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大咖|郑青山:新药早期临床试验中的定量药理学方法

来源: 冠勤医药/GoalGenbiotech

 会议大咖 

郑青山

上海中医药大学药物临床研究中心主任,国际DIA中国专家委员会委员,DIA国际GCP撰写组成员,中国药理学报编委,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编委,CFDA培训中心客座教授。



新药早期临床试验中的定量药理学方法


Pharmacomtrics in early clinical trials of new drugs

作者单位

许羚, 李禄金, 王鲲, 郑青山

上海中医药大学药物临床研究中心

摘要

定量药理学是一个工具学科,即建模 、模拟和预测 。

本文通过几个常用的定量药理学模型在新药早期临床试验的应用范例,说明其独特的重要价值,包括药代动力学 /药效动力学 ( PK /PD) 模型 、特殊人群的生理药代动力学( PBPK) 模型 、基于机制的 PK /PD 模型 、暴露-反应( E-R) 模型 、基于模型的 meta 分析( MBMA) 。

此类模型可以整合众多的试验结果和文献数据,可提取到常规方法无法获得的信息,能够进行模拟预测,为后续临床试验设计提供依据, 从而加快研究进度,减低风险 。

关键词:

定量药理学; 早期临床试验; 安妥沙星; 比索洛尔; 罗平拉韦; 阿塞那平; 瑞舒伐他汀

正文

定量药理学 ( pharmacometrics) 是一门工具学科,2004 年 FDA 发布的《新医药产品关键路径的机遇与挑战 》 白皮书提出了“基于模型的药物研发( model based drug development, MBDD ) ” 的理念,

2009年FDA 将其定义为一门用来量化药理 、疾病本身以及临床试验设计的学科,其目的是为了促进药物研发进度 、 审批决策以及合理用药

定量药学方法贯穿于整个药物研发过程,从临床前一直到上市后,研究内容涉及

药代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 PK) 

药效动力学( pharmacodynamics PD) 

物标记物( biomarkers) 

PK /PD 模型或暴露-反应关系( exposure-response relationship,E-R) 

群体模型 

生理药动学模型 ( physiologically based pharmacokinetics, PBPK) 

基于模型的 meta 分析 ( model-basedmeta-analysis, MBMA) 

疾病进程模型 ( disease progress model) 等方面 。

本文主要以我们自己的研究作为范例,介绍定量药理学方法在早期临床药物研发中的应用和价值 。

1
PK / PD模型探索给药剂量

以下以一个实例介绍PK /PD模型,探索与评价我国创新抗菌药物安妥沙星 ( antofloxacin ) 给药剂量 。

新型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安妥沙星为左氧氟沙星的氨基衍生物,具有广谱的抗菌作用。

作为浓度依赖型的抗生素,由于致病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 ) 可视为固定值,所以药时曲线下面积 ( area under curve,AUC ) 成为影响安妥沙星给药方案的重要的因素 。

为提 高AUC /MIC 比值, 临床中常使用经验性的首次给药剂量加倍的方法 。

 一项安妥沙星 PK /PD 模型研究,通过分析安妥沙星 I 期临床试验数据, 建立考虑场景间变异( interoccasion variability,IOV) 的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模拟不同给药方案下血药浓度变化和AUC /MIC 变化为 II 期临床试验设计个体化给药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

试验共纳入 24 例健康受试者,男女各半,交叉设计,每个试验周期受试者连续 5d 每天空腹口服200或 400mg安妥沙星,试验周期间洗脱期为10d 。

最终PK模型为不含吸收延迟的二室模型,受试者个体内变异和个体间变异分别用指数误差模型和混合误差模型描述 。

对药动学参数有显著影响的协变量包括受试者体重及性别 。使用Bootstrap法证明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

可视化预测检验( VPC) 结果显示实测血药浓度均包含在预测值的置信区间内,且预测值的中位数及 95% 置信区间边界均位于模拟结果置信区间的中部,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

应用最终模型模拟常规给药方案和首剂量加倍给药方案的药物浓度-时间变化趋势 。

常规给药方案药物浓度达到稳态需要 3 d 时间,而首剂量加倍方案可以在第 1 次给药后达到并维持稳态浓度 。根据 MIC 和模型模拟的 AUC,得到不同致病菌和不同给药方案下 AUC /MIC 变化趋势( 图 1 ) 。

