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色知脾胃?补脾,是一切疾病治疗的关键

来源: 中药百科/zhongyaobaike

学习人体各个穴位的相关知识和健康养生方法


导读

胃主纳,脾主运;胃宜降,脾宜升;胃喜润,脾喜燥。脾胃之疾不宜呆补、漫补、壅补,应补中有通,静中有动,使补而不滞,润而不腻,能升能运,以顺其脾胃升降或通降之性。



你吃了吗?这是国人口中较为常用的一句问候语,最初,反映的是人们在历经艰难岁月时相互之间一种实实在在的关切,而进一步讲,则可以看作是人们对身体健康的相互提醒,为什么这么说呢?


全球共有5亿胃病患者,中国就占了1.2亿,是名副其实的“胃病大国”。在中医里,提到胃就不能不说脾,脾胃是健康的“根”,若脾胃功能不强,就会引发很多疾病。我觉得养生必须先养脾胃,胃强身体才强壮,胃弱身体就虚弱。如果把长寿比喻成盖房子,护好脾胃就是打地基,根基不牢,吃再多营养品、保健品也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是人体气血生化的关键,如果一个人的脾胃不好,那么,身体的气血就会出现生成不足,身体各个部分得不到滋养,自然就会出现“枯萎",就会百病丛生。补脾,是一切疾病治疗的关键。



1


查查你的脾胃是否健康


脾胃不好的人,从外表上就能看出来。我在门诊中常碰到这样的病人:有的面色苍白,口唇没有一点光泽;有的过于消瘦,好像一阵风就能吹倒了;有的很胖,看似体格庞大,但一点都不结实;还有的说话有气无力,精神不振,年纪轻轻却未老先衰……多是由于他们的脾胃功能受损所造成的。因此,要知道脾胃好不好,我常看以下几个部位:


口唇 一般来说,脾胃好的人嘴唇是红润的,干湿适度,润滑有光;而脾胃不好的嘴唇发白、没有血色,显得非常干燥,容易爆皮、裂口子。口臭、牙龈肿痛等症状大多和脾胃消化能力不足有关。另外,睡觉时会流口水,也是脾气不足的表现。


鼻子 脾胃的经脉和人的鼻子相连。鼻腔干燥、嗅觉失灵、流清鼻涕、鼻子出血,大多是脾胃虚弱所导致的。鼻翼发红的人,多有胃热;鼻头发青伴有腹痛,也说明脾胃功能不好。


眼睛 脾胃不好容易气血不足,进而影响到肝,肝开窍于目,所以眼睛容易疲劳,看不清东西。另外,脾和人体液的吸收关系很大,如果常出现眼睛红肿、脸肿等现象,也可能是脾的问题。


耳朵 脾胃虚弱会导致人的肾气不足,常常表现为耳鸣甚至耳聋。


此外,很多人的脾胃不好,是由过度劳累或情绪引起的。尤其是春天,肝火旺盛,人往往易怒。脾胃失调的人,春天常常觉得身上没劲儿、手脚冰凉、有时还会拉肚子。脾胃受伤五脏都遭殃。


2


脾胃与五脏的关系


脾胃出了问题,很可能连累五脏。中医里有一句话,“养脾胃就是养元气,养元气就是养生命”,脾胃健康是决定人寿命长短的重要因素。


心与脾就像一对母子,心脏病要从脾胃治。脾负责统筹人的气血,供养心脏。一旦脾出了问题,不能益气生血,就会导致人的心血失调,引发心脏疾病。


肝与脾胃互相影响。常有病人告诉我,吃完饭还感觉饿,但肚子却是鼓鼓的,吃了胃肠药也不管用。其实,这往往和工作压力太大或情绪不好导致的肝郁气滞有关,必须先养好肝才能解决脾胃的问题。


反过来,脾胃也会影响肝脏,比如脂肪肝出现的根源就在于脾胃无法良好消化食物,使得垃圾处理困难,堆积在肝脏里,从而影响肝的供血和其他功能。


脾胃虚最先影响肺。肺像个“宰相”,专门辅佐心脏这个“君主”。肺通过管理体内的气,协助心脏治理全身。然而,肺气的盛衰,取决于脾胃的强弱。脾胃虚的人往往会导致肺气虚,容易患感冒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脾虚往往肾也虚。人的精力充沛肾气就充足。肾的精气强弱,还和人的脾胃是否健康,能否提供充足的营养滋养肾脏有关。长期脾虚会导致肾虚,表现为心里烦热、容易盗汗,或者畏寒怕冷、手足冰凉。

