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悼】全国首届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逝世,享年94岁

来源: 卫生新技术推广平台/TSK20XX


医道君按:  5月23日上午11时53分,全国首届国医大师,原河南中医学院院长李振华教授逝世,享年94岁。


河南中医药大学(前身是“河南中医学院”)许敬生教授的悼念挽联这样写道:桃李失巨匠,天下伤心花溅泪;岐黄去大师,中原埋骨土生香。

 

李振华教授是全国首届国医大师,也是河南省第一个国医大师,是我国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1990年被人事部、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首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2009年被人社部和卫生部评为全国首届国医大师。

 

首届国医大师全国只有30人。根据评选条件,获得国医大师荣誉的专家必须品德高尚,并获得社会广泛赞誉;为发展中医药事业作出突出贡献;中医药理论造诣深厚,学术成就卓越,在全国及行业内具有重大影响;从事中医临床或中药工作55年以上,在群众中享有很高声誉。

 

退休后,李振华教授仍常怀忧国忧民之心。2003年,全国“非典”肆虐,人心慌慌,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亲自写了一大批科普稿件教大家如何应对。他还根据不同人群,开了一些用于预防瘟疫的小验方,并主动给媒体联系,供媒体刊登,帮助更多的人。

 

12年前,医道君有幸到李振华教授家,拜访过他。老人家对抗生素的滥用很是担忧,他说,解放初期,成人24小时的青霉素使用量仅为5万单位,而现在必须使用500万~1000万单位才能起到治疗效果;抗生素滥用造成的不良反应很多见,比如人体白血球减少,降低人的免疫力。长此以往,面对炎症时,国人将无药可用。

 

李老还对一些人不懂中医感到无奈。他说,现在很多人直接到药店买中药吃,虽然方便却不可取。不经过辩证就吃中药,是不科学的,也不符合中医传统。他认为中药只有在中医指导下才能称为中药,没有中医的指导,中药将“不中”。


李老,一路走好!

  

从一名乡医成长为国医大师

他幼承家训,白天帮父亲拯危济厄,夜晚点灯苦读经典;23岁悬壶乡里,盛名一方;在中医师进修班学习、任教中他显露才华;60多年来,他脚踏实地从一名乡医成为国医大师


李振华1924年出生于河南省西部的洛宁县。这里是“河洛文化”的发源地,悠久的文化积淀孕育出不少名贤名医。他父亲李景唐为豫西名医,善治外感热病和内伤杂病。李振华闻着药香味长大,他边读私塾边在父亲的“广济堂”帮父抓药,父亲的高尚医德和精湛医术,让他钦佩并铭刻于心。


1940年豫西大旱,饿殍遍野,霍乱流行。正在读高中的李振华,遵从父命辍学回家学医。父亲教导李振华要“真善为本,济世成德”,并在每日诊余,尤其晚间对他有计划地讲授中医经典,医文并重。《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以及叶天士、吴鞠通等温病学诸家著作的系统学习,让他打下了扎实的中医基本功。李振华说:“这段学习对我一生至关重要,后来我又通过学习哲学,特别是唯物辩证法,对中医经典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以后的医、教、研工作奠定了基础。”


“随父学医,主要分侍诊、试诊、试方、独立诊病处方几个阶段。”起始,李振华在一旁观看父亲望闻问切,一年后开始试诊,聪颖勤勉和父亲的言传身教使他进步很快。一次,李振华为一个妇女诊病,摸脉后断其为浮细而软的濡脉,父亲很高兴。其后,当李振华能准确判断出少见的芤脉以及多种复杂舌象时,其父才开始对其进行试方训练。


23岁的李振华悬壶乡里,开始独立诊病。他经常徒步走山路出诊,或骑小毛驴为急症病人送药。1950年全省中医统考,李振华以全县第一的成绩获得中医师开业执照。1953年,县人民医院成立,李振华成为唯一的中医医师。


李振华医学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是1954年到洛阳地区中医师进修班学习。他系统学习了生理、解剖等知识,在学习经验交流会上,他关于脾胃生理病理和用药经验的2个小时发言,由于概念清楚,重点突出,临床实用,引起同学和老师的重视,于是被留下当了专职教师。1956年全国大力开展西医学习中医活动,他被评为河南省唯一的卫生部西学中甲等模范教师。


1957年,河南一些地区发生流脑、乙脑疫情,他大胆运用中医药挽救了许多危重病人,还及时总结经验发表论文、出版专著,并敢于在当时特殊的政治环境下就中医药治疗传染病的疗效慷慨直言。这些突出表现使他“出名了”,不久被调往省卫生厅中医处工作。河南中医学院院长了解到李振华的才干,又以对调的方式“换来了”李振华。此后,他历任河南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主任兼附院医教部主任、附属医院副院长、中医系副主任、学院副院长、院长等职。李振华由一名乡医成长为著名中医药专家、国医大师,这基于他勤奋踏实、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和不懈的创新精神,高尚正直的人格、坦诚豁达的性格。


