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知多点】深度剖析N种“地黄”的区别

来源: 药店人/yaodianren520


转载请注明作者与来自第一药店·药店人(yaodianren520)


异国他乡(打一中药名)——生地

故乡(打一中药名)——熟地


本期中药知多点,我们要讨论的就是地黄


地黄是传统的中药材之一,最早出典于《神农本草经》,其中以河南焦作地区出产的怀地黄最为著名,与怀山药、怀菊花、怀牛膝共称为“四大怀药”,以其神奇疗效成为中医文化的瑰宝,独领风骚数千年。


地黄炮制后有许多衍生的名称,如生地黄、熟地黄、鲜地黄、干地黄、生地、熟地、地黄炭,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不同?


地黄这么多种,傻傻分不清楚?


鲜地黄:地黄采挖出来新鲜的跟块称为鲜地黄。


生地黄=干地黄=生地:将生地黄缓缓烘焙至八成干,就成了生地黄。以前在《中国药典》中,生地黄有一个别名叫干地黄,但后来弃用了这个名称。


熟地黄=熟地:生地黄经过九蒸九晒之后,外观由原来的黄色变为黑色,味道由苦变甜,由凉血药变成了补血药。通过这个方法,不仅增加了熟地黄和血、温补的功效,还可以避免其滋腻的弊端,是现在最常用的滋补中药之一。


地黄炭:采挖鲜地黄后随即用无烟火烘炕而成。


这4种地黄都有什么功效?


鲜地黄: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


生地黄:清热生津,凉血,养阴。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


熟地黄:性温,其功用也发生变化,为补血要药。常用于血虚导致的眩晕心悸、腰膝酸软、耳鸣耳聋、头目昏花、须发早白及女子月经不调等症。


地黄炭:滋阴清热,凉血补血。主热病烦渴,内热消渴,骨蒸劳热,温病发斑,血热所致的吐血,崩漏,尿血,便血,血虚萎黄,眩晕心悸,血少经闭。


地黄间的大PK



鲜地黄VS生地黄


1.地黄和生地黄均味苦甘而性寒质润,能清热凉血、滋阴生津、润肠通便。


2. 鲜地黄多汁,苦重于甘,清热凉血生津功效较佳;生地黄质润,甘重于苦,清热力稍差而滋阴效果更好。


3. 鲜地黄常用量明显大于生地(鲜地黄12~30g,生地黄10~15g)。

生地黄VS熟地黄


生地黄与熟地黄的区别较大,两者性味完全相反,生地黄重在凉血生津,熟地黄重在补血。


生地黄VS地黄炭


很多人觉得地黄炭应该与熟地相似,其实并非如此,中医认为药物炒炭后,因炭性收敛,所以地黄炭的止血功效强于生地黄。故生地常用于温热病热人营血,以及“血热妄行”的多种出血等较轻的病证,而地黄炭常用于月经过多、崩漏、便血、尿血等出血症状较重的病证。


以上,是地黄的各种炮制后成品的不同,其中熟地黄是使用范围较广的,甚至做为许多经典方剂中的君药存在,下面我们一起来复习那些含有熟地黄的方剂:

1.六味地黄丸: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六味药组成。

适应症:肝肾阴亏,虚火上炎所致的眩晕,耳鸣,腰痛,消渴等。


2.杞菊地黄丸:六味地黄丸+枸杞子、菊花。

适应症:肝肾阴虚所致的眩晕,耳鸣,视物模糊,眼目干涩疼痛等。


3.归芍地黄丸:六味地黄丸+当归、白芍。

适应症:血虚头晕,崩漏等。


4.知柏地黄丸:六味地黄丸+知母、黄柏。

适应症:肝肾阴虚火旺所致的腰膝酸软、遗精、血淋等证。


5.桂附地黄丸:六味地黄丸+肉桂、附子。

适应症:肾阳虚弱的四肢厥冷、脘腹冷痛、小便清长、大便溏薄;男子阳痿、滑精或女子宫冷不孕等。


6.济生肾气丸:桂附地黄丸+车前子、牛膝。

适应症:肾阳虚衰所致的水肿,小便不利等。


7.七味都气丸:六味地黄丸+五味子。

适应症:肾阳不足所致的虚咳,气喘,遗精等。


8.麦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五味子、麦冬。

适应症:专治肺肾阴虚所致的肺痨、喘咳、遗精等。


9.耳聋左磁丸:六味地黄丸+柴胡、磁石。

适应症:肾虚耳聋、耳鸣、目眩。


10.左归丸:六味地黄丸-(茯苓、泽泻、丹皮)+(枸杞子、牛膝、菟丝子、龟甲胶、鹿角胶。)

适应症:真阴肾水不足或虚热往来所致的自汗,盗汗;血不归源或虚损伤阴所致的昏晕、眼花耳聋、口燥舌干、腰酸腿软等。


11.右归丸:桂附地黄丸-(茯苓、泽泻、丹皮)+(枸杞子、杜仲、菟丝子、当归、鹿角胶)。

适应症:适用于肾阳不足,年老久病而出现气衰神疲,畏寒肢冷,阳痿滑精,腰膝酸软。


我们曾经深扒过六味地黄丸、左归丸、右归丸、金匮肾气丸几个药的特点,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猛戳下面的链接了解。

六味地黄丸的适应症及其联合用药举例


左归丸、右归丸及金匮肾气丸,三者大有不同


如果你们想知道上述10种含有熟地黄的方剂之间有什么不同,可以点赞并留言告诉小编,小编能满足你所有的需求哦~



插播一条广告



发送#精品#到药店人公众号,

多篇精品文章任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