3


脾胃生病的起因

 

脾胃四怕,生、冷、撑、生气

 

脾胃有四怕。一怕生,二怕冷,三怕撑,四怕生气。生冷的食物,如各种冷饮、生的蔬菜水果等,会带着寒气进入身体,最容易伤及脾胃。此外,脾胃最怕撑,饥一顿,饱一顿对它伤害最大。胃生病大多和人饮食不节制有关,脾生病则与人过度劳累有关(过劳忧思)。肝与脾胃互相影响。必须先养好肝才能解决脾胃的问题。

 

肝不郁,则脾不虚

 

肝不郁,则脾不虚,大家都知道“茶饭不思”“气饱了”,其实形容的都是肝脾不和的故事。常有病人告诉我,吃完饭还感觉饿,但肚子却是鼓鼓的,吃了胃肠药也不管用。


其实,这往往和工作压力太大或情绪不好导致的肝郁气滞有关,生气动怒忧思郁结,都会导致肝气不疏,横逆克脾胃,导致腹胀气滞,胃脘不适诸多病症。要让脾健康,就要养肝柔肝,顺畅肝的气机,让肝气可以正常疏泄,这样肝木与脾土处于和谐关系。因此说,养脾就要控制自己的情绪,永远不要发怒,尽量减少发脾气,这是舒肝养脾的一个重要因素。

 


4


胃以通为补,脾以健为运


现代城市人普遍吃的多,运动少,工作压力大,心情抑郁多见,容易导致痰湿内滞,直接的结果是体重易超标。因此说,对于痰浊偏重的人,用补法不如用通法,通降阳明,泄去浊毒,最利于健康。


不少人有体会,平时喝萝卜汤或者吃点炒香的莱菔子粉,即觉周身舒服。总之,痰湿偏盛的人以消食通腑为主,千万别滥吃补药或各种营养品、保健品,以免壅滞气机。

 

《临证指南医案》说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


《灵枢-决气》说,“胃满则肠虚,肠满则胃虚,更虚更满,故气得上下,五脏安定,血脉和利,精神乃居。故神者,水谷之精气也。


可见饮食充足同时机体气化功能正常,便能很好地将其转化为精气,化生为血而濡养于神,于是人的神气充沛,生气勃勃。

 


5


消食通腑、健脾益气宜山楂山药丸


中医有“脾胃虚,百病生,诸病从脾胃论治”之说。上至高龄老人,脾胃虚弱,腹胀便秘;下至婴幼孩童积食,食欲不振,大便不通;更有三高患者(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肥甘厚味,中焦食滞,恶心呕吐,脘腹胀满、口臭便干,睡眠不安和手脚心发热等症状。都可以用消食通腑健脾益气之法。助消化消食积的良方莫过于山楂丸健脾益气食治良膳首推八珍糕


山楂丸也叫大山楂丸,是助消化消食积的良方。山楂丸由山楂、麦芽、神曲三种药味组成;山楂在方剂中是主药,具有消食、除积、助消化的功能;神曲和麦芽也是消积化食的良药;山楂善于消导肉食积滞;而麦芽、神曲善于消导淀粉类食物积滞。

 

八珍糕原方首见明代著名外科医生陈实功所撰《外科正宗》,是陈氏家传秘方,由人参、莲子、芡实、扁豆、薏米、山楂、麦芽、山药组成,研为细末,和以米粉,制成条糕,每日清晨服食数条,百日后可渐觉体健。


山楂山药丸集“大山楂丸”与“八珍糕”功效,消食之余兼可强健脾胃。方中以山楂山药为君药,佐以陈皮、麦芽、茯苓等以行气健脾渗湿,共奏健脾益气,消食化积、疏肝行气之效。


山楂

早在《本草纲目》里有如下记载:“凡脾弱,食物不化,胸腹胀闷者,饭后食山楂二三枚,绝佳。”


