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聚焦】借“东风”“清风” 提质中药农业

来源: 中药产业/zycyzk


5月25日~26日,在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种植养殖专委会等主办的首期中药农业产业政策法规培训上,来自中药产学研、农业、林业、扶贫等领域的专家与200多位中药材种植养殖业的代表交流,就中药农业又好又快发展凝聚共识。


1

“育人”比“育苗”更重要


中药材是中医药事业传承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中药农业是中药源头,中药农业在大健康产业迅速发展的当下面临机遇。对于中药农业迈步发展,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种植养殖专委会理事长王卫权指出,“育人”比“育苗”更重要。


中药农业(中药种植养殖)关联工业信息、林业、农业、科技、发展改革、中医药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多个职能部门,各部门的相关产业政策均与中药农业有对接点、契合点,这些产业政策,只要与中药相关都有可能带动和促进中药农业发展。


中药农业企业对于各部委(门)的政策都了解很不容易,即使是大型企业对于相关政策了解也有一定局限性。通过专业的政策、法规解读让中药农业界了解发展趋势和政策倾向,认知关联行业对于中药农业的期待与要求。“不能中药种植业自己做的很高兴,社会却不认可。”


王卫权说,中药农业在推动实现规模化、规范化、产业化“三化”基础上,应朝着科技化、机械化、生态化“三化”迈进。中药农业应该通过供需联动、资源对接、携手同进走向更高发展水平。“中药材种植面积目前约为5070万亩,而全国耕地面积超过18亿亩,要推动中药材这个农业中的小概念迈入农业大序列。”


2

用好政策“东风”“清风”


《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等政策是直接促进中药产业发展的“东风”,专家认为,农业、林业、扶贫领域的一些政策如拂面清风,应努力把握,化“清风”为机遇。


中药材具备农产品属性,国家农业各项政策与中药材都有某种相关性。中药材更讲究药效、品质,符合新一轮农业政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


2016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下发。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郑志安分析认为,我国农业政策正在经历一场转变,从“农业保护政策”转向“农业支持政策”。2017年中药材产业发展面临农业政策机会,中药材种植养殖应积极争取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政策支持,可以中药材质量提升为主线争取农业政策支持。


郑志安说,直接提到中药材的表述是“促进杂粮杂豆、蔬菜瓜果、茶叶蚕桑、花卉苗木、中药材和特色养殖产业提档升级”,其他政策与中药材相关但未点名。将中药材作为农业中讲究质量的一部分,可化农业部新一轮政策清风为机会。总体看,中药材不是农业政策点明支持的重点产品、重点区域和重点环节。因此,中药材要注意作为农业的一部分融入农业项目,以获得政策支持。


不少实践已证明,种植中药材比种植粮食能产出更大的经济效益。中国药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扶贫开发协会产业化扶贫办公室原主任毕文钢认为,中药材产业扶贫既有政策重视又有资金支持。中药材种植产业扶贫已形成多种成熟模式,扶贫与中药农业相结合是双赢选择,扶贫政策值得关注。


贫困的本质是发展的不平衡,所以扶贫有两个基本思路:社会公益思路和特色产业思路,把正常的经济思路与公益结合起来就是产业扶贫。


毕文钢说,重点扶贫区域与中药材资源区域多有重叠,如乌蒙山区、秦巴山区、大别山等。贫困地区碎片化的地理环境是中药材的绝佳生产资源,原始农业又是中药材药效指标最佳生产模式,贫困地区未开发的“原生态”能产出食品安全最有保障的产品。


3

构建标准,迈向可追溯


中药材质量好坏影响着中草药制剂的疗效,也关系着患者的身心安全。为保障其医药属性,构建中药材相关标准,建立中药材追溯体系成为大势所趋。


中医药标准是为在中医药领域内获得最佳秩序,实现最佳共同效益,以中医药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按规定的程序和要求,经中医药各有关方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各方公认的机构批准,以一定形式发布的中医药各有关方共同或者重复使用的一种中医药规范性文件,中医药标准化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技术支撑。


到2018年,相关部门将组织制定60种中成药全程质量控制标准和优质产品标准,涵盖其原料中药材规范化生产与标准制定和中药饮片生产技术标准/规范和饮片等级标准。制定100种临床常用饮片全程质量控制标准,涵盖其原料中药材规范化生产与标准制定。


中药材追溯体系建设是一项新任务,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或者大项目。


中国中药公司技术总监赵润怀说,中药材建立追溯体系将满足三大层面的广泛迫切需求:政府层面的监管保障、食品安全、药品安全、民生工程需求;企业层面产品质量、企业形象、品牌信誉、未来市场需求;消费者层面的知情权、选择权、安全感、信任感需求。


《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提出,中药生产企业使用产地确定的中药材原料比例达到50%,100种中药材质量标准显著提高。推动中药生产企业使用源头明确的中药材原料。


追溯体系建设将逐步推广到原料药(材)、饮片等类别药品。《关于推进重要产品信息化追溯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巩固提升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逐步增加中药材追溯品种;逐步扩大覆盖范围,涵盖全国主要中药材批发市场所在地区;提高中药材种植养殖、经营、饮片和中成药生产经营主体、医疗机构及药店等节点的覆盖率。


赵润怀建议,中药材和饮片品规繁多,追溯难度较大,必须分批实施。“首批品种的选择原则应当从追溯的迫切性和可行性两方面考虑。从迫切性角度考虑应关注大宗品种、高价品种、药食品种、毒性品种、问题品种。从可行性方面应关注中药品种保护、质量风险管控、企业品牌维护、市场开发战略、国家标准项目。”


本期编辑:黄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