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强化政府主导,部门通力协助,构筑慢病防控保障体系。
构筑慢病组织保障体系。天长市成立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市长为副组长,各相关部门、街道、镇区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强化责任、明确任务、细化分工、定期、不定期召开工作会议,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卫生计生委。逐步建立起市政府主导,市疾控中心为指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依托,镇区(村)街道及相关部门为脉络,各司其职,协同配合的慢性病综合防控体系。
构筑慢病经费保障体系。自2011年起将慢性病综合防控经费纳入当地政府预算,并根据经济发展和财政增长情况逐年不断增加。2016年,天长市财政拨付慢性病专项防控经费400万元,用于高血压糖尿病人免费服药,慢性病防控工作经费20万元,占疾控业务经费的20%以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中慢性病防治费用达千万以上。该市已逐步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力量支持的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经费保障机制,有力保障了示范区创建各项工作顺利实施。
构筑慢病政策保障体系。近年来,天长市委、市政府出台一系列慢病相关政策,主要包括《2012-2020年天长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规划》、《2011—2016年天长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天长市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实施方案》、《天长市创建国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实施方案》《天长市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方案的通知》、《天长市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实施方案的通知》《天长市重特大疾病救助基金会管理办法》《天长市医疗救助实施办法》《天长市公立医院改革实施办法》 《天长市实施分级诊疗管理办法》等多项政策措施,涉及慢病干预、健康促进、烟草控制、群众健身、医保政策引导等慢病综合防控领域的多个方面,为创建打下了坚实的政策保障。
二、落实监测工作,注重科学防控,夯实慢病综合防控基础
慢病危险因素调查科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化平台数据调查6011名常住居民显示,天长市居民慢病患病率前五位的是高血脂、高血压、肥胖、糖尿病、脑卒中,分别是38.14%、34.42%、9.23%、8.88%和2.1%。主要慢病危险因素中男性吸烟率37.22%,人均每天食盐摄入13.10g、油脂37.41g。结合卫生系统监测数据及其它部门收集的数据分析,全市人口老龄化严重、主要慢病患病率高、危险因素普遍存在、自然环境中微量元素缺失、社会支持环境基本形成,但人力、经费尚存缺口。
监测体系完善。2015年我市死因、肿瘤、心脑血管事件报告,机构监测覆盖率100%,监测结果显示,我市居民年粗死亡率602.51/10万、平均期望寿命79.53岁,死因顺位前四位是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占总死亡人数的87.47%;恶性肿瘤发病以上消化到肿瘤为主,位于前两位的胃癌、食管癌的粗发病率分别是49.15/10万和27.52/10万,占2013年度恶性肿瘤发病总人数的58.36%;脑血管疾病、心脏病的粗死亡率分别是143/10万和84.54/10万。
早期筛查全面。通过35岁首诊测量血压、居民健康档案、体检、自助检测等多种途径开展慢病高危人群筛查,、对体检的199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发现的慢病高危人群进行随访干预。开展农村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2010-2016年2完成了14000人 “农村上消化道癌筛查”;发现新发病人147人,早诊率82%,治疗率100%。
慢病管理规范。对慢病患者进行规范管理,截至2016年12月全市规范管理高血压患者54081人,规范管理率65.76%;规范管理糖尿病患者14123人规范管理率63.1%。为进一步提高患者管理的主动参与性,全市完成6次课程患者自我管理小组33个,由市卫生计生委、疾控中心统一提供《活动记录本》、《自我管理手册》和《慢病患者积分卡》。
三、创新健康教育,凸显健康文化,营造慢病健康社会氛围和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
天长市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和管辖全市健康教育工作,形成“政府领导、部门配合、狠抓基础、全面推进”的工作格局。
打造健教品牌,营造健康环境。统一定制村、社区健康教育宣传栏、宣传架、展板等硬件设施,建设健康知识长廊、健康主题公园、健康步道、健康小屋等健康教育场景,营造全市慢病防治氛围;利用电视、报纸、广播台、网络本地论坛健康专栏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务实有效地开展慢病健康教育工作。充分利用“卫生日”活动和健教专业队伍,定期发放入户资料、健康书籍、影像资料、健康大礼包等,全面普及慢病防治知识。目前,我市每个镇区都有健康公园,每个乡镇卫生院都有健康小屋,每个村、社区都有健康教育室。
倡导健康生活,展现艺术元素,打造“茉莉花”健康生活方式行动。近年来,由市政府牵头、多部门联动,每年开展为期80天的安徽省茉莉花体育文化节、市健康教育宣传周、农民健身周等特色活动,大力营造健康氛围,普及健康知识,倡导健康行为。2016年,多部门共同举办的健康教育宣传周活动,以“建设健康天长、倡导健康生活”为主题,大力宣传普及健康素养、健康饮食、烟草控制和卫生防病等健康知识与技能,积极营造“健康天长”建设氛围。
弘扬健康文化,塑造精神魅力。天长市是孝文化之乡,古代24孝之一“弃官寻母”的典故出自天长市秦栏镇。该市将孝文化融入到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中,努力培育具有天长特色的健康文化,并将其融铸进更多天长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精神品格之中,帮助人们获得健康幸福的人生。健康文化让群众的健康行为从自发转为自觉,让群众从被动的慢病防控对象变为主动的慢病防控助力者。
四、实施多措并举,提高防治内涵,促进慢病工作深入开展
倡导健身运动。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健全。天长市全民健身网络体系始建于1988年,2007年进行调整和重组。目前,在天长市体育总会的管理和指导下,全市各类登记注册的体育协会有35个,其中,单项体育协会20个,行业体育协会8个,人群体育协会7个。市区晨晚练点36个,各镇晨晚练点均已达到3个以上。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突破1200人,达到了《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中对县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占总人口万分之八的要求。2013年,各镇(街)文化站增挂体育站牌子,增加体育工作职能。
依托项目管理。坚持以项目为引领,创新防控模式。2017年、2010年、2012、2014、2015年我市组织开展健康危险因素调查。2014年开展精神卫生、脑血管疾病调查科研项目,2014年开展居民健康素养调查,2010-2016年组织开展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农村上消化道癌项目。2010年开展全国肿瘤登记工作,尤其是脑血管调查项目、农村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项目获得卫计委疾控局表彰。通过以上项目或示范点工作的开展,有力带动和推进了全市的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2016年天长市政府决定对高血压、糖尿病免费服药。减轻慢性病患者负担。
借力信息平台,建设“智慧医疗”。自2009年起,全面启用“天长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动态管理。目前全市53.4万份居民健康档案全部建立电子健康档案,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等重点人群的健康信息实现了实时录入、动态管理。2016年启动“智慧医疗”建设,项目前期投资4000万元。预计2017年下半年建成,到时该市卫生信息化将领先全国。
分级诊疗模式助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该市医改特色,首诊在基层、上下联动、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乡、上联三甲、下联百姓,建立县域医疗集团“双派送”、“双处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让老百姓在家门口真正享受专家级服务。
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特色。市中医院成立中医“治未病”中心,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的特色优势,多年来开展冬病夏治和冬季膏方等工作。以《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为蓝本,选择针灸、刮痧、耳压疗法、艾灸疗法等基层卫生院容易掌握的技术,对全市基层临床医务人员开展培训和技术推广。(天长卫计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