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吃粽子,是我国流传已久的传统习俗。临近佳节,家家户户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便是粽子。不过,医生提醒大家,粽子虽美味,但吃起来有讲究,否则反而影响身体健康。
粽子的主要材料是糯米,性甘温,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的功效,但因其质地粘腻,难以消化,切忌大量食用或餐餐以粽裹腹。如果是老人、孩子、体弱者,还应酌情减量。医生提醒,享用美食的朋友们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粽子应趁热吃,避免空腹或睡前食用。生冷的粽子会加重胃肠负担,甚至出现消化不良、腹泻等情况。其次,餐后可适当搭配些凉拌菜或菜汤,如凉拌黄瓜、番茄蛋汤或凉拌金针菇等清淡爽口的食物;或者可以在餐后食用些苹果、橙子、葡萄等水果,均衡营养的同时还可以帮助胃肠蠕动,促进消化吸收。
1、有糖尿病者不宜多吃红豆粽、蜜枣粽等糖分较高的粽子,应尽可能选择低糖馅料的粽子,如莲子粽、山药粽等,以减少血糖过快升高而引起身体不适。
2、平素消化不良、有胃溃疡病史者以及脾胃弱的儿童,则可选碱水大米粽或五谷粽。以杂粮米、红豆、薏仁、山药取代部分主料,不仅可增加粗纤维含量,减少肠胃负担,更有益于健康。
3、肉粽、咸蛋黄粽、猪油豆沙粽则含有较多脂肪,属油腻食品,患有胆结石、胆囊炎、胰腺炎、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的市民应尽量避免。
平素脾胃消化功能不好的人,吃粽子应在两餐之间,或是在中餐吃,而且不要把粽子当作早餐或夜宵。因为早上起床后和晚上临睡前,胃肠蠕动都要比白天慢得多,没有来得及消化的粽子如果停留在胃中过久,会刺激胃酸大量分泌,可能导致曾有胃溃疡等消化疾病患者旧疾复发,甚则出现消化道出血,严重损害健康。
粽子虽美味,然而也只能适量的吃,并合理搭配蔬菜水果以促进胃肠蠕动,减少粽子在胃肠道停留的时间。值得注意的是,不要在吃粽子前后,吃水分含量很高的寒性瓜果类,如西瓜等,以免造成腹泻或腹痛。
粽子的主要原料是糯米,消化起来不容易,因此,即便是身体健康的人每次吃粽子最好也不要超过1个,女性1天不要超过3个,男性不要超过5个。购买粽子时也尽量挑选小巧“袖珍”型的,食用时一定要蒸(煮)熟透。
在食用粽子1小时后可进行散步、慢跑等适量运动,以利于胃肠蠕动,促进消化。此外,吃粽子后可服用普洱茶、菊花茶、山楂茶等茶饮助消化解腻。
由于各种粽子的原材料和制作工艺都不尽相同,保质期也不一样。散装粽子常温下最多可保存2天,而真空包装的粽子存放时间可长达9个月。但事实上,放置的时间越长,粽子的营养成分流失也就越多。因此,粽子最好趁新鲜吃,尽可能当天买来当天吃,若吃不完,可以放在冰箱速冻保存,避免变质。粽子从冰箱拿出来后需要重新蒸(煮)透。且存放时最好分成一次可以吃完的小包,用保鲜袋包装严实,和其他鱼肉类等生冻食品分开存放,避免交叉污染。而未拆封的真空包装粽子,常温保存即可,冷藏更佳,在高温天里还要注意存放在阴凉的地方。
高阳县中医医院
祝大家端午节快乐
咨询电话:0312-6767120
如果你觉得文章还不错,就请点击右上角选择发送给朋友或者转发到朋友圈。您的支持和鼓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喜欢就请关注我们吧~
端午节快乐!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