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行业最大的投资风险是“慢”

来源: 医药并购圈/yiyaobinggou

1、医疗投资领域要警惕“热钱”


对于医疗行业的投资,我们一般看5年、10年后的趋势,短期变化反而没那么看重。因为不是炒股票,随时可以退出。所以我说,医疗行业最大的投资风险是:慢。


当然,整体而言,医疗行业的投资退出要比互联网行业慢,我们要遵守行业本身的特点。因此,我们的医疗基金存续期也更长。但是,过于缓慢,说明公司要么确实有重大缺陷,要么这类公司根本不适合拿风险投资基金的钱。


如果问我市场有什么变化,最大的感受就是这两年投资医疗行业的人越来越多了。一种是医疗上市公司直接做基金,这种特别多,也符合行业并购较多的特点;但是坦白说,并购基金对操盘人的行业经验要求很高,并不容易。还有一类完全不是医疗行业的人,也冲进来做投资。这种热度造成一个问题,市场上标的价格开始变高,泡沫开始聚集。


判断医疗行业大的投资方向不难,微创器械、生物科技或新型医疗服务等,都会是发展很快的领域。只要是专业的投资机构,看法不会偏差很大,真正的差别在于,不同的基金对一个细分领域什么时候能起来,也就是投资的最佳时点,以及什么样的团队容易起来,会有一些不同的判断。


投资的时机真的很重要。有时错过最佳时机可能就很难投下去。比如:我们一直在看一个专科方向,但一直没投。为什么?要么就是团队本身不够好,要么就是没投到价格好的轮次,后面的估值炒得特别高,我们担心回报率不够所以就没轻易投下去。


前几年移动医疗特别火,但传统的医疗基金其实比较保守,很多投资都是基金的互联网团队在领导投资。因为从医疗角度来看,医疗行业和传统互联网行业不同,没法快速爆发,商业价值难变现。但 BAT 冲进来了,他们的投资逻辑完全不同,愿意接受高估值,他们的盈利模式和传统 VC 不同,以至于这个行业的生态变成 BAT 在接很多项目。这对传统基金挑战还是很大的,要想清楚自己到底在赚谁的钱?


反过来,如果一个案子很早就被 BAT 进了,我觉得对大家都不是好事,为什么?估值肯定也不低了,你拿完 BAT 的钱,还能拿谁的钱?基金都要考虑退出,在盈利性不好的情况下,后面很难有比 BAT 更好的接盘人了。


2、移动医疗:流量的“质”比“量”靠谱


现在移动医疗大多在转线下,最后开诊所,为什么?因为赚不了什么钱,最后还是靠医疗服务来整合。而你一旦开线下,就意味着发展速度变慢,投入变重,就要看账能不能算得过来了。


很多移动医疗创业项目去药店铺点,这就像互联网领域里的拿钱砸终端,砸到一定量再回来找上游。这可能会很惨烈。现在,药店已经精到什么程度?移动医疗公司来装软件,他们说:“可以,后台交三百块钱,你装吧。”你离开后,药店马上把它删掉。因为大家已经学会流量的概念了,纯买流量,流量的价值已经很低了,一定是真实的业务能跑在上面的流量才有价值,医疗行业质量比数量更重要。


这不同于互联网行业过于强调流量。互联网的世界里有很多娱乐化内容,或者用户高频接触的内容,大家看看而已,不太在意,流量还能做转化,转化率低但总量可观。但是,医疗行业的每个细分领域,其流量没那么多,又很低频,流量的质量就很重要。

3、医疗服务:不烧钱,看重“自身造血”


对医疗服务行业来说,我们认为目前有两个系统性的大机会:分级诊疗下的基层医疗和市场化的优质服务专科连锁。中国医生阳光的收入不高,压力很大,必须有一个正常的出路,我们认为就是优质的专科诊所。


先说社区医疗。我们知道:培养一个医生的周期很长,至少十年。这就意味着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医生短缺,或者合格医生短缺是一个大概率,而且5年、10年内无法改变。


这种情况下,把医疗资源全都导到大城市里,大家都跑到北京看病,去协和挂号,这是不

可能的。必须有分级诊疗、专项转诊的机制,社区这一层就非常关键了。


我觉得这是一个会出系统性大机会的方向,只是今天不知道谁能跑出来,现在还处于很早的乱世阶段。


对于社区诊所来说,新店扩张,老店还一直赔钱,投资人也不敢进来。当你的盈亏能够算清楚时,你就没问题了。我们投的博厚医疗,其创始人的运营能力很强,在整个行业都非常少见。


对于互联网公司,大家愿意相信一个故事:你今天烧钱、亏钱,没关系,未来达到规模后总有办法补回。但是,医疗行业不是这样。医疗和互联网有一个很大的区别:互联网是一个供给已经比较充足的行业,它的本质是要调整效率;但是,医疗的供给根本不够,你扩

张能找到合适的医生吗?单店盈利不难,想有质量的规模不容易。


所以,你不能完全靠砸钱等到那一天,很容易崩溃。我们投项目,一定会看重它自身的造血能力。你需要一年、两年平衡,没问题,但是至少我要相信你踏踏实实做,总能算得过来账。


再过几年,行业可能进行大整合,龙头跑出来并购别人,再进行上市,这是一个理想状态的行业发展方式。


4、医疗行业越投越窄,或有大几率投到好项目


医疗行业特别大,你拉一个做医疗的人出来聊,其实除了他自己做的细分领域之外,很少有人能对其他细分领域深入了解。器械、药、服务都不一样,不同的科可能也不一样,差别真的很大,因此对投资人的要求也非常高。


我们第一段主要是投病种,比如眼科、肿瘤、齿科等,每个科室的特点不一样。有的医疗体系非常成熟,就等新产品、新药物了,那就重点关注上游。有的本身服务医疗机构少,就要先看终端。


比如:口腔这个领域,我们上、下游系统性地看了很多。但是,我们发现:公立医院为主的医疗服务体系里,上游发展非常困难;私立服务终端也不够。这里是有机会的。所以,我们才重点投服务终端或者已有规模的上游企业。


比如:我们投的极橙齿科。他们最开始在天津开了一家齿科诊所,但那家诊所不是专做儿童口腔的,成人也做。在运营中,极橙发现:对待口腔,中国人和美国人几乎是天壤之别。中国人的口腔习惯确实较差,大部分成年人都没有很好的口腔意识,不像美国人恨不得个个都正畸,人人都洗牙。但是,改变国人观念这件事不是创业公司能做的。


但是反过来,极橙齿科发现:儿童不一样!他们对外做的活动,针对成人的活动成功率很低,导流来的客人很少;但只要是针对儿童的活动大部分都是有效的,很多人都会来,所以他们就开始考虑做儿童口腔。一开始,他们担心是不是做得太细分了、市场不够大?但后来发现不是的,才下定决心要专注儿童口腔。


文章来源:中华私募股权投资网

 

长按关注医药投资并购第一平台

 

医药并购圈: 时更新医药行业投资并购资讯,随时掌握行业动态,了解医药行业投融资和并购案例,并购专业知识分享


积累人脉找项目找渠道

加微信:18320805617,申请加入医药并购微信群


空闲时可以点击阅读原文世界商店,说不定有惊喜的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