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树果
喜树果,中药名。为蓝果树科植物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e Decne.的果实。分布于江苏南部、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区,在四川西部成都平原和江西东南部均较常见。具有清热解毒,散结消症之功效。用于食道癌,贲门癌,胃癌,肠癌,肝癌,白血病,牛皮癣,疮肿。
一
入药部位
果实。
一
性味
味苦、辛,性寒。
一
归经
归脾、胃、肝经。
一
功效
清热解毒,散结消症。
一
主治
用于食道癌,贲门癌,胃癌,肠癌,肝癌,白血病,牛皮癣,疮肿。
一
相关配伍
1、治胃癌,直肠癌,肝癌,膀胱癌:喜树果研末,每日1次,每次6g。(《辩证施治》)
2、治白血病:喜树果30g,仙鹤草、鹿衔草、岩株、金银花、凤尾草各30g,甘草9g。水煎服。
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果实3-9g;或研末吞;或制成针剂、片剂。
一
使用注意
内服不宜过量。
一
采集加工
果实于10-11月成熟时采收,晒干。
一
生长环境
常生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林边或溪边。分布于江苏南部、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区,在四川西部成都平原和江西东南部均较常见。
一
药材性状
果实披针形,长2-2.5cm,宽5-7mm,先端尖,有柱头残基,基部变狭,可见着生在花盘上的椭圆形凹点痕,两边有翅。表面棕色至棕黑色,微有光泽,有纵皱纹,有时可见数条角棱和黑色斑点。质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内有种子1粒,干缩成细条状。气微,味苦。
一
药理作用
1、抗肿瘤作用。
2、免疫抑制作用,喜树碱无论在体内还是体外,均有显著的抑制成纤维细胞增生的作用。
3、其他作用,喜树碱对疱疹病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4、体内过程,喜树碱主要从胆汁排泄,也可从尿液排出。
5、毒性,喜树碱能诱发染色体畸变,具有毒性。
一
现代应用
1、治疗食管癌,贲门癌。
2、治疗胃癌。
3、治疗原发性肝癌。
4、治疗银屑病。
5、治疗皮肤疣。
一
相关论述
《全国中草药汇编》:“抗癌,清热,杀虫。主治胃癌,结肠癌,膀胱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外用治牛皮癣。”
针对肝癌、胃癌患者,增效减毒,提高机体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