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导演郑晓龙携《急诊科医生》强势霸屏,超燃片花金句频出!

来源: 卫生计生文化推广平台/wsjswhtgpt

自从《 后宫·甄嬛传》后,郑晓龙导演的名字走进了千家万户。


实际上,除了2011年的《 后宫·甄嬛传》。郑晓龙近几年也导演过非常多优秀的作品。大家耳熟能详的有2007年《金婚》、2013年《新编辑部故事》、2014年《红高粱》、2015年《芈月传》等。


而2017年郑晓龙导演将继续强势霸屏,由郑晓龙联袂刘雪松共同执导,张嘉译、王珞丹、江珊、柯蓝等主演的都市医疗剧《急诊科医生》发布了首支片花!小编先带大家一睹为快。


在短短3分多钟的片花中,已经可以感受到急诊科千钧一发的日常氛围。餐厅爆炸、车祸、意识丧失等突发情况纷至沓来,高强度的节奏让剧情变得一波三折,扣人心弦。无数的紧急事件如漩涡般汇聚在剧中主角身边,也让小小的医院急诊科成为理智与情感、人性与欲望较量的修罗场,无数感人肺腑的金句更是夺人眼球,让人对即将上演的电视剧充满期待。据制片方乐视花儿影视公司透露,该剧将于今年10月在北京卫视和上海东方卫视播出。

 


在当下“泛情爱化”的行业剧领域中,如此集中地针对行业现状发声,着实难能可贵。许多一针见血的台词不仅戳进了医护群体的心窝,也令普通人感同身受,引发了不少的网络反响。下面,小编就为你仔细解读一下这部短短的片花中经典台词:


1.这些患者把咱们当神,他们就觉得咱们应该把他们治好。

这句话道出了医护人员的苦衷。“应该治好”是理想,治不治得好却是现实。尽管最不希望病人死的就是医生,但现实和理想多少是有差距的,这差距往往就酿成了医患冲突的源头。通过片花中闪现的一些镜头,包括患者的指责乃至攻击,可以看出《急诊科医生》也关注医患关系。而这句话,无疑正是医生的自白。看似客观冷静的医生们,还是会很委屈的。



2.这些患者,带着强烈的求生欲来找我们,对于我们来说,他们也就是我们一天的几十分之一。可对于他们来说,是他们的全部。

说这句话的王珞丹饰演的海归博士江晓琪。在她身上会发生什么样的剧情,我们不得而知,但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来,这个年轻医生的确是有一颗“医者仁心”的。在医患关系中,她已经习得了换位思考的能力。的确,当医生成为一个职业,尤其在一些人满为患的大医院里,一位医生每天都要接待数不清的病人,时日长久便可能形成技术惯性,而少了些许人情味儿。道理也不难理解,因为医生实在是忙啊!但对患者来说,却难以考虑这么多,在一些极度无助的患者眼中,医生便是“神一般”的存在,其一举一动,都是有巨大的意义的。这种反差也是医患关系不平衡的原因之一。要避免矛盾,除了医疗条件的改善,更多时候,还是只能依靠医患双方的互相理解。像江晓琪这样的医生越多,医患冲突自然会越少。

 


3.“打人也得救。”“就凭我们是医护人员,我们的职责是治病救人。”

几乎所有发达国家的医学院学生,入学的第一课就是要学习“希波克拉底誓言”,并正式宣誓。江晓琪这个哈佛医学院毕业的博士必然不会例外。在片花中,可以看见她因为患者闹事被殴打的情节,同事为她不平,她却如是说。现代版的“希波克拉底誓言”就说过:“我是医生但不是上帝,我不能因为一个病人的罪恶而耽误他的治疗。”两句话说的都是同一个意思:不管病人是好是坏,都不能影响医生履行其天职。如果医生诊断时屡屡依个人好恶行事,在医生自己也许无关紧要,对病人而言却实在太可怕了。如此一来,手术刀可能真的一不小心就成了“屠刀”。于是职业素养的重要性此时便凸显出来,它构成了保障病人、规范医生的一道不可逾越的底线。



4.我是谁不重要,只要有一线希望,作为医生都要争取

“我是谁不重要”,多么响亮的一句职业宣言啊!不只是医生,一切职业,包括警察、演员、教师、运动员等等,但凡进入到职业的状态,便需要我们一定程度地放下头衔、身份、地位,全身心地投入到职业的语境中去。这个时候,“我是谁”便不再是一件紧要的事,最重要的是:投入,忘我,全心全意地展现职业精神。


 