短划线为常规给药方案, 实线为首剂量加倍给药方案

图1  4种细菌不同给药方案 AUC /MIC 变化4


2
PBPK预测特殊人群的药动学特征

我们使用 PBPK 有效地预测了比索洛尔 (bisoprolol) 在肾功能损失受试者中的药动学特征,以下作为实例介绍 。Chinese Journal of New Drugs 2015,24(1 )

比索洛尔是一种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无内在拟交感和膜稳定的活动, 被广泛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 。

已有报道显示肾功能损伤影响心脏衰竭患者的预后, 也即心衰患者往往出现肾功能损伤比索洛尔在体内 50% 以原型通过肾脏排泄, 其余经过肝脏代谢 。

因此肾能损伤会影响比索洛尔的药动学特征,并相应地导致疗效或副作用改变。

一项研究通过确证的健康受试者的PBPK 模型预测肾损伤者使用比索洛尔的药动学,以助于比索洛尔在特殊人群中安全有效剂量的选择。

此项研究使用 14 个有限灌注组织描述比索洛尔的处置过程,同时结合文献上发表的药学特性( 如 logP 、渗透性 、血浆蛋白结合率),运用高级房室吸收和传输模型 ( advanced compartmental absorptionand transit,ACAT) 和整体处置模型预测比索洛尔在体内的吸收和处置过程 。

在模型中肝代谢清除率和肾分泌清除率的调整使用经验性的比放因子 。

首先模拟正常受试者比索洛尔血管内给药后的药动学特征,结果显示模型预测效果良好 。

再评价模型预测正常受试者口服比索洛尔的药动学特征,并对模型进行修正 。通过模拟健康受试者口服不同剂量比索洛尔的药时曲线和药动学参数可见,模拟的药时曲线和实测值重合性良好,模拟的药动学参数均在实测值的 1.3 倍误差内 。

最终使用通过验证的 PBPK 模型预测肾损伤受试者的比索洛尔的药动学特征,同时考虑受试者年龄的变化 。经过和文献数据比较可见,该研究建立的模型成功的预测了在肾功能损伤受试者中比索洛尔的药动学特征(图 2) 。

粗实线是预测值的中位数,实点为实测值,阴影为预测值的 90% 可信区间,细实线区域包含所有预测值,断点线区域包含 75% 的预测值

图2  健康受试者( A) 和肾功能损失受试者( B) 连续 7d 给予10mg比索洛尔的血药浓度预测图6

3
基于机制的PK / PD评价药物剂量选择

以下为我们的研究实例,使用基于机制的 PK /PD 模型评价罗平拉韦 /利托那韦 ( Lopinavir /Ritonavir) 用于HIV-1 患者的剂量选择的研究 。

罗平拉韦是 HIV-1蛋白酶抑制剂,常和低剂量的利托那韦联用治疗 HIV-1 感染患者 。

体外实验表明,罗平拉韦的药效活性远大于利托那韦,两药联用罗平拉韦起主要作用 。

而利托那韦作为 CYP3A4 抑制剂, 抑制了罗平拉韦的 CYP3A4 代谢途径,从而提高罗平拉韦血药浓度 。一项研究通过建立基于机制的 PK /PD模型评价罗平拉韦 /利托那韦 400 /100mg,bid 给药方7

研究共纳入35 例 HIV-1感染患者,收集了用药后不同时间点受试者血中罗平拉韦游离和总浓度 、利托那韦浓度 、D4 细胞数 、HIV-1RNA 浓度,以及对游离罗平拉韦浓度影响较大的 α-酸性糖蛋白 ( AAG) 水平 。 

图 3 描述了最终 PK /PD 模型的结构 。使用有吸收延迟的一室模型描述 PK 部分,利托那韦按指数模型影响罗平拉韦的清除 。使用线性模型表达 AAG和游离罗平拉韦关系 。 PD部分使用病毒动力学模型 。


T1为平均传输时间 ; T为CD4细胞; I 为感染的CD4细胞; V游离的病毒; λ为新生 CD4细胞的速度; d为CD4细胞死亡速度; β为感染速度; δ为感染的CD4细胞死亡速度; C为游离病毒清除速率; N 为每个感染细胞病毒复制的数量; AAG 为 α-酸性糖蛋白

