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7年6月9日,今年已有超过100家的上市公司发布公告透露终止并购重组事项,监管趋严是其主要原因。同时对于暂停上市的“垃圾股”想要恢复上市也将变得越来越难,极大地加剧了押注者的投资风险,这表明以ST股为代表的“壳股”生态面临巨变。
逾百家公司今年终止重组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6月9日,年内已经有超100家的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终止并购重组事项。据Wind统计显示,5月份以来就有10多家公司终止重组,包括双良节能、扬子新材、国际医学、王府井等。其中双良节能、国际医学复牌后连续3个交易日跌停。而大部分上市公司失败的原因,主要在于交易双方对标的估值、业绩承诺等条款未达成一致,此外,监管部门加大监管力度也是主要原因。
对此北京清和泉资本指出,实际上市场对于并购重组存在误解,当前监管态度并不是“一刀切”,不断深化改革并购重组的市场化体制才是重中之重。监管层对重大资产重组的方案审核不断趋严,一方面大幅降低了市场套利行为,另一方面是各项审核指标均表现良好的,无疑是优质资产,监管层对于优质资产合法合规的重组行为是不排斥的。
另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显示,A股75家ST公司中,有30多家公司发布了重组公告,其中有3家公司的重组处于暂停中止状态,3家公司重组未通过,15家公司停止实施,13家公司重组实施完成。虽说ST公司都在积极地为“保壳”而战,但是从目前公司的动作来看,不少公司的“保壳”困难重重。
ST股的“保壳术”渐趋失灵
过往上市公司有各种“保壳术”,如“卖子求生”、政府补贴等常用外,如今又出现了卖房扭亏、高价出售应收账款、债务豁免等新手段。但随着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高度重视,在监管严格的趋势下,一些上市公司的“保壳术”逐渐失效,交易所约谈、对重组方案的问询函接踵而至,这都对ST公司的“保壳”增加了难度。
如从2016年11月22日停牌至今的*ST中绒,在5月31日收到问询函,深交所关注的问题主要是其此次重组的交易作价。根据公司此前重组预案显示,标的资产的预估值约为5.59亿元,而双方初步确定的交易价格为6.3亿元,深交所要求*ST中绒补充披露标的资产评估值和交易作价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以及公允性。而*ST中绒则表示,由于工作量大申请延期回复。
对此长城证券收购兼并部总经理尹中余告诉记者,针对“壳股”,监管层的一系列监管新规力度明显加大,未来上市公司的“壳价值”会逐渐走低,这样将有利于上市公司间的重组、产业间的整合。尤其是在IPO扩容的背景下,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再融资和“借壳”难度增加,以及对大股东减持的约束,以ST股为代表的“壳股”生态也面临巨变。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长按关注:医药投资并购第一平台
医药并购圈: 实时更新医药行业投资并购资讯,随时掌握行业动态,了解医药行业投融资和并购案例,并购专业知识分享。
积累人脉找项目找渠道
加微信:18320805617,申请加入医药并购微信群
空闲时可以点击阅读原文逛逛世界商店,说不定有惊喜的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