《医学衷中参西录》中也有记载:“若以甘药佐之,化瘀血而不伤新血,开郁气而不伤正气,其性尤和平也。” 


药食皆佳的山楂,一直为人们所喜爱。山楂性味酸甘,微温,归属胃和肝经,适量食用,可以促进消化、活血化瘀,降低血压和胆固醇、软化血管。除此之外,山楂还有平喘化痰、抑菌、治疗腹痛腹泻的神奇功效。

 

山药

山药,《本草纲目》中记载了山药的工作——“益肾气、健脾胃、止泄泻、化痰涎、润皮毛”。山药既是滋补食品又是补气中药,为药食两用佳品。祖国医学认为,山药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有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的功效。《本草经读》记载:“山药能补肾填精,精足则阴强……凡上品俱是常服食之物,非治病之药,故神农另提久服二字。


山楂山药丸和普通的大山楂丸共同点是都有炒麦芽和山楂,区别在于没有神曲,而是加入了健脾的山药、茯苓、陈皮,在消食的同时,强健脾胃。山楂、陈皮、麦芽兼有行气疏肝健脾之效。治疗小儿脾胃虚弱、食少腹胀、面黄肌瘦、便溏泄泻等症,有健脾养胃、益气和效。后用于老年人保健,能养脾胃,久服轻身耐老。


平时脾胃消化不好的人,胃旺脾虚,有胃口但消化不良有肚子的人都可以经常食用,孕妇不宜。


胃主纳,脾主运;胃宜降,脾宜升;胃喜润,脾喜燥。脾胃之疾不宜呆补、漫补、壅补,应补中有通,静中有动,使补而不滞,润而不腻,能升能运,以顺其脾胃升降或通降之性。补脾健胃最宜山楂山药丸。


山楂山药丸食用禁忌


糖尿病患者不宜多食


山楂是含糖较高的水果之一,所以糖尿病患者要谨慎食用。


吃完山楂后一定要漱口,否则容易导致蛀牙。


孕妇不宜多食


由于山楂含糖量较高,容易引起孕期高血糖症状。


另外,山楂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若食用过多会刺激血液循环管、加速子宫收缩。


老人、大病初愈的人不宜多食


山楂有收缩和刺激胃黏膜的作用,而老人与大病初愈的患者,脾胃功能较弱,过多食用反倒会耗伤胃气。


这类人更适合温和的使用方法,比如用山楂煮水、煮粥等。


空腹、胃动力障碍的人不宜多食


山楂会加速胃液的分泌,因此空腹,或是患有胃炎、胃溃疡、胃食管反流症的患者,均不宜大量进食山楂。


6


 养脾的七个要点要记牢


其一,食物喜温燥

 

脾喜燥恶湿,喜温恶寒,因此养脾要食些温性的或燥性的食物或中药。比如,我们厨房里常用的各用香料多是温性偏燥的,因此亦具养脾之功。如紫蔻、砂仁、肉蔻、肉桂、丁香、花椒、大料、小茴香、木香、白芷、良姜、干姜等等。


脾主土,故需食多得土气的食物,如地下长的地瓜、山药等;脾喜温恶凉,故需食温;脾色为黄,故需食黄色食物,小米色黄,最养脾土;脾德在缓,故需食甘味以缓脾之情。

 

其二,香味入脾,可醒脾燥湿

 

香味入脾,香可醒脾,香可燥湿,亦可让脾舒畅。炒香的食物多具养脾之功,如炒花生、炒瓜子等。再者,米或面食烤成半焦半糊时即有香味,亦可养脾。小时候我最喜欢吃锅边上烤成焦黄色的玉米饼子或馒头,大概小孩子天性知道此物健脾。推之,烤成金黄色的面包又焦又脆,此当属养脾之物。

 

其三,勿过食生冷

 

小孩子从小就要注意勿过食生冷,包括不少瓜果、冷饮、凉水等,因为会伤损脾阳。而对小孩子来说最好的零食是麦芽糖和锅巴。有人担心吃烤香的食物会不会上火,我认为不能吃刚烤出来还烫着的,可等凉至室温时再吃即不会上火。脾虚之人又可坚持晨起喝生姜红糖水,有助于温脾,并能升阳。

 