图3  最终 PK /PD 模型示意图7

对于蛋白酶抑制剂,药物的谷浓度( C12h) 决定了疗效,因此使用以上经过验证的基于机制的 PK /PD 模型建立 C12h 和效应之间的 E-R模型,效应使用 HIV-1RNA 稳态拷贝数和基线的差值取对数( AAUCMB) 表示 。

模拟不同给药方案和不同 AAG水平时 AAUCMB 的值( 图 4),结果显示目前的给药方案,即使 AAG 有很大的波动,C12h 均高于 E-R模型得出的 EC95,可以取得良好疗效 。

实心点和实心曲线为预测值; B图中实心曲线周围的区域为在 AAG不同水平下的预测结果; 虚线为模型的 EC95 ;垂直的直线和周围的区域为罗平拉韦 /利托那韦 400 /100 mg 给药方案下血药浓度的中位数和四分位数

图4  给药7d游离罗平拉韦( A) 、总罗平拉韦( B) 谷浓度和-AAUCMB 关系7

4
E-R模型评价QTc研究

我们以一个实例介绍使用 E-R 模型,评价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阿塞那平 ( asenapine) 后 QTc 间期的研究 。

阿塞那平为一种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主要5-羟色胺 2A 有拮抗作用 , 对 M 胆碱受体没有明显的亲和力。

一些典型或不典型的抗精神病药物表现有不同程度的 QTc 间期延长,而且在一些地区全身吸收给药的新药在上市 前均需要进行全面的QT 研究( thorough QT study,TQT 研究) 以评估药物对 QTc 间期的延长效应 。

为评价 QTc 间期,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 ( ICH) 出台了 E14 文件,此文件认为: 当药物安慰剂校正的 QTc 间期比基线长5ms,95% 单侧置信区域上限大于 10 ms 定义为阳性,即药物可延长 QTc间。

因为 QTc 间期的分析往往混杂着受试者间和受试者内的变异,同时还有其他因素 ( 如性别 ) 的影响 。

为优化 QTc间期分析, 阿塞那平的QTc间期研究运用了 E-R方法进行分析10 。

由 于受伦理学要求,试验纳入 148 例稳定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多中心 、随机 、安慰剂和阳性药对照 、双盲 、剂量递增试验设计 。

受试者分为 4 个平行组, 给药方式分别为安慰剂给药 16 d 、阿塞那平 5 mg( bid) 给药10 d再15 mg( bid) 给药 6d 、阿塞那平15 mg( bid) 给药 10 d 再 20 mg( bid) 给药6d 、喹硫平375 mg( bid) 给药 16d 。

在基线期,用药 d1,d10,d16 收集受试者血药浓度和 12 导联心电图数据 。使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描述 QTcF( 使用心率校正的QTc) 和血药浓度之间的关系。

QTcF = INT + SLPasp × Casp × Iasp + SLPqtp ×Cqpt × Iqpt + ε

使用阿塞那平则 Iasp = 1,Iqtp = 0; 使用喹硫平则 Iasp = 0, Iqtp = 1 ; INT( 截距) 描述用药前和使用安慰剂时个体的 QTcF 值, 纳入固定效应为性别和用药后期 QTcF 较前期的变化; SLPasp 和 SLPqtp 分别为阿塞那平和喹硫平的斜率; ε 为残留随机误差;INT 同时包括个体间和中心间变异,SLP 只包括个体间异。

虽然模型使用 QTcF 为变量而不是 dQTcF 和ddQTcF,但后者均可通过模型预测获得 。研究通过模拟 300 个试验对模型进行验证,可见 dQTcF 和ddQTcF 模拟值和实测值之间有很好的重合性 ( 图5),表面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力。

粗实线为预测值的中位数,实线为预测值的第 1 和 3 四 分位数,短划线为预测值的第 10 和 90 百分位数,点线为预测值的 2.5 和 97.5 百分位数,实心点为平均观察值

