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艾主百病,更可养生延年!

来源: 台州黄岩中医院/tzhyzyy

艾灸除治病外,千百年还被用于养生延年,称作“保健灸”或者“长寿灸“古人很早就发现了艾灸的保健作用。早在1973年长沙马王堆出土的《阴阳十一脉灸经》中就提出”灸则强食产肉“表明灸法能增强食欲,生长肌肉,使身体强壮。常用保健防衰穴位。


1.保健灸

艾灸保健防衰的常用穴位,主要分布在任脉腹部、足阳明经小腿部以及背腰部膀胱经穴。


艾灸的保健防衰老选穴有相对的特异性,艾灸防衰老的古代文献中,以任脉的神阙、关元、气海,督脉的命门、大椎,膀胱经的膏肓、肾俞、志室,胃经的足三里最为常用。特别是气海、关元、膏肓、足三里四穴,俗称人身四大强壮穴。


关元、气海、神阙位于下腹部,是人身原气所居之处。原气者,五脏六腑之根,十二经脉之本也,故灸以上三穴能补原气、益下焦、壮肾阳、填精髓。正如《针灸资生经》记载:“旧传有人年老两颜如童子者,益每岁以鼠粪灸脐中一壮故也。“

2.命门

命门、肾俞、志室三穴同平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肾俞者,肾之精气输注于腰部的腧穴也。命门位于两肾之间。志室与肾俞同水平。三穴都能补肾壮阳、强筋壮骨。


命门穴,为人体的长寿大穴。明代医家张景岳《类经图翼》中云:“凡用灸者,所以散寒邪,除阴毒,开郁破滞,助气回阳,火力若到,功非浅显。主治肾乎虚腰痛,赤白带下,男子遗精耳鸣,手足冷痹挛疝,惊恐头眩,头痛如破,身热如火,骨蒸汗不出,痃疟瘼疚,里急腹痛等。”


明代医家赵献可在《医贯》中认为,命门为人身之大主。强调了命门在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指出人的发育过程,先有命门,而后生成五脏六腑,命门为十二脏腑之根,为生命之源。具有温煦、推动五脏六腑之阳气的作用。尤其是脾胃,更需要有命门之火的温煦,才能发挥正常的运化功能。

3.大椎

大椎位于颈部第七颈椎棘突下,是手足三阳经与督脉的交会穴。督脉者,阳脉之海也。故灸大椎能补全身之阳气而益命门之火。


大椎穴传统中医称它为“诸阳之会”,是人体的“阳中之阳”,并且还地处人体战略要地,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如果大椎穴不通,将会堵塞7条经络!而且是督脉、膀胱经、大肠经等重要穴位,它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4.膏肓

膏肓在背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三寸。旁临肺俞、心俞、厥阴俞,能补肺宁心、益气活血。正如《千金要方》所云:“膏肓穴无所不治。“药王孙思邈后来评论时说:“时人拙,不能求得此穴,所以宿疾难谴,若能用心方便,求得灸之,无疾不愈矣。”这里所指的“此穴”就是膏肓穴。


历代医家多认为,膏肓穴有补益虚损、养肺调心的作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肺气虚弱所致的咳嗽、气喘、骨蒸盗汗、肺痨等病症;心气不足、心火上扰所致的癫狂、健忘、遗精等病症;各种原因所致的羸瘦虚损。


艾灸膏肓穴,可以把最深层的风寒湿毒瘀血灸出来。艾灸膏肓穴的疗效很明显,也会让人很愿意去做:艾灸三两天肚子会咕咕响,气很足;体质偏寒的,可能有排寒反应,比如肚子或腿发凉。还有的可能会发汗或嗝气。

5.足三里

足三里,古人灸之最多。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足三里是胃经的合穴、胃的下合穴,又是强壮要穴。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常灸足三里有健脾和胃、补益气血的作用。如《外台秘要》所云:“三里养先后天之气,灸三里可使原气不衰,故称长寿之灸。


足三里,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灸之能益气生血。


传统中医认为,艾灸足三里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且宫寒、慢性妇科炎症、卵泡发育不良,都用得上这个“明星级的穴位”。


大多数女性疾病的灸疗调理,都需要艾灸足三里。因为女性的生理特点,常容易出现气血亏虚的问题,而气血亏虚正是引发诸多妇科病的根源。艾灸足三里可调和脾胃,增强脾胃的“水谷运化能力”,改善女性的气虚血弱,这就能从源头上调理妇科疾病。

6.艾灸注意事项

古人艾灸多有其禁忌,今人以遗忘不少。使得艾灸的使用越来越偏离本身治病的本质。


灸法,作为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具有相对安全、简便的特点,故而针灸界素有“针捷灸稳”之说。更有医家认为灸法无有禁忌,所谓“针者需师方行,艾灸凡人可施”,甚至于“不问寒热虚实悉令灸之”(《针灸问对》),导致灸法应用靡滥。然而,临床灸法使用不当,不但可出现意外情况,甚者可以致残或危及生命。


艾灸应用绝非百无禁忌,“不知宜忌,一概混施,非徒无益而反害之”,医者当有所警觉。所以非专业医师,热爱中医的同学临床使用灸法更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