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这些基础穴位能救命!

来源: 民生网上药店/mswsyd


中医保健五穴位


膻中


位置:位于人体前正中线,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膻中穴是任脉上的主要穴位,常用于治疗胸腹疼痛、心悸、呼吸困难、咳嗽、过胖、过瘦、呃逆、乳腺炎、产后缺乳、咳喘病等。


保健功效:如心脏不适,出现呼吸困难、心跳加快、头晕目眩等症状时,按膻中穴可以提高心脏的工作能力,从而缓解症状;工作、生活压力大,感到烦躁、胸闷、心情不畅时,按膻中穴可以促使气机顺畅,疏肝解郁。


三阴交

位置:位于小腿内侧,内踝尖往上3寸,胫骨后缘处。


三阴交穴位于足三阴经交会处。


保健功效:具有健脾益肾、疏肝理脾、调理月经的功效,常用于防治男性性功能障碍、妇女经带疾病,对于增进脏腑的功能,尤其是生殖系统的保养具有重要作用,有“妇科主穴” 之称。


足三里


位置:位于小腿外侧,外膝眼往下3寸,腓骨小头凸起的前下方约3个手指宽处。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穴位。


保健功效:具有健运脾胃、补中益气、增强体质、延年益寿的功效,对循环、消化、神经、血液及内分泌、呼吸等系统均有调节作用,能提高机体整体的代谢水平。


每天坚持按摩足三里穴,可以疏风散寒、扶正祛邪,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有效防治感冒。


涌泉

位置:位于足底,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


当足趾向足心方向屈曲时,于足心凹陷处取穴。涌泉穴是肾经的首穴。


保健功效:具有补肾壮阳、固本培元、增强体质、延年益寿的作用,对于神经衰弱、精力减退、妇科病、失眠、嗜睡症、高血压、糖尿病、过敏性鼻炎、更年期综合征等疾病都具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关元


位置:位于腹部正中线,肚脐往下3寸处。


关元穴是人体阴阳元气相交通的地方。


保健功效:具有补肾、固元、防寒的功效,也是延年保健的要穴。可以治疗夜梦、遗精、阳痿、阴冷、小腹冷痛、月经不调等男科、妇科生殖系统方面的疾病及各种虚寒之证,还可以健脾补虚、养肝疏泄、补肾益精、通调三焦,可防治泌尿系统、消化系统、肝胆方面的疾病。



穴位按压法


点压


操作方法:利用拇指、食指或中指指端着力于一定穴位,垂直向下按压,可以瞬间用力点压,也可以逐步加力按压。多用于腰腿痛、头痛、牙痛等疾病,或用于急救。


按揉


操作方法:以拇指、食指或中指指腹着力并吸附于一定穴位,垂直向下按压,同时以肘关节的运动带动手指远端进行小幅度的环旋揉动。


掐按


操作方法:以单手或双手着力于指端,在穴位上重力掐按,或持续,或轻重交替,为避免掐破皮肤,可在施掐部位上置一薄布,掐后可在局部轻轻揉动以缓解疼痛。


拿捏


操作方法:四指伸直、并拢,通过拇指的外展、内收形成钳样,拇指与四指捏着施术穴位,不断用力,做对合动作,移动或不移动均可,但拇指与四指的力量要始终保持均衡。


搓擦


操作方法:用拇指或多指或大鱼际在一定穴位或其他部位进行快速的往返移动。操作时,手指要自然伸开,着力于施术部位,用力着实且平稳,动作均匀且连贯,频率要快。


叩击


操作方法:单手或双手五指并拢,拇指抵于食指桡侧(两手自然垂直,掌心向前,离身体远的那侧即是桡侧),稍作屈曲,着力于施术部位,叩而击之,施术时注意手腕放松。


捶打


操作方法:施术时握拳,手握空拳,以小鱼际外侧接触皮肤面,用力捶打。力度要由轻到重,把握好最大力度,使击打部位感受刺激而且舒适。


刮痧


刮痧是以中医经络腧穴理论为指导,通过特制的刮痧器具和相应的手法,蘸取一定的介质,在体表反复进行刮、挤、揪、捏、刺等物理刺激,使皮肤局部表面出现瘀血点、瘀血斑或点状出血等“出痧”变化,从而达到活血透痧的作用。


刮痧作为一种通过刺激人体经脉以治疗疾病的非药物疗法,具有解表祛邪、调和气血、开窍醒脑、清热泄毒、舒经活络、行气止痛、运脾和胃、化浊祛湿的功效,能够有效改善血液循环,不仅能够有效地缓解感冒、中暑、头痛等常见疾病,还适用于疼痛性疾病、骨关节退行性疾病,如颈椎病、肩周炎的康复。


拔罐


拔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施术部位,产生温热刺激并造成局部瘀血现象的一种治疗方法。


拔罐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瘀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效,能够实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所以,许多疾病都可以采用拔罐疗法进行治疗,如感冒发热、风寒湿痹痛、急慢性扭伤、软组织损伤、疮疡肿毒等。


