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天生复脉汤 润燥生津还解酒毒

来源: 台州黄岩中医院/tzhyzyy

咏甘蔗

绿阵连烟垠,风雨化精节。
玉露含青紫,沁彻哲人心。

甘蔗又名糖梗、秆蔗,为禾本科植物甘蔗的茎杆,产于温带及热带地区,我国南方各省均有栽培,秋季采收,洗净鲜用。


祖国医学认为,甘蔗汁味甘性寒,有清热、生津、润燥、消痰、止咳等功效。中医临床常把甘蔗汁作清凉生津剂,用于口干舌燥、津液不足、小便不利、大便燥结、消化不良、反胃呕吐、高烧烦渴等症。清代王士雄在《随息居饮食谱》中把甘蔗汁誉为“天生复脉汤”是有其道理的。





古人说甘蔗
泻火 生津 清肺 解酒




《本草纲目》言“蔗,脾之果,其浆甘寒,能泻火热,消渴解酒”。《随息居饮食谱》言“甘蔗榨浆名为天生复脉汤……利咽候,强筋胃,息风养血,大补脾阴”。《玉楸药解》言“蔗浆,解酒清肺”。蔗鸡,为甘蔗节上所茁生的嫩芽,有清热生津之功,可治疗消渴。唐代诗人王维在《樱桃诗》中写道:“饮食不须愁内热,大官还有蔗浆寒。”而大医学家李时珍对甘蔗则别有一番见解,他说:“凡蔗榕浆饮固佳,又不若咀嚼之味永也”,将食用甘蔗的微妙之外表述得淋漓尽致。 




详解甘蔗






1

润燥清热 生津止渴


甘蔗性味甘、寒,入肺、胃经,有清热润燥,生津止渴,解毒透疹之功,适用于阴虚肺燥所致的咳嗽,胃阴不足所致的呕吐,热病伤阴所致的口渴,发热,酒后烦渴及痘疹疹出不畅等。《本草纲目》言“蔗,脾之果,其浆甘寒,能泻火热,消渴解酒”。《随息居饮食谱》言“甘蔗榨浆名为天生复脉汤……利咽候,强筋胃,息风养血,大补脾阴”。《玉楸药解》言“蔗浆,解酒清肺”。蔗鸡,为甘蔗节上所茁生的嫩芽,有清热生津之功,可治疗消渴。

2

营养丰富 糖水仓库


营养成份丰富.甘蔗浆汁甜美,为果中佳品,据分析,甘蔗的果汁约占70%,其中糖含量可达17%,因而有“糖水仓库”之誉,其所含的糖大部分是蔗糖,其次是葡萄糖和果糖。除含糖外,还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钙、磷、铁及多种维生素,同时还含有多种氨基酸,有机酸等,多达30余种。这些物质除给人以甜美的享受外,还可增加人体能量及热量。近来研究发现,甘蔗渣中的多糖类还有抑制癌细胞和肉瘤的作用。

3

霉变易中毒千万不可食


食用时注意,霉变的甘蔗不能食用。食用霉变的甘蔗容易中毒,主要是黄曲霉菌和寄生曲菌所产生的黄曲霉素所致。人体摄入黄曲霉素后,很快进入血液循环,引起神经、肌肉、血管、肾脏等组织的损害,干扰身体的免疫功能,出现神昏、谵语、抽搐及水电解质紊乱等临床症状,其中尤以儿童多见。黄曲霉菌是一种耐热,经紫外线照射等不易被破坏的化学物质,预防的关键是防霉防毒,谨防病从口入。

4

脾胃虚寒要慎食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脾胃虚寒、胃腹寒疼者不宜食用。甘蔗是能清、能润,甘凉滋养的食疗佳品,古往今来被人们广为称道,就连那些清高儒雅的文人墨客们对其也情有独钟。唐代诗人王维在《樱桃诗》中写道:“饮食不须愁内热,大官还有蔗浆寒。”而大医学家李时珍对甘蔗则别有一番见解,他说:“凡蔗榕浆饮固佳,又不若咀嚼之味永也”,将食用甘蔗的微妙之外表述得淋漓尽致。

5

切记食不过量


食用甘蔗勿过量。甘蔗含糖量达12~17%,过食易致高渗性昏迷,表现为呕吐、头昏、烦燥不安、四肢麻木、神识不清等。














食膳验方



















甘蔗莱菔汤



源于《山清家供》。本方取其“蔗能化酒、芦菔能化食也。”二者同用,可奏清热除烦、解酒毒和化食下气之效。用于酒食过度,烦热面赤,呕逆少食。



用料及做法

甘蔗200g,鲜萝卜150g。切碎,加水煮至萝卜烂熟,去渣取汁,随量服用。






甘蔗生姜汁


源于《梅师集验方》。本方用蔗汁益胃和中,生姜下气止呕。蔗汁虽寒,姜汁虽温,但合用则性较平和。用于阴液不足,胃气上逆,反胃呕吐,或噎膈饮食不下。



用料及做法

甘蔗250-500g,生姜15-30g。分别切碎,略捣绞汁,和匀服用,或煎热服。可分3-4次服。






蔗浆粱米粥



源于《董氏方》。本方取甘蔗汁益胃生津、润肺燥,取粟米益脾胃;二者又皆能除热。用于脾肺不足,阴虚肺燥,烦热咳嗽,咽喉不利。



用料及做法

甘蔗500g,切碎略捣,绞取汁液,加粟米(青粱米)60g,加水适量,煮成稀粥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