图5  平均 dQTcF( A) 和平均 ddQTcF( B) 最终模型预测图10

应用最终模型预测显示阿塞那平所有剂量组平均 QTcF 的延长均小于 5 ms,95% CI 上限为 7.5 ms,按照 ICH E14 的标准判断为阴性 。 

模型预测喹硫平QTcF 延长为 7 ~ 8 ms, 95% CI 上限 11.2 ms 。

5
基于MBMA的桥接研究

我们曾通过 MBMA 分析,成功地寻找到瑞舒伐他汀( rosuvastatin) 在亚洲人群中临床试验的起始剂量 。

瑞舒伐他汀是一种选择性 、竞争性的 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 A 还原酶抑制剂 。

有研究显示瑞舒伐他汀的药动学存在明显种族差异,也即药物体内的暴露量在不同种族间有差异, 最终可能导致因暴露量不足而无效, 或暴露量过大而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

因此,瑞舒伐他汀西方临床治疗推荐起始剂量 10 mg 和最大剂量 40 mg 可能并不适用于亚洲人群 。通过文献查找,此药临床试验的结果已有报道 。

一项瑞舒伐他汀 MBMA 研究就此展开,目的为得出瑞舒伐他汀治疗亚洲高脂血症人群的起始剂量 。

研究通过搜集瑞舒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文献, 提取剂量和用药后 LDL-C 下降率, 纳入14 个多剂量组试验( 有西方和亚洲人群的试验) 用于建模,22 个单剂量组试验( 有西方和亚洲人群的试验) 用于模型预测 。 

最终模型如下:


Yobs为文献记载的 LDL-C 平均下降率; E0为安慰剂效应; Emax为最大药效; ED50为达到 50% 最大药效时的药物剂量; γ 为 Hill 系数; η 为试验间随机效应; ε 为残留随机误差; TVED50是ED50的 群体典型值; 西方人群时RACE = 0,亚洲人群时 RACE = 1。

模型验证采用 Bootstrap 法,各参数的中位数与最终 模 型 参 数 估 计 值 非 常 接 近。

模型预测采用MonteCarlo 模拟法,22 个单剂量组试验的 LDL-C 平均下降率基本都分布在预测值的 95% 可信区间内( 图 6) 。

通过模型分析得到西方人群的 ED50约为亚洲人群的 2 倍,2个人群 Emax相同,亚洲人群的起始剂量应该为西方人群的一半即 5mg

圆点为单剂量试验的 LDL-C 下降率, 实线为 MonteCarlo 模拟结果的中位数, 虚线区域 95% 可信区间范围

图6  西方人群( A) 、亚洲人群( B) 最终模型预测图12


6
讨论

安妥沙星作为一个浓度依赖的抗菌药,AUC /MIC 值对治疗不同病菌引起的感染有重要意义,疗效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血药浓度进行预测。

PK /PD 模型通过建立群体药动学模型, 定量化地评价了协变量对药动学参数的影响,并应用群体药动学模型进行了剂量探索研究,从而为 II 期临床试验和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为类似药物的方案制定提供了方法学的借鉴。

PBPK 模型成功预测了比索洛尔在肾功能损失受试者中的药动学特征,为药物在特殊人群中的药动学预测提供了一种方法。 

在 FDA 的新药审评中,审评人员也通过 PBPK 建模,有效分析药物相互作用、儿科临床研究、肝功能不全人群、遗传药理学和药物吸收等方面的复杂临床问题。

当然 PBPK这种方法还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在儿科用药方面,虽然儿童的 PBPK 模型集成了多种生理、生化因素,可预测药物在儿童体内的 PK 行为,但是与 PK 过程密切相关的儿童转运体的个体发生学方面的知识尚十分匮乏

总体上 PBPK 模型的预测能力不仅仅依赖于组织的解剖结构和药物的特性,也依赖于生理学,生物学和遗传学参数。

因此 PBPK 模型的建立除需要强调模型的验证性外,还需要不断更新模型中不同种族特定的生理学 、生物学, 遗传学 。

使用基于机制的 PK /PD 模型描述了罗平拉韦 /利托那韦联合用药的暴露量和病毒反应之间的关系 。 

通过一个设计周全的小样本临床试验可以建立在固定给药方案下的 E-R关系 。

由于 PK /PD 模型中 PD 基于了病毒动力学, 因此该模型具有较好的延伸性,可以用于其他抗逆转病毒药物,帮助该类药物在早期临床中选择剂量和确定有效暴露量 。

