫长祥告诉健康界,作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加上医院人才队伍梯队建设平台,三博脑科医院神经外科人才队伍建设较好,有博士点和硕士点、博士后流动站;神经内科、麻醉科有硕士点;但其他学科室由于没有硕士点或者博士点,部分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瓶颈。“人才队伍是困扰民营医院发展的一大问题”。


文件的一大创新之处是在民营医院执业的医生可以跟公立医院一样享受同等待遇参加职称评审,“但医生职称评审在民营医院确实出现了问题。”闫长祥解释道,在北京,医生评职称一部分走的是原卫生部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模块,一部分走的是北京市卫生系列模块。由于历史遗留原因,医生在原卫生部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获得的副高职称,在北京市卫生系列不被承认,无法晋升正高。“各个条块如何打通需要国家从政策层面给予指引。”


近日,人社部释放一个信号,医院将拥有为医生评职称的自主权。“这个跨度是很大的,这意味着将来会取消职称评审制度。”张强说,例如,如果医院自己可以评职称,相当于一个医疗机构可以以某一职称与医生建立契约关系。但医生从一家医院来到另一家医院,其原来单位所定职称不受新单位认可,或者说新的医疗机构将会与医生以新的职称签订契约关系。“这一政策背后肯定隐藏着一定含义,否则不会放到医院去评职称。”


“民营医院可以参加评职称,但通过率低。医院评职称可能性不大,自己医院评的职称谁认可呢?高级职称尤其难评,主要因素是民营医院普遍不具备科研能力。”余小宝补充道。


谈及民营医院为何难以撬动大专家?张强认为,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民营医院平台本身还不够好;另一原因是所谓专家的医生品牌与医院捆绑在一起,医生没有勇气独立出来。“医生本身就属于自己。”张强认为,未来,民营医院或许会改变这一观念。“我为什么一定要去挖大专家?我为什么不和医生集团合作呢?”张强强调,这就是医生集团的未来价值。


机遇总是与挑战并存。张强、余小宝、闫长祥在接受健康界采访的过程中,普遍传达出了一种担心,政策如何落地?张强认为,政策难以落地的原因是可能会触及各方利益。例如,随着个人诊所与民营医院的增加,卫生部门管理能力面临考验,医保部门面临资金困境。


来源:健康界

本文来源健康界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本公众号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获取深度分析,就来医药信息链!

关于我们:医药信息链是提供医药招标信息解读、医药信息分析及行业资讯分享的微信订阅号。

推广合作:请联系商务合作QQ2371050835

互动交流:返回首页回复信息输入您感兴趣的内容以及您的疑问与我们进行互动。

想要获取更多数据信息,请联系:

电话:4008-7973-96

Q Q:2371-0508-35

网址:http://medms.rype.cn

QQ讨论群:275993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