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 妇幼健康的那些事

来源: 澄迈卫生计生/cmxwsjsw

孕妇篇



为何要进行婚检?

答:婚前检查是优生优育和提高我国人口素质的重要措施。所以,准备结婚的青年男女一定要主动进行婚前检查。医务人员应给受检者保守秘密。


孕妇为何需要服用叶酸?

答:各种研究指出在怀孕前开始每天服用400μg的叶酸,可降低70%的新生儿神经管缺陷(NTDs)发生机率。因此,准备怀孕的女性们,应在怀孕前3个月开始每天服用400μg(即0.4mg)的叶酸。


吃叶酸的最佳时间是?

答:很多孕妇都懂得补充叶酸,但是存在一个认识误区,认为只有怀孕了才需要补充叶酸。其实在准备怀孕之前,即怀孕前三个月就要开始补充叶酸,至少补到怀孕后的前三个月,前后大概要补半年左右。目的是使妇女体内的叶酸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以保证胚胎早期就有一个较好的叶酸营养状态。


孕前检查应注意哪些常见病?

答:如果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做婚检,或者在准备要第二胎,尤其是两孩政策实施后,高龄产妇增多、出生缺陷发生风险增加的现状,应在准备怀孕前3-6个月引导夫妇主动接受孕前优生健康检查。


如何预防出生缺陷?

答:出生缺陷采取三级预防策略:

一级预防,是在孕前进行健康教育、优生检查和咨询指导,落实干预措施,预防出生缺陷的发生。目前可利用的服务方式:婚前保健、孕前优生健康检查。

二级预防,是在孕期进行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减少出生缺陷儿的出生。目前可利用的服务方式:产前筛查、产前诊断、孕产期保健。

三级预防,是对新生儿进行先天性疾病筛查,对出生缺陷患儿进行治疗和康复,减轻致残程度。目前可利用的服务方式:新生儿疾病筛查和儿童系统保健。


依托妇幼体系如何做好控制出生缺陷,减少残疾发生? 

答:利用妇幼保健三级网络,有效预防出生缺陷和减少残疾发生,需要抓住三个关键的阶段:就是孕前、孕期和出生后,实施孕前、孕期、生后三级干预措施。

一级预防措施:加强孕前保健服务,做好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通过孕前相关检查,夫妇可以了解自身健康状况,发现可能影响生育的遗传、环境、心理和行为等风险因素,接受医生针对性优生咨询指导,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从身体、心理、营养、行为方式等多方面做好准备,从而规避可能导致出生缺陷的风险因素,为孕育健康胎儿创造最好的条件.

二级预防措施:孕期也是预防出生缺陷的重要阶段,从发现怀孕开始,孕妇就应该到医院进行孕期的系统保健,进行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排查孕期可能发现的胎儿出生缺陷.

三级预防措施:新生儿出生后,还要及时进行新生儿先天性疾病筛查,可以发现在孕期没有筛查出来的一些出生缺陷,实现早发现,早治疗。



新生儿篇



什么是新生儿疾病筛查?

答:新生儿疾病筛查是指在新生儿早期通过实验检测方法对一些危害严重、并有有效治疗方法的先天性、遗传性代谢疾病进行筛查,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避免对儿童发育造成不可逆损伤而导致残疾发生。


为什么孩子要进行新生儿先天性遗传代谢病筛查?

答:目前筛查的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和苯丙酮尿症等多种先天性遗传代谢病可造成患儿智能发育严重落后,但出生时可无任何临床表现,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出现临床症状,一旦出现症状就已经贻误了最佳治疗时机。新生儿疾病筛查能够使患儿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避免智力低下的发生。


接种疫苗为什么会预防传染病的发生?接种疫苗有哪些禁忌症?

答:疫苗,是指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用于人体预防接种的疫苗类预防性生物制品。疫苗也被称为“抗原”,就是通过接种这种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增加抵抗力来对付细菌、病毒从而预防传染病的发生。疫苗的出现革新了人类对待疾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的防治模式,它是防控传染病发生和流行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接种疫苗可预防传染病发生和流行,但也有一些情况不宜接种疫苗,一类为暂时禁忌症包括早产儿、发热或疾病急性期儿童,可以在疾病康复后补种;第二类是绝对禁忌症,免疫功能缺陷和严重过敏体质,接种疫苗可能发生异常反应,甚至危及生命,所以不可接种疫苗。


常见的儿童意外有哪些?

答:常见的儿童意外包括:烫伤、烧伤、溺水、坠地事故、咬伤和抓伤、一氧化碳中毒、窒息、交通意外和乘车安全、误食误伤或中毒、触电等。


儿童的好奇心理导致儿童最容易受伤,其中烫伤就是儿童常见的意外伤害?如何预防儿童日常烫伤?

答:注意儿童所接触的环境设施,加强管理,如给婴幼儿洗澡时,先在盆里加入凉水,后放热水;注意不要碰倒装了热水的容器;使用热水袋给新生儿取暖时要将塞子塞紧,擦干外表的水,并用毛巾或厚布包裹起来,不要让新生儿的皮肤接触到热水袋;儿童会爬会走后,要注意将热的水、汤、粥等放在远离儿童的地方,饭菜晾凉后再喂,不能放在桌边,特别是不能放在有桌布的桌子上,以免被儿童碰翻;家中热水器等应保持关闭,用时才打开;注意关闭厨房门;夏天蚊香应放在离婴幼儿较远的地方等。

海南省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