如今 PK /PD 模型已经从一个描述性的模型发展为具有生物和机制基础的模型, 拥有了科学预测基础 。当有更多的生物信息加入时, 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将进一步提高 。

使用基于机制的 PK /PD 模型将能更好的预测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提高早期临床试验中药物的开发效率 。

阿塞那平 TQT 试验数据最初通过常规的 ANOVA 的方法进行分析, 发现喹硫平和阿塞那平 ( 除5 mg bid) QTcF 均大于 5 ms,而只有喹硫平和阿塞那平(10 mg Bid) 在 d 16 的数据因为有较宽的可信区间而有统计学意义 。

因此 使 用 ANOVA 方法判断 QTcF 延长是否大于 5 ms 的统计学功效不够, 而E-R 分析方法可以解决这一困惑 。

ICH E14 推荐TQT 试验使用健康受试者交叉试验设计, 但受到某些药物特性的影响试验只能为患者和 ( 或) 平行设计, 这将导致变异增大, 统计功效减小 。

通过案例 4可见 E-R 分析方法不仅可以解决统计功效不足, 还可以较好的分析剂量递增研究的数据, 并可以处理安慰剂随时间变化有波动时如何合理校正 QTc 。

因此 E-R 分析方法是一种全面解释和理解 TQT 试验研究的重要方法。

以上提到的 E-R, 其反应主要为药物的疗效, 但不仅限于此 。 E-R 分析方法中 E ( 暴露) 可以是剂量 、 药代参数( AUC, Cmax, Cmin, Css) 、 药时曲 线, R( 反应) 包括生物标志物 、 替代终点 、 临床终点 、 不良反应等 。

例如在一项盐酸多柔比星生物等效性试验中 , 分析人员成功运用 E-R 分析方法得到药物的药动学参数和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

瑞舒伐他汀在亚洲人群中临床试验的起始剂量使用 MBMA 分析, 为亚洲人群临床试验剂量的设计提供了科学可靠的依据 。 

也为作用机制类似于瑞舒伐他汀的新化合物西方人群和亚洲人群的桥接研究提供了证据。

MBMA 突破了传统循证医学 的 研究方法, 把定量药理学的建模方法结合到 meta 分析中 , 通过整合文献或已有的临床试验结果, 充分利用资源, 为下一步研究设计提供更多科学的指导 。

定量药理学涉及多学科知识,如,统计学 、药理学 、医学等知识,因此往往需要多方面人员紧密合作 。

此外,由于定量药理学研究贯穿于整个药物研发,它可以通过建模来整合众多的相关资料包括试验和文献,充分利用这些资料, 但如何获得和整合不同来源的数据并保证数据质 量也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

当前定量药理学研究中群体药动学( PPK) 研究比较多, 但随着掌握定量药理学方法的人才涌现和认识深入, 其在临床试验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 。