其四,养脾的中药及汤方

 

脾为中土,为阳气左升之枢机。


历代有不少养脾的中药及汤方:健脾燥湿有苍术,有平胃散;补脾化湿有茯苓,有四君子汤;醒脾助运有草果,有醒脾散;温脾祛寒有干姜,有理中汤;升脾益气有黄芪,有补中益气汤;养脾和中有人参,有桂枝人参汤。如此等等,皆是宣畅脾阳、调和中气之方药。


(附:补中益气汤即用黄芪15克,白术10克,党参15克,当归6克,陈皮6克,柴胡5克,升麻5克,炙甘草5克,用水煎服,即可益气升阳、调补脾胃。


脾主运化,若脾虚运化无力,常会吃什么拉什么,且面黄肌瘦,此时当重视养脾。脾喜甘淡而恶腥辣重浊,因此,甘淡可以养脾;脾气太虚,千万不可吃香喝辣。

 

养脾可用此方:茯苓、薏苡仁、芡实、山药各30克,陈皮10克

 

水煎服,日一剂。或上药烘干,共研细末,每次15克,日两次,冲入温热的米粥中服下。

 

其五,艾灸有温阳之功,最合于养脾之需。

 

凡脾虚之人皆可艾灸脾经原穴太白。脾经主时为上午9点至11点,因此若能在这个时间内艾灸效果更好。脾性升清而胃性降浊,二者为气机升降之枢机,故养脾之升要同时养胃之降,可配合针灸胃经合穴足三里。脾应于季夏,小暑大暑时节最需艾灸,以健脾化湿。

 

其六,脾气通于口,脾和顺则口唇能纳五谷

 

脾有病则唇色改变,或发黄,或发暗,会影响消化吸收功能。又按面部诊断,脾应于鼻头。鼻头色黄,必属脾虚。按手掌诊断,手掌中间及大鱼际对应脾,若发暗亦是脾虚之相。

 

平时认真调理,自己注意观察这些部位的变化,可以直观地感受到脾阳充足的改变。

 

其七,笑是给脾胃最好的礼物


笑是给脾胃最好的礼物。人愤怒、怨恨或焦虑时,胃和脸一样充血而发红;人悲伤、沮丧或忧郁时,胃就变得苍白,胃液分泌不足,活动也减少。中医也认为,不良情绪会影响肝的调节功能,进而会影响脾胃。可见,学会笑是给脾胃最好的礼物。


阅读延伸:脾胃乃后天之本:“四怕一喜 ”,该如何调理?



全球共有5亿胃病患者,中国就占了1.2亿,是名副其实的“胃病大国”。在中医里,提到胃就不能不说脾,若脾胃功能不强,就会引发很多疾病。我觉得养生必须先养脾胃,胃强身体才强壮,胃弱身体就虚弱。如果把长寿比喻成盖房子,护好脾胃就是打地基,根基不牢,吃再多营养品、保健品也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查查你的脾胃是否健康


脾胃不好的人,从外表上就能看出来。我在门诊中常碰到这样的病人:


有的面色苍白,口唇没有一点光泽;有的过于消瘦,好像一阵风就能吹倒了;有的很胖,看似体格庞大,但一点都不结实;还有的说话有气无力,精神不振,年纪轻轻却未老先衰……

多是由于他们的脾胃功能受损所造成的。因此,要知道脾胃好不好,我常看以下几个部位:


口唇

一般来说,脾胃好的人嘴唇是红润的,干湿适度,润滑有光;而脾胃不好的嘴唇发白、没有血色,显得非常干燥,容易爆皮、裂口子。口臭、龈肿痛等症状大多和脾胃消化能力不足有关。另外,睡觉时会流口水,也是脾气不足的一种表现。