艾灸


艾灸疗法简称灸法,是运用艾绒或其他药物在体表的穴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的作用,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按摩头面功

功法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作配图使用


第一步,用双手十指前端敲击头部,用力适度,依次从前发际向后发际,从中央到两侧耳根,敲打2~3分钟,接着用双手十指梳头2~3分钟,顺序同上。

 

第二步,干洗脸,从上到下,从中向外,重点搓揉眼周、鼻翼、下颏、耳廊前后,按摩2~3分钟。


功效

活血化瘀,健脑提神,养颜护发,明目通窍。可防治头痛、眩晕、耳鸣、颈椎病、脱发等疾病。



拍打大椎功

功法



站姿,意念集中在大椎穴。两手掌分别交替向同侧后甩,用掌面拍打大椎部位,左右各20次,或反复多次,稍用力,以局部发热、有痛感为度。


功效

通经活络,振奋阳气,散风解表,除痹起痿。可防治感冒、头痛、肩背酸痛、劳伤等疾病,还可延缓大脑衰老。


捶打胸背功

功法


站姿,两足分开,与肩同宽,意念在前胸后背。两手握空拳,一前一后捶打前胸的膻中穴、玉堂穴和后背的至阳穴、灵台穴,每穴各30次。双臂放松自如,用力适度。


功效

活血通络,宽胸宣肺,疏肝理气,散结止痛。可防治胸痹、胸闷、咳嗽、气喘、腰背胀痛等疾病。


叩打双臂功

功法



站姿或坐姿,意念集中在被叩打的经穴上。


第一步,叩打上臂前侧大肠经的循行部位。左臂伸直下垂,桡侧朝前,右手轻握拳,叩打左臂大肠经线路,经合谷、温溜、曲池、五里、肩髃等穴位,上下往复 20 次。同样,用左手叩打右臂大肠经穴。


第二步,叩打上臂内侧心包经的循行部位。左臂伸直前举,手心朝上,右手轻握拳,叩打左臂心包经线路,经天池、天泉、曲泽、内关、劳宫等穴位,上下往复 20 次。同样,用左手叩打右臂心包经穴。


功效

补益心肺,改善循环,促进代谢,降脂排毒。可防治胸闷、心悸、气短、手臂酸痛无力、头面部生斑长痘等疾病。




掌摩腹部功

功法



站姿,两足分开,与肩同宽,或仰卧位。宜空腹,意念集中在腹部丹田。右手掌抚按于神阙穴、气海穴,五指分开,左手掌重叠其上,环旋摩揉100次,适当用力。然后左、右手交换,再旋揉100次。大便正常或便秘者应顺时针旋转,稀便或者慢性腹泻者逆时针旋转。


功效

培元固本,益精壮阳,补中益气,通利二便。可防治气虚倦怠、畏寒肢冷、肾虚阳痿、脘腹冷痛、疝气、脱肛及妇女月经不调等。




敲打大腿功

功法



自然站立,意念集中在被敲打的经穴上。右脚踏在矮凳上,使膝关节弯曲90度左右。右手握拳,敲打右侧胆经的大腿外侧段。自巨髎穴、环跳穴开始,向前经风市穴、中渎穴至膝部阳关穴,从后向前反复用力敲打50次。同样,用左手握拳敲打左侧50次。


功效

益气活血,温经散寒,疏肝利胆,降脂减肥。可防治脂肪肝、胆囊炎、胆结石、高脂血症、寒湿性腰腿痛等疾病。





揉打下肢功

功法

坐在矮凳上,身体自然放松,两足略向前分开。意念集中在被揉打的经穴上。


第一步,双手指合拢,呈杵状,击打两下肢前外侧的胃经循行部位,上自髀关穴,向下经伏兔穴、梁丘穴、足三里穴至丰隆穴,左右同时进行,从上到下击打20 遍,然后对每穴位重揉1~2分钟。适当用力,以感到酸困为佳。


第二步,用两拇指指腹,分别按揉两下肢内后侧的肾经循行部位,下自涌泉穴,向上经太溪穴、复溜穴、筑宾穴至阴谷穴,从下至上按揉 20 遍,左右同时进行,其余四指并拢,附于外侧,可辅助拇指增大力度。


功效

健脾补肾,滋阴壮阳,益气养血,通经活络。可防治脾胃功能失调、虚劳倦怠、肾虚腰酸腿软、性功能减退等疾病。


 



单足独立功

功法


自然放松站立,双目微闭,双臂略向外侧下垂,先以左足为支撑点,单足站立,意念集中在左足。汇气血于左足,全神贯注,维持平衡,站立数秒或1~2分钟,然后以右足为支撑点,单足站立(方法同左足)。双足交替进行约20次。


功效

引血下行,壮腰强筋,潜阳敛阴,安神定志。可防治失眠、健忘、眩晕、高血压、糖尿病、痛风、共济失调等疾病。


 

以上功法最好能一次性连续做完,以得到全面养生保健的效果。或者根据各段功法的功效,结合自己身体的具体情况,重点选择几段来练也行。总之,要掌握练功要领,意念专注,用力适度,贵在坚持、有耐心。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