练成治疗外感内伤“真功”
恪守“学在于勤,知在于行”的座右铭,严守“五字真经”的治学之道,使他在中医药之路上不断攀越一个个高峰


李振华热情、健谈,与他聊天就像翻读一本百科全书,中医经典、天文地理、风土人情、悠悠岁月中的治病故事,随着他和缓的乡音慢慢展现。


1956年底到次年初,河南洛阳地区发生流脑。他与医疗队成员冒着大雪去抢救。一个32岁女病人患流脑,高烧昏迷抽搐,病情严重。李振华果断制止了用阿司匹林和中药辛温解表药的治法,改用清热解毒、熄风透窍之银翘散、白虎汤加减,加服安宫牛黄丸。第二天下午,患者清醒。李振华又治疗了14个病人,全部治愈。之后李振华先后治愈了近百例流脑患者,及时控制了豫西地区的疫情。中医药治疗流脑的疗效和李振华的医技在当地产生了很大影响,省卫生厅和省防疫站及时召开现场会,介绍李振华的经验。他写的论文发表在《新中医》、《中医杂志》上,还出版了专著,其治疗流脑的经验被大力推广。


1970年夏秋季节,河南禹县流行乙脑。李振华当时随学院备战疏散在此。他带领医疗小组踏进集中收住病人的一个药行的大殿,只听到哭声一片。一个深度昏迷的19岁青年,服了李振华开出清瘟败毒饮和安宫牛黄丸后,第3天后清醒,第5天可以进食,7天后挽扶着能行走。其余病人也在他们的治疗下好转,前几天还哭声一片的大殿中出现了笑容。农民对他千恩万谢,称他是“小神仙!”


其后,李振华及其医疗小组共治疗了132个乙脑患者,治愈率达92.7%。对于25个患儿的偏瘫等后遗症状,他又针药并用全部治愈。此项研究在上世纪70年代末,获得河南省重大科技奖。


李振华“出名”了!他除了讲课效果好,治病的名声更响亮。谈起这些往事,他淡淡地说:“我没有读过大学,起点低,所以就应该比别人勤奋。从年轻时期,多少年来我都比别人睡得晚起得早,想多看点书。”


除家传外,李振华学医主要靠他半个多世纪的自学。“学在于勤,知在于行”是他一生的座右铭。


中青年时期在洛阳任教时,李振华虚心向针灸技能精深的同道学习,这使他以后能用针灸配合方药治愈大量常见病和疑难杂病;他曾陪名老中医秦伯未在河南看病讲学,学得秦伯未运用仲景炙甘草汤治疗心脏早搏时用桂枝之妙;他向病人求方,学到施今墨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珍贵经验。他重视民间单验方,不耻下问,虚心收集并组合成效验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一次婚宴上有姑嫂二人误服烧碱,引起食道黏膜溃破、狭窄。医院要手术,姑嫂二人死活不肯。李振华选滋阴清热、活血通络法治之,二人分别服用13、21服后,钡餐检查食道黏膜和收缩功能正常。


说起这些典型验案,李振华的学生、徒弟和传承人都由衷地佩服。他们不但从病案中学习老师的思维方式、学术经验、用药规律,还从中牢记老师治学的“五字真经”:勤、行、精、博、悟。老师就是靠着“五字真经”,在中医药之路上不断攀越一个个高峰。


仁心仁术感动患者无数
他治外感热病,见解深刻,用药准确;他重视脾胃,理论系统,疗效显著;他满腔热情,扶危救困,是一个苍生大医。


“大医必大儒”。李振华出身医门,一生勤学不懈,学识渊博,医术精湛。后来虽然承担教学和管理工作,但从未脱离临床。其临证四诊详细,辨证确切,用药灵活,屡起沉疴。


外感热病如流脑、乙脑、流感、麻疹等发病急、病情凶险,李振华分期辨治,常力挽狂澜,救人于鬼门关口。在2003年非典流行,他不顾八旬高龄,关注疾病流行情况,依据自己一生治疗温热病的经验,为中医药防治非典献计献策。2004年参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中医专家制定防治禽流感预案,提出重要建议。
他继承诸家脾胃学思想,力倡东垣的“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善治病者,唯在调理脾胃”,临床注重保护脾胃,形成了治病重视脾胃的学术思想。他主编了《中国传统脾胃病学》,多次承担国家及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并获多项重大科技成果进步奖。在其承担的国家“七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证临床及实验研究”课题中,他辨治脾胃病强调肝脾胃的关系,提出“因虚致实,因实致虚,虚实交错”的病机理论和“脾宜健,肝宜疏,胃宜和”的治疗原则。据此创立了香砂温中汤和沙参养胃汤,有效率达98.7%,治愈率达32%。此研究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河南省教委科技成果一等奖。在对近20余年千余例患者的治疗随访中发现,凡坚持服药者,未有一例转为胃癌,纠正了国外资料认为该病是“癌前病变”、“胃黏膜不可逆转修复”的记载。


