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无名高热综合征的诊断与防控

来源: 海南育奇药业/hnyuqi0898

无名高热综合征是近几年比较常见和多发的猪病,它是由多病原感染所引发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曾在我国南方的一些地区呈暴发性流行过,造成大批猪死亡,给养殖户带来巨大损失。

流行特点

本病主要见于春末、夏季及秋初,多发于13~25周的育肥猪与产仔前后的母猪,保育仔猪发病率较低。饲养环境恶劣、猪舍通风降温不良、炎热潮湿及饲养密度过大的猪群发病较多,有的呈现地方性流行,也有的散在发生。发病率在30%~50%严重的可达70%左右,死亡率在40%~50%。

临床特征

临床上以高热、皮肤发红或出现小红斑点为特征。常见猪群突然发病,传播迅速,体温升高达40~42℃。病猪精神沉郁,卧地不起,不食,皮肤发红,并出现小红斑结膜潮红,流泪,呼吸困难气喘急促,流清鼻涕或脓性鼻咳嗽、鼻端干燥。尿少色黄,粪干发黑。有的呕吐,磨牙,四肢划水状,后肢不能站立。有的仔猪皮肤黄白,消瘦,被毛无光泽。运动时四肢无力。有的妊娠母猪发生流产,产死胎等。急性病例病程2~3天。

病理剖检变化

患猪死后多呈现败血症变化。主要病变为弥漫性间质肺炎,肺肿大,间质增宽,肺部有小点出血、癖血,气管内有泡沫状分泌物;胸腹腔有多量淡黄色积液,有的有少量的纤维素渗出,有的胸膜粘连,呈现胸膜炎病变;肝脏肿大,呈土黄色,有的有灰白色坏死灶;脾脏肿大,个别有梗死;肾脏有针尖大出血点,有的肾肿大,苍白;个别的心外膜和喉头粘膜有出血点,淋巴结肿大、水肿、出血或周边出血等。

诊断

当前各地猪群发病情况和临床表现不完全相同,有的神经症状严重,有的轻微。病理变化也有一定的差异,有的病变败血症和出血症状明显,有的病变以肺部为主,也有少数病例表现出非典型猪瘟的病变。因此,诊断时要进行综合分析,以实验室检验结果为准。

图文无关,来源于网络

病因初步分析

本病主要是由猪流感、蓝耳病、伪狂犬病、猪瘟及圆环病毒病П型等病毒混合感染,并继发感染、附红细胞体、巴氏杆菌、猪嗜血杆菌和弓形虫等与霉菌毒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养猪(场)户免疫不科学、不到位,致使存在免疫抑制性疾病,猪体免疫水平低下,处于亚健康状态,同时气候炎热潮湿、饲养环境恶劣、饲养密度过大、防暑降温不好产生热应激,饲料营养不全面、管理不良,尤其是使用霉变饲料等因素也易诱发本病。

防控技术

⑴ 加强饲养管理,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降低饲养密度,降低猪舍温度与湿度,保持通风良好,做好清洁卫生,坚持消毒制度,每周2次。

⑵ 严禁饲喂霉变饲料,保证饲料质量和营养。

⑶ 改变饲养方式,早7点前饲喂,中午加些青饲料,晚6点后再饲喂,避免高温时饲喂。

⑷ 按计划驱虫灭鼠,主要是杀灭蚊蝇虱蚤等,可用0.05%蚊蝇净每天喷洒。

⑸ 猪场严禁养猫犬及其他动物。

⑹ 在仔猪断奶或育肥猪转群时,后备猪配种前10天,母猪产仔前后1周可进行药物预防。


药物预防方案有:

断奶:常安舒,福乐星,施瑞康。用于控制断奶应激,断奶衰竭综合征,支原体肺炎等混合感染。对副猪嗜血杆菌,链球菌,圆环病毒等引起的混合感染效果显著。

根据猪场具体情况均按1000-2000g添加,连用5-7天。

治疗慢性衰竭性疾病和混合感染时用7-10天。

保育后期或育肥转群时:红弓灭,氟洛芬50p,安替可。用于防控支原体肺炎,蓝耳病,胸膜肺炎,巴氏杆菌,附红细胞体等疾病。有效控制保育后期腹式呼吸,衰竭等一系列混合感染。大幅度降低育肥后期猪呼吸道疾病压力。

根据猪场具体情况每吨饲料添加500-2000g,连用7天。

用于控制蓝耳引起的混合感染时适当增加用量与用药时间。

母猪产前产后一周:大败毒,红弓灭,灵乐星。 用于防控母猪产后三联征和对猪群衣原体,支原体的净化防控。

根据猪场情况每吨饲料1000-2000g,连用7天。


⑺ 搞好疫苗免疫,控制好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发生是关键。对种猪群要做好猪瘟、(根据需要选用)、伪狂犬。


治疗中注意事项

⑴ 发病初期高热时,不要大量注射退热药物,否则会降低猪体自身的非特异性抵抗力,也可影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造成疾病反复,因为病原未消除。

病死猪严禁食用,一律无害化处理,严格消毒,确保公共卫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