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中医内科学
二、中医外科学
中医内科学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1.感冒的基本病机:六淫入侵,卫表不和,肺气失宣。
2.咳嗽病位:主脏在肺,与肝脾有关,久则及肾。
3.咳嗽痰湿蕴肺证的治法和主方: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汤、三子养亲汤。
4.哮证和喘证的鉴别要点:
哮病的病位:主要在肺,关系到脾肾肝心。
病机:痰阻气道,肺失宣降。
哮病的病理因素:以痰为主(伏痰)。
哮病的治疗原则: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朱丹溪)即发时治标,平时治本。
喘证病位:在肺和肾涉及肝脾。
喘证辨证要点:首辨虚实,实喘在肺,虚喘责之肺肾。
5.肺痈的基本病机:邪热蕴肺,热雍血瘀成痈,血败肉腐为脓。
6.胸痹的病位:在心,涉及肝脾肾三脏;基本病机:心脉痹阻(阳微阴弦);病理性质:本虚标实。
7.不寐的基本病机:阳盛阴衰,阴阳失交;治疗原则:补虚泻实,调整阴阳,安神定志。
8.痴呆的基本病机:髓海不足,神机失用;病理性质:本虚标实。
9.胃痛的病位基本病机:胃气阻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
胃痛的辨证要点:辨虚实寒热,在气在血;治疗原则:理气和胃止痛。
10.呃逆的基本病机:胃失和降,膈间气机不利,胃气上逆动膈。呃逆治疗原则:理气和胃,降逆止呃。
11.痢疾的临床特征:腹痛腹泻,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黏冻。痢疾的基本病机:邪蕴肠腑,气血雍滞,传导失司,脂络受伤而成痢。辨证要点:辨虚实;辨气血。
12.刘和间提出:调气则后重自除,行血则便脓自愈。
13.黄疽的临床特征病位:脾胃肝胆;基本病机:湿邪困遏,脾胃运化失健,肝胆疏泄失常,胆汁泛溢肌肤;病理性质:阳黄:湿热;阴黄:寒湿辨证以阴阳为纲。
14.头痛引经药的应用:太阳头痛:羌活、蔓荆子、川芎;阳明头痛:葛根、白芷、知母;少阳头痛:柴胡、黄芩、川芎;厥阴头痛:吴茱萸、藁本。
15.瘿病的病位:在肝脾,与心有关;基本病机:气滞痰凝血瘀雍结颈前。
16.淋证的病位基本病机:湿热蕴结下焦,肾与膀胱气化不利。淋证治疗原则:实则清利虚则补益。
17.血证的治疗原则:治火治气治血。血证的主要证候:热盛迫血证、阴虚火旺证、气虚不摄证血证。
18.痰饮的病位:在三焦、肺、脾、肾,其中脾运失司首当其冲。痰饮的基本病机:三焦失通失宣,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蒸化,阳虚水液不运,水饮停积为患。治疗原则:温阳化饮(“用温药和之”)。
19.自汗盗汗的辨证要点:辨阴阳虚实。虚证:自汗气虚不固;盗汗阴虚内热实证:肝火、湿热等邪热郁蒸。
20.厥证的病位基本病机:气机逆乱、升降乖戾,阴阳不相顺接。
21.痹证的基本病机:风寒湿热痰瘀等邪气滞留肌体、筋脉、关节、肌肉,经脉痹阻。痹证的治疗原则:初痹祛邪通络(祛风、散寒、胜湿、清热、祛痰、化瘀);久痹补肝肾、益气血。
中医外科学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1.所谓辨病,就是认识和掌握疾病的现象、本质及其变化规律。
2.消法是运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和方药,使初起的肿疡得到消散,不使邪毒结聚成脓,是一切肿疡初起的治法总则。托法是用补益气血和透脓的药物扶助正气、托毒外出,以免毒邪扩散和内陷的治疗法则。补法是用补养的药物恢复其正气,助养其新生,使疮口早日愈合的治疗法则。
3.清热法是用寒凉的药物使内蕴之热毒得以清解。和营法是用调和营血的药物使经络疏通,血脉调和流畅,从而达到疮疡肿消痛止的目的。内托法是用补益和透脓的药物扶助正气,托毒外出,使疮疡毒邪移深居浅,早日液化成脓,或使病灶趋于限局化,使邪盛者不致脓毒旁窜深溃,正虚者不致毒邪内陷,从而达到脓出毒泄、肿痛消退的目的。
4.疖是指发生在肌肤浅表部位范围较小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5.疗是一种发病迅速、易于变化而危险性较大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6.痈是指发生于体表皮肉之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7.发是病变范围较痈大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8.瘰疬是一种发生于颈部的慢性化脓性疾病。因其结核成串,累累如贯珠状,放名瘰疬。又名“疬子颈”、“老鼠疮”。
9.褥疮是指长期卧床不起的患者由于躯体的重压与摩擦而引起的皮肤溃烂。亦称为席
疮。
10.乳癖是乳腺组织的既非炎症也非肿瘤的良性增生性疾病。
11.乳核是发生在乳房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12.瘿痈是瘿病中一种急性炎症性疾患。其特点是结喉两侧结块,色红灼热,疼痛肿胀,
甚而化脓,常伴有发热、头痛等症状。
13.瘤是瘀血、痰滞、浊气停留于机体组织间而产生的结块。
14.失荣是发于颈部及耳之前后的岩肿,因其晚期气血亏乏,面容憔悴,形体消瘦,状如树木枝叶发枯,失去荣华而命名。
15.阴茎属肾,岩肿生于阴茎,故名“肾岩”。由于肾岩日久疮面溃破,形如去皮之石榴,如花瓣翻开,故又称“肾岩翻花”。
16.蛇串疮是一种皮肤上出现成簇水疱,呈身体单侧带状分布,痛如火燎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
17.湿疮是一种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
18.药毒是指药物通过口服、注射或皮肤黏膜直接用药等途径进入人体内所引起的皮肤或黏膜的急性炎症反应。
19.痔是直肠末端黏膜下和肛管皮下的静脉丛发生扩大曲张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根据
发病部位的不同,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
内痔的分度:
I度:便时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便后出血可自行停止,无痔脱出。
Ⅱ度:常有便血,排便时有痔脱出,便后可自行还纳。
Ⅲ度:偶有便血,排便或久站、咳嗽、劳累、负重时痔脱出,需用手还纳。
Ⅳ度:偶有便血,痔脱出不能还纳,多伴有感染、水肿、糜烂和坏死,疼痛剧烈。
20.息肉痔是指直肠内黏膜上的赘生物,是一种常见的直肠良性肿瘤。
21.脱肛是直肠黏膜、肛管、直肠全层和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脱出肛门外的一种疾病。
相当于西医的直肠脱垂。
22.子痈是指睾丸及附睾的化脓性疾病。中医称睾丸和附睾为肾子,故以名之。临证中
分急性子痈与慢性子痈,以睾丸或附睾肿胀疼痛为特点。
23.股肿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血管内发生异常凝固而引起静脉阻塞、血液回流障碍的疾病。
24.冻疮是人体遭受寒邪侵袭所引起的局部性或全身性损伤。相当于西医的冻伤。临床
上以暴露部位的局部性冻疮为最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