他提出“脾本虚证无实证,胃多实证;脾虚是气虚,甚则阳虚,脾无阴虚而胃有阴虚;治脾胃必须紧密联系肝;治脾兼治胃,治胃亦必兼治脾,脾胃病不可单治一方;胃阴虚治疗用药宜轻灵甘凉”等学术观点。这种脾胃病学术思想,师古不泥古,多有创新,指导临床颇有效验。


温阳扶正法是他临床常用的基本治疗方法,如重视心阳救病人于垂危之际,重视脾阳使痼疾得消。此外,他用中医理论分析和治疗疑难杂症,如罕见的日射病、周期性麻痹、脑震荡后遗症等常取拨云见日之效。


“大医必有大德”。李振华平时为人平易和善,笑颜常开,加上他对学生、病人有一颗至爱之心,多年来,慕名来找李振华治疗的患者众多,有些患者找到家中,李振华与老伴张竹琴总是满面春风地接待。


辛勤耕耘迎来桃李芬芳
“要学好中医,必须做到三通,即文理通、医理通、哲理通。只有具有较深的文理和哲理,才能深入理解中医理论,指导实践,成为名医。”他的这一中医教育观点,影响了一代代学生


李振华是出色的中医教育家。他从教5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培养了大量的中医人才。


他任院长时亲自讲授《中医内科学》,认真备课,一丝不苟。学生们喜爱听他讲课,不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而且在引经据典同时,还穿插他丰富的临床经验,学生听的津津有味。他临床带教,要求严格,学生们既敬畏又钦佩。李振华的第二个硕士生郭淑云教授现已是“河南省名中医”,她说恩师喜欢学生提问题,在学业上非常严格,而在生活方面则关心备至。


他治疗妇女功能性子宫出血,益气健脾止血方药加用米醋,每每不出6服即可止血。这些独到的用药经验和体会,他都毫无保留地教给学生。他的学生说,跟老师学习,不仅学到了知识,开阔了思路,还升华了人格。记者在采访李振华的列车上,收到他远在广东省中医院的徒弟华荣的短信,表达了对老师的崇敬和感谢。师徒之情,至深至真。


他1979年就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指导了10届脾胃专业硕士研究生,有2名学术继承人和10余名高徒等。他们传承了老师的学术思想和治疗经验,有的成为新一代名医,有的成为优秀中医领导干部,有的在国外行医任教成为传播中医药文化的使者。


1980年后,李振华担任河南中医学院副院长和院长期间,管理有思路,落实有措施,展露了领导才干。他强调教学一定要突出中医特色,当年听他讲课的79级学生至今清楚记得老院长的一句话:“背10个英语单词不如背一个五苓汤”,他们当时不解其意甚至抵触,后领会到其深刻含义。他邀请名医名家如董建华、邓铁涛等人来校作学术报告,开阔师生眼界,促进人才培养。他为中医教材建设付出了大量心血,1982年担任卫生部高等医学院校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合编全国高等医药院校第五版《中医内科学》教材、教参。1986年担任中南五省协编的八种中医教材副主编。


2004年12月,李振华带领课题组承担的“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传承研究”项目,2007年被评为“河南省中医药科技成果一等奖”。国医大师的医德医风、学术思想、临证精华正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以中医药振兴为己任
他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政议政,为中医药发展出谋划策,奔走呐喊。他重视人文修养,兴趣广泛,多才多艺。


1982年,在衡阳会议上,李振华倡议中南五省五所中医学院每年轮流主持召开教学和管理经验交流会。他还开创性地与这些院校联合开展了中南五省中医院校毕业生统考和交换学生毕业实习,这在当年产生了重大影响。


李振华在各种场合为中医药事业奔走呐喊。1980年,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第二届科技代表大会上,他呼吁解决中医后继乏人问题,并写了内参报告,引起有关领导和部门重视。之后,河南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培养中医药队伍,如招收中医师子女为中医学徒,在全省“赤脚医生”中选拔培养中医等,如今,这些人都成了中医药骨干力量。


1991年第七届全国人代会时,在中医界代表讨论政府工作报告会上,他首先提议对其中的“中西医工作要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进行修改,得到了大家的赞同,于是集体写出提案。后来《政府工作报告》将这句话改为“要把中西医工作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1991年以来,李振华与邓铁涛等多位老中医多次向党中央、国务院上书发展中医药事业。他就是这样以中医药振兴为己任,为中医药事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


