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看“舌苔”的奥秘,你了解多少?

来源: 江阴市中医院/jyszyy86

  舌头可以说是人体中功能最多的一个器官,它灵活的肌肉不但让我们在说话的时候可以有抑扬顿挫,上面满布的味蕾还能让我们感受到食物的酸甜苦辣。但你知道吗,人体的很多疾病也可以通过舌头表现出来,它就像身体健康状况的晴雨表。


  江阴市中医院袁士良临证重舌诊,认为舌诊在内科杂病诊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内在疾病的外在重要表现之一,既直观,且客观。



  通过舌诊,可了解人体脏腑的虚实,辨别病邪的深浅,病情的寒热,气血的变化,判断病势的轻重,体质的强弱。袁师在业内有“袁温胆”之称,其温胆汤应用独到,灵活加减,其法不下三十种,其中舌诊是必备证候,如黄连温胆汤应用须是舌质红、苔薄腻或黄腻。舌诊是中医诊病的重要内容,对舌质舌苔望诊的深度和广度,是目前西医有关舌诊认识所不及的。


  看病人的时候通过对舌苔的望诊,可推断病证的性质和演变,如苔色由白→黄→灰→黑;苔质由润→干→焦→裂,薄→厚,有→无,则都提示病邪由表入里,病势由轻变重。若舌苔朝相反的方向演变,则常为病势好转、病退或正复的征象。


  在这方面,温病学家为我们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舌质方面,若温热犯于卫表,仅舌边尖红;若热邪由表入里,进入气分,则舌红;若由气入营,则舌绛;若由营入血,则舌质深绛。若舌苔由白变黄、由黄变灰、由灰变黑,则表示着热轻、热重、热极的不同变化。


  同样,舌象可以作为辨证分型,衡量病情轻重及治疗后恢复情况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如淡白舌表示疾病多为慢性过程,病情较长,但迅速治愈者为数不多。肝癌病人的舌象为舌两侧青紫色条纹或不规则的斑状小点,与其它恶性肿瘤、慢性肝病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为临床提供了观察肝癌的简易指标。慢性肝病活动期的病人,舌质常是紫、暗红、红或有瘀斑、瘀点,舌苔以黄腻、白腻较多,随着病情好转,腻苔大多变成薄苔或少苔,舌象亦随之好转;如病情反复波动,则舌苔长期不见消退;病程长的,舌苔每多白腻或白厚而难消退。此种舌苔变化,可供临床估计预后作参考。


  舌象与疾病性质及其发展有一定联系,舌象也仅是反映出机体生理、病理的一个侧面,故作舌象分析时应有整体观,不能以偏概全,而应该重视中医的有关理论,做到四诊合参。舌诊亦须考虑某些疾病的特性,如消渴见腻苔,并不妨碍养阴润燥药的运用,但在用时要注意轻灵一些,避免过于滋腻,或者在清养之剂中,稍加一些藿香、佩兰、白蔻仁,或苍术、陈皮等,以资调理。若因见腻苔,而大量应用厚朴、草果、草蔻之类苦温燥湿就有失妥当,甚至反而加重病情。虚劳、肺痨的病人也同样如此。此外,舌象的反应也是常有变的,如黑苔不一定都是病重,黄苔或白苔不一定是病轻。应考虑舌象的变化,是人体正邪交争的局部反应之一,从而对所获得的诊断资料作辩证的综合分析才较符合客观实际。


  望诊舌苔时,亦应注意鉴别假苔或染苔:哺乳期的婴儿,其舌苔多白腻,吸烟者多苔色黄腻;食枇杷、核黄素、阿的平以及某些黄色药物,如黄连、栀子等,可使舌苔变黄;食橄榄、腌菜、酸菜可使舌苔变黑等,这些都不能算病苔。


作者简介:花海兵


  江苏省十佳青年中医之星,江苏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人,江苏省农村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无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朱氏中医诊法——咽喉诊、脐腹诊”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江苏省中医名家流派研究会常务委员,江苏省青年中医研究委员会常务委员,专著4部,获省市级科技进步奖3项。


  中西医结合,以中医药为主,擅长对胃肠病、肿瘤、心身疾病,包括慢性胃病、溃疡、腹泻、便秘、失眠、更年期症等的诊治;擅长胃肠镜检查和治疗;开展心理咨询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