PDF原文下载链接
http://pan.baidu.com/s/1jIkc0We


参考



[1]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Innovation of stagnation? Challenge and opportunit y on the critical path to new medical products[S /OL].[2014 - 5 - 22]. http: / /www.fda.gov /downloads /Science esearch/SpecialTopics /CriticalPath Initiative /CriticalPAthOpportunitiesReports /ucm113411. pdf.
[2]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Pharmacometrics at FDA[S /OL].
[2014 - 5 - 22].http: / /www.fdagov/AboutFDA/CentersOffices/Officeof MedicalProductsandTobacco/CDER/ucm167032.htm.
[3] 叶 辉,武 济 民,杨玉社, 等.左旋氧氟沙星 衍 生 物 ( YH54,
YH57) 体外抗菌活性[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2,18 ( 1 ) :112 - 113.
[4] LI YF,WANG K,YIN F,et al.Dose findings of antofloxacin
hydrochloride for treating bacterial infections in an early clinical trial using PK /PD parameters in healthy volunteers[J]. Acta Pharmacol Sin,2012,33 (11 ) : 1424 - 1430.
[5] HILLEGE HL,NITSCH D,PFEFFER MA,et al.Renal function
as a predictor of outcome in a broad spectrum of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J].Circulation,2006,113 (5) : 671 - 678.
[6] LI GF,WANG K,CHEN R, et al. Simulation of the pharmacokinetics of bisoprolol in healthy adults and patients with impaired
renal function using whole-body physiologically based pharmacokinetic modeling[J]. Acta Pharmacol Sin,2012,33 ( 11 ) :1359 - 1371.
[7] WANG K,D'ARGENIO DZ,ACOSTA EP,et al.Integrated population pharmacokinetic /viral dynamic modelling of lopinavir /ritonavir in HIV-1 treatment-nave patients[J].Clin Pharmacokinet,2014, 53 (4) : 361 - 371.
[8] 王来海,张瑞岭,黄素培,等.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阿塞那
平[J].中国药房,2011,22(1 ) : 63 - 65.
[9] 李凌艳,赵敏,孙鹤,等.全面 QT 研究的临床试验设计[J] .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1,30(9) : 712 - 715.
[10] CHAPEL S, HUTMACHER MM,HAIG G, et al. Exposure-response analysis i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asenapine on QTc prolongation[J].J Clin Pharmacol,2009,
49(11 ) : 1297 - 1308.
[11] LEE E,RYAN S,BIRMINGHAM B,et al.Rosuvastatin pharmacokinetics and pharmacogenetics in white and Asian subjects residing in the same environment[J].Clin Pharmacol Ther, 2005,78(4) : 330 - 341.部.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0: 62.

[2] 彭华胜,刘文哲,胡正海.太子参的生物学与化学成分的研
究进展[J].中草药,2008,39(3 ) : 470 - 473.
[3] 傅兴圣,刘训红,许虎,等. 太子参研究现状与研发趋势[J] .
中国新药杂志,2012,21 (7) : 757 - 760.
[4] 沈祥春,陶玲,彭佼,等.太子参对心肌梗死后慢性心衰大鼠心功能与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的影[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8,24(9) : 1694- 1698.
[5] 王玉玺,刘 训红,李汉宝,等.太子参补益作用机理的探讨[J].南京部队医药,1992(5) : 21 - 22.
[6] 熊何建, 庞杰, 谢主兴. 太子参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J] . 南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9, 42(6) : 37 - 41.
[7] 刘训红, 陈彬, 王玉玺. 太子参多糖抗应激和免疫增强作用实验研究[J] . 江苏中医, 2000, 21 (10) : 51 - 57.
[8] 夏伦祝,徐先祥,张睿.太子参多糖对糖尿病大鼠糖 、脂代谢的影响[J].中国药业, 2009, 18(9) : 17 - 18.
[9] 刘训红,阚毓铭,王玉玺.太子参多糖的研究[J].中草药,1993 , 24(3 ) : 119 -121.
[10] 邹立思,傅兴圣,刘训红,等.太子参药材中环肽 A 、B含量分析及其动态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9 ( 2 ) :175 -178.
[11] 强静,房克慧,刘训红,等.太子参多糖含量分析及其动态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2009,20(9) : 2238-2240.
[12] 彭华胜,刘文哲,胡正海,等.栽培太子参块根中皂苷的组织化学定位及其含量变化[J].分子细胞生物学报,2009,42(1 ) : 1-10.

[12] YANG J,LI LJ,WANG K,et al.Race differences: modeling the
pharmacodynamics of rosuvastatin in Western and Asian hypercholesterolemia patients[J]. Acta Pharmacol Sin,2011,32(1 ) :116-125.
[13] 余果,黎国富,郑青山 ,等.生理药代动力学建模在 FDA 新药
审评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4,30(1 ) :55-60.
[14] 余果,黎国富,郑青山,等. 儿童生理药动学模型及其在儿科用药研究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14, 33(6) : 414 - 420.
[15] LI GF,YUG, LIU HX, et al. Ethnic-Specific In Vitro-In Vivo Extrapolation and Physiologically Based Pharmacokinetic Approaches to Predict Cytochrome P450-Mediated Pharmacokinetics in the Chinese Population: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J].Clin Pharmacokinet, 2014, 53 (2) : 197 - 202.