李振华是名医大家,他重视人文修养,兴趣广泛,多才多艺。他拉的二胡悠扬婉转,回肠荡气;他的书法上苍劲古朴,深厚有力,索要者众多。


李振华虽年事已高,除谈经论学、整理资料、笔耕不辍外,还坚持每周二三次边门诊边授课。他一谈起中医,仍然很兴奋很自信,他心中激荡着对中医药事业的热情,热切期望涌现出更多的中医大家名家。


李振华的在《八十抒怀》中写到“悬壶六旬尽天职,但愿世人寿而康”。这是一代大师的自我写照,也是他的胸怀和愿望。


2012年10月27日,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90寿诞庆典暨从医从教70周年学术思想研讨会在郑州市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会议现场,每位到会嘉宾拿到了一本《国医大师李振华医学生涯70年》和一盒御酒茶。到会嘉宾纷纷表示,李振华教授从医从教70年,今天能来为他祝寿,实属荣幸。通过《国医大师李振华医学生涯70年》可以更好地了解李振华教授从医从教的精神,可以用来鼓励自己向李振华教授学习;御酒茶更是李振华教授从医从教70年的结晶,可以更好地让大家学会养生。


李振华的善悟人生
有人说李振华是个工作狂,没有一点生活乐趣。而李振华却说:“一个人活着啥也不干,光吃傻睡,不成废物了?如果喜欢自己的选择,工作是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他爱自己的选择,更爱医生这个工作。他说,只要身体允许他就不会停下来。


1986年,身为卫生部高等医学院校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的李振华,担任了中南五省合编的中国高等医药院校第五版《中医内科学》教材的副主编。2003年非典流行,已是八旬高龄的他关注疾病流行情况,依据自己大半生治疗温病的经验,为中医药防治非典献计献策,他选送的药方得以推广,为防控疫情做出了应有的贡献。2004年,他参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中医专家防治禽流感预案筛选工作,提出了重要建议。李振华带领的课题组承担的“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传承研究”,2007年被评为“河南省中医药科技成果一等奖”。


了解李振华的人不光敬佩他的医德医术,更欣赏他乐观阳光的心态和业余爱好,李振华的书法写得苍劲有力,二胡拉得婉转悠扬。他还把中医药方编成快板教学生说唱,在一片笑声里,学生们记得牢,用得上。


有人问他,你大半辈子与病人、学生打交道,睁眼就有一群愁眉苦脸,哼哼叽叽的病人等着你,你烦不烦呀?还有,隔三差五带一帮学生解剖尸体,多影响情绪呀。他说,在医院工作,每天都有新生命来到尘世,也有人离开这个世界,看惯了生生死死,悲悲喜喜,反而更冷静乐观了。你再有钱,每天也是吃三顿饭,睡三尺床铺,死了什么也带不走。何不趁活着时做些有意义的事儿,开心过好每一天呢!也有人说李振华是个老顽童,一天到晚乐呵呵的好像有好事儿似的。他说我很知足呀,活到90岁了,身体还好,精神还好,重要的是还可以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和爱的人在一起,和年轻人一起学习治病救人的良方。想想,每天醒来就有一群人等着让你看病,等着听你讲课,看着他们,心里就充满自信。被人需要、被人包围着,不仅不会寂寞,反而有种幸福感。



邦泽国际目前培训项目:

1、《经络激通疗法》——安全、易学、见效快,属全科制治疗技术,治疗范围十分广泛,效果立竿见影;

2、《中医骨伤垫压疗法》——安全无痛治疗各类颈肩腰腿痛及骨伤科疾病;

3、《近视复效疗法》——公益项目,解决青少年近视、远视、散光等视力烦恼;

4、《中医植入复效疗法》——适应范围非常广泛,以激通疗法原理为依据,目前主要用于各种慢性疾病,需要较长时间进行针灸治疗者。如慢性肠炎、胃炎、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等等,也常常用于美容、减肥、保健等项目,将这种疗法用于治疗痤疮、黄褐斑、肥胖以及人体疲劳综合症等。

5、《烧烫伤专科》——各种烧烫伤、老烂腿、褥疮;各种术后感染的伤口、各种痈疽发作的早、中、晚期;火毒疙瘩、黄痂疮;外伤引起的肿胀;冻疮、蜂螫伤等均可治愈;

6、《金方鼻炎专科》——针对各类鼻炎:急性鼻炎、慢性单纯性鼻炎、肥厚性鼻炎、过敏性鼻炎、萎缩性鼻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干燥性鼻炎等;

7、《痔根净复效技术》——针对内痔、血栓外痔、炎性外痔、结缔组织外痔、静脉曲张性外痔、混合痔(单个、多个)、环状混合痔、脱肛等各类痔疮均有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