★鼻子

脾胃的经脉和人的鼻子相连。鼻腔干燥、嗅觉失灵、流清鼻涕、鼻子出血,大多是脾胃虚弱所导致的。鼻翼发红的人,多有胃热;鼻头发青伴有腹痛,也说明脾胃功能不好。


★眼睛

脾胃不好容易气血不足,进而影响到肝,肝开窍于目,所以眼睛容易疲劳,看不清东西。另外,脾和人体液的吸收关系很大,如果常出现眼睛红肿、脸肿等现象,也可能是脾的问题。

★耳朵

脾胃虚弱会导致人的肾气不足,常常表现为耳鸣甚至耳聋。

此外,很多人的脾胃不好,是由过度劳累或情绪引起的。尤其是春天,肝火旺盛,人往往易怒。脾胃失调的人,春天常常觉得身上没劲儿、手脚冰凉、有时还会拉肚子。


脾胃受伤五脏都遭殃


脾胃出了问题,很可能连累五脏。中医里有一句话,“养脾胃就是养元气,养元气就是养生命”,脾胃健康是决定人寿命长短的重要因素。


★心与脾

心与脾就像一对母子,心脏病要从脾胃治。脾负责统筹人的气血,供养心脏。一旦脾出了问题,不能益气生血,就会导致人的心血失调,引发心脏疾病。

★肝与脾

肝与脾胃互相影响。常有病人告诉我,吃完饭还感觉饿,但肚子却是鼓鼓的,吃了胃肠药也不管用。其实,这往往和工作压力太大或情绪不好导致的肝郁气滞有关,必须先养好肝才能解决脾胃的问题。


反过来,脾胃也会影响肝脏,比如脂肪肝出现的根源就在于脾胃无法良好消化食物,使得垃圾处理困难,堆积在肝脏里,从而影响肝的供血和其他功能。

★肺与脾

脾胃虚最先影响肺。肺像个“宰相”,专门辅佐心脏这个“君主”。肺通过管理体内的气,协助心脏治理全身。然而,肺气的盛衰,取决于脾胃的强弱。脾胃虚的人往往会导致肺气虚,容易患感冒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肾与脾

脾虚往往肾也虚。人的精力充沛肾气就充足。肾的精气强弱,还和人的脾胃是否健康,能否提供充足的营养滋养肾脏有关。长期脾虚会导致肾虚,表现为心里烦热、容易盗汗,或者畏寒怕冷、手足冰凉。

胃生病大多和人饮食不节制有关,脾生病则与人过度劳累有关。虽然脾胃生病的起因不一样,但必须一起养。




脾胃有四怕


一怕生,二怕冷,三怕撑,四怕生气。生冷的食物,如各种冷饮、生的蔬菜水果等,会带着寒气进入身体,最容易伤及脾胃。此外,脾胃最怕撑,饥一顿,饱一顿对它伤害最大。


多动脚趾养脾胃

我经常让脾胃不好的病人多动脚趾,相当于按摩脾胃二经。上班时,可以边工作边用脚趾抓地、抓鞋底,每次抓5分钟。或者在洗脚盆里放一些椭圆形、大小适中的鹅卵石,边泡脚边用脚趾抓石头。


脾胃喜欢细碎的食物

脾胃和老奶奶一样喜欢细碎的食物。国外有研究证明,如果每口食物都能做到反复咀嚼,坚持几十年,你的健康状况就会明显好于同龄人。


春夏秋冬各有养法

春天少吃酸,多吃点甜味食物,如山药、香蕉、大枣等,以养脾脏之气。夏天湿气较重,多吃豆类健脾利湿,同时少淋雨、少贪凉。从立秋开始多喝粥,粥最健脾。冬季寒冷,容易刺激胃酸分泌增加,平时最好早睡晚起、多晒太阳,让身体温暖,是保护脾胃的最好方法。


有些药最伤脾胃

很多西药都会刺激肠胃,比如硫酸亚铁、氨茶碱等会让人恶心、呕吐;胍乙啶、心得安等会引起腹泻;阿司匹林、水杨酸钠、消炎痛等会诱发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导致出血。一些苦寒类的中药,如板蓝根、六神丸等,虚寒体质、经常拉肚子的人不宜久服。


笑是给脾胃最好的礼物


人愤怒、怨恨或焦虑时,胃和脸一样充血而发红;人悲伤、沮丧或忧郁时,胃就变得苍白,胃液分泌不足,活动也减少。中医也认为,不良情绪会影响肝的调节功能,进而会影响脾胃。可见,学会笑是给脾胃最好的礼物。


调理脾胃的办法


1.做腹疗

用太极旋摩的推拿法,疏通肠胃,促使内毒素排出体外。再用栾氏腹部推拿十八法:疏通--任脉,带脉,冲脉之气。      


2.拍八髎

拍八髎会使交感神经系统抑制,副交感神经兴奋,加快结肠蠕动,使体内废气排除。



3.拔罐

以神阙穴为中心,上下取:建里,下脘,水分,阴交,气海,石门,关元;左右取:天枢,大横,带脉;下肢取:足三里




4.食疗

老生姜+红砂糖+大枣当茶饮


5.营养素

酵母,B簇维生素,AD VE VC 葡萄籽精华素


6.中成药

理中丸,开胸顺气丸,香砂六君丸


7.

