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医·专家
赵友民
心血管内科一病区主任
他医术高超,总是从患者的角度出发,为每位患者制定合理的个性化治疗方案,给患者带来生的希望和情感慰藉,看见了他,患者心里就觉得踏实。
从他的身上看到了身为医者的自律、谦虚、严谨、敬业的优良作风,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带领着他的团队奋进发展。
他就是郑州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一病区赵友民主任。
悬壶济世,妙手仁心
无论医者还是患者,其本质都是“人”,因此,从医二十多年来,赵主任始终以治病救人为己任,扎根于临床工作一线,潜心钻研和临床实践。
以人为本,以人为先,利用积累的丰富临床经验及熟练的先进技术,解除患者的病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成功地诊断和救治了大量疑难杂症以及危急重症患者。
郑州人民医院第一例经皮冠状动脉旋磨成形术、首例室性早搏根治术、省内首例“肾动脉去交感神经消融术”,均出自他的手笔。
82岁的于奶奶心绞痛4个多月,各种药物治疗都没有效果,到医院做了冠状动脉造影才发现整个冠脉系统都严重钙化,最大、最重要的冠脉血管—前降支有一处90%狭窄,因单纯药物治疗无效,必须考虑手术,而外科的冠脉搭桥手术对于这样一位高龄患者来说手术风险很大,所以只能进行内科的介入治疗。
而严重钙化的血管病变处很硬,球囊不能通过,而没有球囊,支架就无法到位。在这种情况下,赵友民主任采用了一种特殊的技术——经皮冠状动脉旋磨成形术,用冠脉旋磨器械从高度钙化的病变处“磨”出一条通路,成功地植入支架,完成了冠脉血运重建,使严重阻塞的冠状动脉畅通无阻。
“一个病人可能拖垮一个家庭,
要为病人着想”
二十多年的行医生涯中,赵主任始终心系患者,尽己所能地帮助每一名患者,乡里乡亲是这样,熟人朋友是这样,素不相识的也是这样。
对于心脏介入手术来说,高昂的手术费用往往在于使用的材料费用,多年来,赵主任没有为患者放过一个“多余的”支架,考虑到患者的家庭情况,在用药方面也尽可能地使用医保报销之内的药物,“一个病人可能拖垮一个家庭,要多为病人着想。”他是这样说的,也总是这样做的。
“每一个病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没有病情完全一样的病人”赵主任时常告诫科室的医生在每例手术之前要充分核对术前指标,即使病情完全一样的患者,也存在个体化的差异,切不可一概而论。
为此,赵主任和他的同事还自制 “术前核查单”,将12个最关键的手术指标一一罗列,在术前讨论制定最佳治疗方案,并由患者本人、管床医师签字确认之后方可进行手术。
不仅如此,每周四科室大查房,已经成了科室的“固定节目”,心内一病区全体医护人员走进每间病房,每个患者身边,认真检查患者身体状况,耐心询问患者感受。
大查房结束之后,根据遇到的问题,全科又聚集在医生办公室里一起讨论,各抒己见,说出自己对病情的看法和见解,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集合全科的智慧为患者解决问题。这是赵主任及他的团队,对患者极端负责任的具体表现。
悉心培养将帅人才
带领团队走向卓越
作为科室主任,他追求卓越,用人才和科研,来提升科室业务技术水平,为此他不断为科室人员创造学习机会。
不论医生还是护士,都要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在赵主任看来,医生和护士的业务范围是没有明显的界限之分的,“患者遇到紧急情况,是容不得你去叫医生过来的,晚一分钟可能就要了他的命。”正因为如此,每次科室的业务学习,全科人员总要坐下来一起交流业务知识,探讨临床中遇到的各类问题,还定期进行科室病例竞赛,专科三基三严的考试,因为经常遇到急诊病例,为了提高救治效率,赵主任还每年组织急救培训,要求医护人员都要参加。
多年来,在他的悉心培养下,科室里年轻的医生已经能够独立完成手术,处理紧急病例;护士已经可以熟练掌握除颤仪、心肺复苏等技能,危机之时,即使医生不在身边,护士掂着除颤仪就能上手,为后续地抢救争取时机。
在心内一病区还有一道独特的风景,每天早上8点开始进行约10分钟的英语交接班,从2012年10月到现在已经持续了近5年。从最基本的交接班到英语查房,从心血管领域国际前沿技术到国际、国内重要学术会议,大家都要认真学习,英文交流。“每天10分钟,看起来容易,可最难的是坚持。”赵友民说,“庆幸的是,科内所有人员都坚持了下来,直到现在大家都还在继续。”现在,在郑州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一病区,熟练用英语交接班、查房在该病区医生、护士眼里已经不是事儿了,参加国际心脏病学术会议他们也能不借助翻译实现自主交流了。
生死所系,性命相托。
行医需要的是仁心、仁术、大智、大爱。
赵友民就是这样一位默默耕耘在医疗领域里的优秀医者,他是厚重的,是踏实的,是令人心安的,又是使人温暖的。
”
供稿:宣传部 潘黎黎
编辑:薛蒙蒙
图片:张浩
精彩推荐
按二维码,
自动识别,
添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