5.“我是医生,在我眼里,人命大于一切。”“如果我们医生都不愿意担责任,那谁去治病救人。”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医生在社会分工中所处的关键位置,决定了这一群体在大众尤其是患者心目中“至高无上”的地位。对横陈在手术台上的无助的病人来说,手握柳叶刀的医生便是决定其命运的“神”,在那一刻,医生的能力便被无限放大,而相应的责任也会无限沉重。所以对医生来说,“人命关天”才是一个颠簸不破的真理。正因为如此,“怀抱利器”的医生才必须主动承担其肩上的责任,无论多么沉重,也无可回避,无可躲闪。如果没有这样的觉悟,便绝无可能成为一名称职的医生。



6.手术之前,我一定要握一下病人的手,让他安稳,放心。

当张嘉译那磁性而充满魅力的声音响起之时,许多粉丝估计都荡漾得一塌糊涂。不知道再次上手术台,“张医生”这次会有什么不一样呢?据悉,张嘉译这次饰演的是一个资深的急诊科主任医生,尽管是“土鳖”,却医术精湛,被一帮小年轻唤作“大神”。从这方面看,他似乎延续了以往扮演的医生风格,成熟,精湛,气场逼人。这句话尽管不像手术场面那样能体现出他的医术,却更加高明地道出了一种医生的境界:高度自信,和对病人的关怀。


 

7.眼看着病人在自己面前死去,我们却无能为力……

一句话道出了急诊科医生的心酸无奈。眼看着自己的病人死去的无力、沮丧,就成了急诊科医生必须面对的一道生死试炼。我们可能都以为,医生必然拥有着一颗钢铁般坚硬甚至冷酷的内心,才能沉重冷静地面对生离死别。事实上,这更多是一种职业素养——医生也是人,亦会如寻常人一样快乐、伤心、痛苦、狂喜,但职业特性却需要他们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新的诊疗中去。对患者而言,又何尝不希望诊治医生清醒冷静,而非沉浸在过去的情绪之中呢?既要有医者仁心,又须得客观冷静,行医不易,且行且珍惜。



8.急诊科的工作那么忙,那么累,我们为什么还死赖着不走。因为我们爱这份职业。

如果说医院是一个大的战场,那么急诊科就一定是战场的最前线。最惨烈的厮杀、最激烈的对峙、最鲜血淋漓的肉搏,一定是发生在急诊科的手术台上。为此,急诊科的医生常常需要24小时待命,常年无休,用“忙”和“累”来形容似乎都太简单——他们简直是用生命在“战斗”!然而很多人不知道,急诊科在医院各大科室中却是最憋屈的一个。在专业性上,“术业有专攻”的内外各科室自然要胜过“大杂烩”一样的急诊室;在职称待遇上,专业科室也易做出成果,得到升迁,甚至收入更稳定。又忙又累,还位处劣势,可能是当下急诊科的真实写照。如此还“死赖着不走”,只能说是真爱啊。



9.生命是那么脆弱,又那么短暂,我们真的应该好好地活着。

看过了太多生死的医生,绝不是变得更加冷漠麻木,反而是会更慈悲。就像《血战钢锯岭》中的主角戴斯蒙德·道斯——作为一名军医,他从未因目睹无数杀戮而变得铁石心肠,反而怀抱对生命的敬畏,成为救死扶伤的传奇。急诊科医生也是如此,在这个医院最繁忙的战场上,他们是最能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珍贵的一群人。正因为生之不易,我们才更应珍惜当下的每天。既珍惜自己,也珍惜身边的亲人、朋友,以至于世间万物,一草一木。不断从鬼门关“捞人”的他们,可能比谁都懂活着的意义。



10.我们是和死神斗争的神,即便做不了神,我们要做一个伟大的人。

片花结尾,张嘉译饰演的何建一医生这句宣言大概点燃了许多医学生的内心。是的,现实总是与理想相距甚远,而理想的可贵之处,恰恰在于它的高远。对医生——也包括医学院的学生——来说,成为“和死神斗争的神”,大概便是他们的最高理想。毕竟,行医者所有的目的,不都是为了与死神争夺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吗?尽管在这场斗争中死神终会获胜,所有人都难逃一死,尽管人终究难以成为神,但生命的意义,不正在于这一面向无限永不放弃的奋争吗? 如果说圣人的伟大,在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那么医生的伟大,就在于他们的向死而生,永不放弃。


写在最后:

急诊室里每天都会发生很多故事,这里极端的生死、人性的善恶与脆弱,却很难言。用急诊科医生自己的话来说:医术可以没有回天之力,但不能失去悲悯之心。相信《急诊科的医生》,足够期待!

部分文字来源:制作人圈、东方卫视电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