和好朋友郊游,开怀大笑。想,让自己高心的事。


8.仙人揉腹

揉腹保健法又称为“内壮法”,即通过一整套简单有序的轻柔按摩方法,使内脏元气汇聚,气血运行通畅,而达到“内气强壮”的目的.

实践表明,这种“揉腹”的方法非常神妙,操作简便,又治大病。此外,“仙人揉腹”是在睡觉前、起床前进行,既不花钱,也不费什么气力,很容易坚持。有病者治病,无病者保健。



第一图,用两手中三指按在心窝(剑突下凹陷处)部,而后自左向右顺着转圈揉按二十一次,再自右向左反着揉按二十一次。(图1)


第二图,用两手中间三指从心窝部向下顺揉,一边揉一边走,揉至脐下耻骨处为止。(图2)



第三图,用两手中间三指从耻骨处处分别向两边揉,一边揉一边走。揉至心窝部两手汇合处为止。(图3)



第四图,用两手中间三指从心窝部向下直推至耻骨处二十一次。(图4)



第五图,用右手从左边转圈揉按脐腹部二十一次,再用左手从右边转圈揉按二十一次。(图5)



第六图,用左手把左助下腰肾处——拇指向前,余四指托后——稍用力捏定,用右手中间三指从左乳处向下直推至大腿根部二十一次。完了,再按此法捏推右边(图6)



第七图,做完前面各节后,起身趺坐(亦称“双盘”,即双足交叠而坐。


双盘有困难者也可采用“单盘”或自然盘坐姿势)两手拇指尖压住无名指根部横纹,余四指自然弯曲,分按在两腿膝盖上,双脚十趾也稍弯曲,然后以肩胸部自左向前、由右向后摇转二十一次;完了。


再按前法自右向前、由左向后摇转二十一次。前面的方法如图摇转身体,摇转时,向左即将肩胸部摇出左膝,向前即接伏于膝上,向右即摇出右膝;无论向前弓腰还是向后撤身,都应以摇转充分为准。


不能着急用力(图7、8)凡做此项揉腹功夫,必须集中精力,排除杂念,在放矮枕卧具上平铺席子端正身体仰卧在上面。双脚并齐。


足心少许弯曲,手指轻轻揉按,缓缓移动,将前六图所示动作依次做完为一遍。每做此功夫时,连续做七遍完了,就坐起来按图七所示动作摇转二十一次,照这样清晨睡醒时做功叫早课,中午做功叫午课,晚上临睡时做功叫晚课。


温馨提示:通常每日应做早中晚三课,如果遇到事情繁忙的日子早晚两课也必须坚持。开始做此功时,一课做三遍,三天之后一课做五遍,再过三天后一课做七遍。此揉腹功夫男女均适宜,只是孕妇不可做。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投稿信箱:tg@weizy.cn(欢迎您原创投稿)

⊙责任编辑:九歌(微信号:13714982120)


五脏之伤,穷必及肾

黄帝内经一聊就懂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荐语本号致力于传扬内经养生之术,《灵枢》《素问》,一聊就懂!

面诊手诊舌诊脉诊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荐语学习面诊手诊舌诊脉诊,掌握体外诊断,有病早知道,无病多保养!

肠胃调理百科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荐语用中医的方法,让肠安胃和,一起来学习吧。


【粉丝福利】

高清穴位图免费领

不懂找穴位?不懂艾灸取穴

一张高清穴位图帮到你


男女版穴位图合辑(共2张)

每人限领1份,数量有限,领完为止!

领取方式:扫描下方二维码领取

长按识别二维码领取

点『阅读原文进入领取购买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