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要想小儿身体棒,这些育儿误区不要踩!收藏广东省中医院儿科许尤佳的育儿经

来源: 广东省中医院/GDHTCM

一、奶粉热气,常给孩子喝凉茶


奶粉为婴幼儿时期最主要的食物,无论是国产,还是中外合资的奶粉制品,绝大多数营养成分充足、搭配均衡合理,是经过长期的科研研制而成的,是最适合婴幼儿阶段服用的奶制品。但为什么会有不少的家长认为奶粉“热气”呢?主要是有些孩子吃了奶粉以后,有时会出现“口气大”(口气秽臭)、大便硬结、舌苔厚浊、眼屎多等症状,故家长认为这些就是有热的表现,必须常给孩子服用“凉茶”清热解毒,以免“上火”。


其实,这种想法是不科学的, 上述所谓的 “热气”症状,与服用奶粉没有直接的联系,其原因是与婴幼儿胃肠道功能发育不成熟和不合理的喂养方式有关。婴幼儿阶段,小儿是“五脏六腑成而为全、全而未壮”、“脾常不足”,这就是我国古医家对小儿脏腑功能发育不成熟的记载。因此,在这样功能不成熟的前提下,家长选择对小儿的喂养方式,就应该讲究科学性,不能照本宣科或一味地追求高营养、饱食、精食,而不顾及小儿的承受能力、吸收能力和小儿的个体差异性,否则就会令原本就“不足”的脾胃功能更加虚损,得不偿失, 吃进去的东西反为 “食滞” ,出现口气大、大便不调(稀烂或硬结等)、舌苔厚浊等,达不到增加营养的目的,而“眼屎多”主要和小儿不讲究卫生有关,常用不干净的手揉摸眼睛或为空气中病邪侵袭等。


二、七星茶可以开胃消滞,适宜长期饮用


小儿七星茶由谷芽、麦芽、山楂、钩藤、蝉衣、淡竹叶、芦根七味药所组成,其功效主要为消食导滞、清热安神,其组方的指导思想与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脾常不足”、“肝常有余”、“心常有余”有关,认为小儿易为食滞,易出现心肝蕴热的表现,故方中有消食导滞的三星(谷芽、麦芽、山楂),又有清心肝蕴热、安神之钩藤、淡竹叶、芦根、蝉衣四星,组方精妙,确为儿科保健常用方剂。


但若片面认为七星茶具有消食导滞的功效,而忽略其兼有清热安神的作用,若作为长期饮用的药物,势必会造成攻伐太过的不良后果,损伤中阳之气,令原本就不足之脾胃功能更加不足,长久下去,胃之受纳、脾之运化虚衰,吃不了多少东西,反而会经常出现消化不良的情况,而且,由于脾土不足而影响到肺金(中医理论:土生金,脾与肺为母子关系),也会经常发生咽喉发炎、感冒、咳喘等呼吸道的疾病。所以,小儿七星茶不宜作为长期饮用的药物。


三、婴儿出生后带有胎毒,为清胎毒要让孩子喝腊梅花煲的凉茶


清胎毒为传统中医治疗初生婴儿的保健方法之一,古代医家用于清胎毒的药物和方法不少,其中用腊梅花煲凉茶喂养婴儿是常用的一种做法。但随着保健意识的增强以及现代药理研究水平的提高,人们认识到传统的清胎毒用药方法存在着不科学的地方,胎毒可以通过对初生儿科学的饮食喂养,正常地从大便排出,不必刻意运用什么药物祛毒,腊梅花味甘酸性平偏凉,初生儿服用,不利于幼嫩的脾胃功能生长,而且,对患有蚕豆病(G-6-PD 酶缺乏症)的小儿,又有引发溶血的可能。因此,传统用腊梅花清胎毒是不可取的一种方法。


