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为人父母感受到小儿生病很麻烦,不但很多药不能用、不敢用,照顾起来特别费神费力。小儿推拿运用各种手法刺激穴位,使经络通畅、气血流通,以达到调整脏腑功能、治病保健目的,一种方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宝安中医院(集团)中医儿科诊疗中心主治医师李萍介绍,小儿推拿的治疗体系形成于明代,以《保婴神术按摩经》等小儿推拿专著的问世为标志。小儿推拿的穴位有点状穴、线状穴、面状穴等,在操作方法上强调轻快柔和、平稳着实,注重补泻手法和操作程序,不仅对儿童保健大有裨益,对常见病、多发病均有较好疗效。基础手法有:推、揉、按、摩、掐、捏、搓、拿、运、擦、捣、捻、刮、摇、拍等。另外,还有一些有固定程序且有特定名称的操作方法,如黄蜂入洞、打马过天河、运水入土等。
在这些手法中,“推法”是用拇指或食、中二指指面沿同一方向运动。主要包括“直推、旋推、分推”三种。“直推”是在表皮进行操作,不要推挤皮下组织。“直推法”常用于“线状”穴位。“旋推”也是只作用于表皮,不得带动皮下组织。“旋推法”主要用于手部“面状”穴位。“分推”可横如直线,也可弯曲如弧线。
“拿法”是用拇指和食、中两指相对用力(或用拇指和其余4指相对用力),提拿一定部位和穴位,做一紧、一松的拿捏。拿法动作要缓和而有连贯性,不要断断续续;用力要由轻到重,不可突然用力。“拿法”刺激较强,常配合其他手法应用于颈项、肩部、四肢上的穴位和肌肉较丰满的部位。
“摩法”是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指腹或手掌掌面放在一定部位上,以腕关节带动前臂,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做环形抚摩。频率是每分钟摩动120次。
“捏法”是用拇指、食指、中指三指轻轻捏拿肌肤,作用于背部正中,又叫“捏脊”。从“长强穴”到“大椎穴”成一直线;操作时应由下向上捏拿。捏脊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拇指在前,食指在后;另一种是拇指在后,食、中两指在前。在捏脊时每捏3~5遍后,在第4或第6遍时,每捏3次,将肌肤捏住向上提拉一次,称“捏三提一”,也可以“捏五提一”。
小儿推拿操作简单,不需要药品及医疗设备,只是依靠家长的双手在小儿体表部位施行手法,就可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易学易懂,几次操作练习就可以掌握基本的方法。
小儿推拿对小儿常见病、多发病都有较好的疗效,尤其对于消化道疾病效果更佳。对许多慢性病、疑难病也有比较好的疗效。
推拿是一种单纯的手工理疗手法,避免了使用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或毒性反应,是一种有利无害的治疗方法,完全符合当今医学界推崇的“无创伤医学”和“自然疗法”的要求。
疾病复发的根本原因在于疾病所涉及脏腑或气血功能下降。小儿推拿根据中医基本理论,针对病因,通过手法施术,加强气血循环,恢复脏腑功能,所以能达到治病去根的目的。对于身体虚弱者,还可以大大提高免疫功能及健康素质。
其他疗法孩子都要遭受痛苦,就是服药,孩子也难以接受。应用小儿推拿,孩子不会有任何痛苦,甚至感到是一种享受,能够消除孩子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的恐惧心理。
小儿推拿除了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外,还有非常好的保健功能。经常运小儿保健按摩,可以增强小儿体质、提高小儿的抗病能力,非常适用于家庭。
中医儿科健康热线:29629333转8309、8310、8311
中医儿科诊疗中心,坚持中医辨证论治、突出中医特色、发挥中医优势的思路,秉承“仁爱、敬业、务实、进取”的科室精神,坚持“读经典”为指导思想,充分发挥中医“简、便、验、廉”的优势,使患儿实实在在得到实惠。
该科用中药内服配合外治法以及中医药体现的“绿色医疗”的观念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过敏性鼻炎、肺炎喘嗽、厌食、小儿泄泻、小儿遗尿等疾病,取得良好疗效,且副作用小,费用低廉,无痛苦,减少了抗生素使用及输液次数。
该科在中医“辨证论治”基础上,开展了多项特色疗法,主要有:
(1)中药穴位敷帖:适用于治疗儿童咳嗽、泄泻、腹痛、汗证、遗尿等疾病。
(2)三伏天灸贴、三九天灸贴:适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反复呼吸道感染、喘息性支气管炎等疾病。
(3)小儿推拿疗法:适用于治疗儿童消化不良、营养不良、消化功能紊乱、泄泻、便秘、遗尿等,同时还可以保健。
(4)刺四缝:适用于治疗儿童消化不良、疳积及营养不良引起的面色萎黄、消瘦。
(5)耳穴疗法:能够有调整机体内分泌系统以及内脏功能的作用,适用于治疗小儿哮喘、遗尿、肥胖、多动症、抽动症、泄泻、痢疾等疾病的辅助治疗。
(6)中药熏洗:适用于治疗儿童感冒、发热、湿疹等疾病。
(7)穴位中频电疗法:适用于治疗腹痛、呕吐、咳嗽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