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实PD-1单抗I期临床详细数据

来源: 医药魔方数据/iyiyaomofang

2017年6月5日,芝加哥ASCO年会Poster Session,上海君实首次公布了其anti-PD-1 (JS001)于2016年3月在北京肿瘤医院率先开展的一项I期实体瘤临床试验的详细结果。JS001在生化指标上与同类药物Nivolumab和Pembrolizumab相比,与抗原PD-1结合力最强,结合后具有显著的缓慢解离(Biacore)。



临床设计


试验一共招募了36例晚期常规治疗失败未接收过免疫治疗的黑色素瘤(n=22),膀胱癌(n=9)和肾癌患者(n=5)。分别在爬坡Part A和剂量扩展Part B接受每两周一次的1,3,10 mg/kg JS001静脉滴注治疗。值得一提的是黑色素瘤是以肢端 (n=16)和黏膜 (n=4)患者为主,符合中国和亚洲的黑色素瘤发病亚型的群体情况。与既往欧美占90%日光型黑色素瘤的临床试验相比,这是全球首次前瞻性的肢端和黏膜黑色素瘤的anti-PD-1抗体免疫治疗的临床试验。


临床结果


在35例可评估患者中,8名患者肿瘤明显缩小,有效率为23%,其中一例肢端黑色素瘤肿瘤完全消退 (CR)。另外有10名患者病情稳定 (SD),疾病控制率为51%。平均起效时间85天,起效后患者长期获益。报道截指时,患者整体存活状况良好,统计仍未达到中位无进展(mPFS)和中位总生存 (mOS)。


M: 黑色素瘤; U: 膀胱癌; R: 肾癌

副作用


副作用:未出现剂量限制性毒性(DLT),3/4级副作用发生率17%,总体耐受性好,安全可控。副作用出现和剂量无关。


治疗相关副作用(除SAE外)列表


Waterfallplot of change in target lesion from baseline to best response

Spiderplot of changes in target lesion over time in all dose levels



分子标志物研究


通过肿瘤切片免疫组化染色研究,两类患者在接受JS001治疗后有最大的获益可能。

肿瘤侵润T细胞高的患者 (n=15),达到47%有效率和73%的疾病控制率

PD-L1表达超过1%患者 (n=15) ,达到44%有效率和69%的疾病控制率



国内临床进展


据君实首席运行官冯辉博士介绍,JS001在Clinicaltrials.gov一共注册有十项临床试验,针对15种不同癌症类型累计治疗超过200个患者。2016年完成三项I期临床试验的病人入组,除北京肿瘤医院以外,其他两项试验的完整结果会在近期的国际会议中报道。


专家点评


在目前中国百舸争流的anti-PD-1抗体临床试验中,君实生物在今年ASCO年会Poster Session率先报道了全部以国内癌症患者为治疗人群的详细的临床结果。


其国产anti-PD-1抗体JS001在北京肿瘤医院一期实体瘤的临床试验中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在针对中国以及亚洲特异的肢端和粘膜来源的黑色素瘤人群显示出令人欣喜的疗效和疾病控制率。


占亚洲发病率70%的肢端型和20%粘膜型黑色素瘤与欧美占90%的紫外线UVB日光损伤型黑色素瘤从发病机制到疾病进展都有显著的不同。在欧美Nivolumab和Pembrolizumab黑色素瘤临床试验的回顾性研究发现肢端和粘膜黑色素瘤对免疫治疗的应答要低于日光损伤型黑色素瘤。因此在中国展开前瞻性黑色素瘤的免疫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研究和指导治疗的意义。


在今年ASCO网上发表的摘要中,我们同时也看到君实anti-PD-1抗体JS001在医科院肿瘤医院I期实体瘤临床试验的阶段性结果。在19例患者中,JS001安全可控,同时在淋巴瘤和软组织肉瘤中出现有效病例(1CR,5PR)。在已评估的15例病人中达到40%有效率和73%的疾病控制率。


在分子标记物的临床研究过程中,北京肿瘤医院研究者发现与国外免疫治疗结果相近,肿瘤侵润CD8 T细胞和肿瘤PD-L1阳性患者有更大获益可能。同时,外周血基线NK细胞高的患者也有更高可能对PD-1抗体产生应答。NK细胞含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肿瘤患者的整体免疫状况,有希望成为简单易测的免疫治疗应答预测指标。


目前的研究结果基于小样本一期试验,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看到国产PD-1抗体针对中国肿瘤患者在大规模临床II/III期试验的结果。


参考文献:

http://meetinglibrary.asco.org/record/145064/abstract

http://meetinglibrary.asco.org/record/152161/abstract

http://meetinglibrary.asco.org/record/149423/abstract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7533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