[13] NICHOLSON JK,CONNELLY J,LINDON JC,et al.Metabonomics a platform for studying drug toxicity and gene function[J].Nat Rev Drug Discov, 2002, 1 (2) : 153 - 161.
[14] 邹立思,傅兴圣,刘训红,等.太子参药材中环肽 A 、B 含量分
析及其动态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 , 29 ( 2 ) :175-178.
[15] 傅兴圣, 邹立思, 刘训红, 等. UPLC-ESI-TOF MS /MS 分析太
子参中环肽类成分[J] . 质谱学报, 2013 , 34(3 ) : 179 - 184.
[16] 李滢, 杨秀伟. 太子参( 柘参 1 号) 的化学成分[J] . 中国中药

杂志, 2008, 33 (20) : 2353 - 2355.
[17] 王喆星,徐绥绪,邱峰,等. 太子参的化学成分研究( Ⅱ) [J].沈阳药学院学报, 1993 , 10(1 ) : 63 - 64.
[18] TAN NH, ZHOU J, CHEN CX, et al.Cyclopeptides from the roots
of 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J]. Phytochemistry,1993 ,32(5) : 1327 - 1330.

[16] DANHOF M,DE LANGE EC ,DELLA PASQUA OE et al.Mechanism-based pharmacokinetic-pharmacodynamic ( PK-PD )modeling in translational drug research[J].Trends Pharmacol Sci, 2008, 29(4) : 186 - 191.
[17] CHAPELS, HUTMACHERMM, BOCKBRADERH et al.Comparison of QTc data analysis methods recommended by the ICH E14 guidance and exposure-response analysis: case study of a thorough QT study of asenapine[J] . Clin Pharmacol Ther,2011 , 89(1 ) : 75 - 80.
[18] XU L, WANG W, SHENG YC, et al. Pharmacokinetics and its relation to toxicity of pegylated-liposomal doxorubicin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breast tumours[J].J Clin Pharm Ther, 2010, 35 (5) : 593 - 601.

[19] 丁中涛,周 俊,谭宁华,等.石竹科植物环肽研究进展[J].化
学研究与应用,1999,11 (5) : 492 - 494.
[20] MORITA H, KAYASHITA T, TAKEYA K, et al. Conformational
analysis of a tyrosinase inhibitory cyclic peptide, pseudostellarin A, from 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J].Tetrahedron,1994,50 (40) : 12599 - 12606.
[21] MORITA H,KAYASHITA T,TAKEYA K, et al. Pseudostellarins
A-C, new tyrosinase inhibitory cyclic peptides from 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J] . Tetrahedron, 1994, 50(23 ) : 6797 - 6804.
[22] MORITA H, KAYASHITA T, KOBATA H, et al. Pseudostellarins
D-F, new tyrosinase inhibitory cyclic peptides from 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J] . Tetrahedron, 1994, 50(33 ) : 9975 - 9982.
[23] MORITA H, KOBATA H, KAYASHITA T, et al. Pseudostellarin
G, a new tyrosinase inhibitory cyclic octapeptide from 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J] . Tetrahedron, 1994, 35(21 ) : 3563 - 3564.
[24] 沈宏林, 向 能军, 高茜, 等. 枸杞子脂肪酸成分的 GC /MS 分析
[J] . 质谱学报, 2009, 30(2) : 99 - 104.
[25] 吴惠勤, 黄晓兰, 林晓珊, 等. 脂肪酸的色谱保留期规律与质朴特征研究及其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J] . 分析化学, 2007,35(7) : 998 -1003.
[26] 马阳 ,侯娅,邹立思,等.闽产太子参核苷类成分积累动态的 QTRAP LC-MS /MS 分析[J] . 中国新药杂志, 2014, 23 ( 19 ) :2325 -2330.
[27] 李飞,王宇光,杨亮,等.UPLC-Q-TOF /MS 分析不同比例丹参
配伍藜芦毒性生物碱变化规律[J].化学学报,2012,70(21 ) : 2257 - 2264.


来源
Chinese Journal of New Drugs 2015 ,24(1 )




《第二届中国药物发展与合作泰达论坛》会议上郑青山教授药物临床试验中的数据管理及统计学考虑专题报告,2017年8月5-6日郑青山教授与您不见不散。


会议报名,请您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