四、孩子有眼屎,是热气


孩子出现眼屎多,有很多方面的原因,如本身眼睛的炎症、风沙入眼、眼睛的过度疲劳、不良的卫生习惯(如用手揉眼、摸眼)、睡眠姿势不良、肠胃消化不良等等,可见,种种原因之中,不都是有“热气”的表现,若一发现小孩眼屎多,不分病因,即施以清热解毒之法,是不妥当的做法,不合理的清热解毒对小儿生长发育是不利的。正确的治疗方法应是对因施治。

五、刚出生的孩子,吃奶吃得不够饱,得加喂一些淮山米粉



刚出生的宝宝,胃肠道功能发育未成熟:消化酶分泌不足、胃肠动力低下、对食物的适应能力差……个月龄以内的宝宝对米制品的消化能力明显不足。因此,若常给刚出生的婴儿喂服淮山米粉,会导致婴儿出现消化不良的情况,长久下去,还会损伤婴儿胃肠道功能,令其受纳吸收不良, 而酿成营养不良症或其他病证。正确的做法是可以给宝宝选择一些适合其年龄段的奶制品。


六、孩子怕着凉,要多穿衣服

总怕孩子着凉,爱给孩子多穿衣服,确实是绝大多数家长的做法,尤其是老人家,更是如此。俗话说——多衣多寒,就是指出了过度穿衣的方法是不可取的,怕孩子着凉,就不怕孩子闷伤吗?过度的穿着,会使小儿的皮肤得不到应有的耐寒锻炼,不利于机体的发育,而且,皮肤通透性差,容易发生皮肤病患 (如汗斑、 湿疹等) ,我国历代医家就很重视小儿的耐寒锻炼问题,提出“忍三分寒吃七分饱”、“四时欲得小儿安,常须两分饥与寒”等很有指导意义的观点。 更何况,老人家以自身身体的寒温感受来衡量小儿身体寒温,这种做法也是不正确的,老人阳气渐衰,而小儿为“纯阳之体”,生长发育正处于兴旺向上的趋势,岂是老人所能相比的。


 、让孩子吃很多东西


填鸭式喂养方法或指导思想普遍存在,怕自己的孩子吃得不够饱、营养不足,所以竭尽全能喂食、劝食、哄食,甚至强迫饮食,这样的做法,违背了小儿为 “脾常不足” 的生理特点。小儿出生后,其脏腑功能处于不成熟阶段,尤其是脾胃功能,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成熟完善,各方面的功能,包括消化功能到了学龄期才接近于成人,所以,这个时期,要特别讲究科学的喂养方法,填鸭式的喂养方法是不可取的。不是吃得越多,小儿就会长得越好,就会营养充足,反而填鸭式的喂养, 更会损伤小儿的脾胃,令小儿吸收不良,营养水平低下。婴幼儿阶段没有打好良好的消化基础,势必影响到孩子学龄以后的生长发育过程,这就像万丈高楼没有一个坚实的地基一样,其后果不堪设想。


八、给孩子吃人参、鹿茸等补品以增强体质

人参、鹿茸等虽然有补益、增强体质的功效,但并不是无论什么人、什么时候服用都可以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反而进补不当,会产生不良的后果。人参性微温,味甘、微苦,具有益气固脱、安神益智、扶正益气、活血强身、促进内分泌系统功能等功效;但也有诱发神经精神系统兴奋,如心跳加快、易激动、失眠等的不良反应,还有出现皮疹、食欲减退、引起性早熟或雌激素样作用等反应。而鹿茸性温,味甘、咸,虽具有温肾壮阳、益精补气、强筋健骨、延年益寿等功效,但也有性激素样作用,可促进人体性腺机能,引起性早熟之弊。因此,对于处在生长发育期的儿童来说,盲目地将人参、鹿茸作为他们增强体质的补品,显然是不可取的做法,长时间的服用,定会出现性早熟的不良反应,影响儿童正常的生长发育。


来源:健康有道丛书之《许尤佳:儿童健康与保健》,本册主编:广东省中医院儿科主任 许尤佳(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