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你的生命健康着想,请远离所有中药注射液

来源: 药时代/DrugSNS

药时代

(来源:网易新闻 作者:苏黎)

导  读

中药注射液是既没有中医理论和经验支撑,也不符合现代医学技术和标准的畸形儿。2015年中药不良反应事件中,注射液一项就占比51.3%。

“发烧用清开灵,感冒用双黄连,心血管疾病用香丹针”,这是中国临床业内曾流传着的一句口诀。但如果你真的听了医生的这句话来看病,那你可能要倒霉了。自2010年起,清开灵注射液和双黄连注射液几乎稳坐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中药注射液榜单前五名,造成了包括死亡在内的多起严重不良反应事件。

(2009年9月20日,黑龙江某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双黄连注射液造成3人死亡。/视觉中国)

除了双黄连注射液之外,茵栀黄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脉络宁注射液等多种中药注射液都害人不浅,出现过包括死亡、呼吸系统损害、全身性损害和心血管系统损害等在内的严重病例。其中最严重的是鱼腥草,2006年6月,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共接到鱼腥草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5488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258例,死亡44人,鱼腥草注射液被暂停销售使用。

中药注射液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中药注射液害人不浅,却依然可以横行于世?

中不中洋不洋的畸形儿

什么是中药注射液?根据《中药药剂学》,中药注射液就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使用现代科学技术,从中药中提取出有效物质,然后制成的注射液。但中医理论从来没有注射的概念,也从来没有将药品直接注入人体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中医理论完全不能解释药物注射的机理。

而以现代医学的理论和标准衡量,中药注射液更是从根本上违反了注射液的基本原则。一般来说,口服药会经过人体内的肠胃屏障,注射液则是直接被组织吸收或进入血液。相比之下,注射液虽然有效性提高了,但危险性也提高了。

因此注射液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是最严格的,注射液必须成分清晰、药品纯净度高、疗效有充分证据、毒副作用明确。

(2016年9月21日,广西梧州,某中药注射剂加工企业。/视觉中国)

然而,中药注射液里提取出的所谓“有效物质”,实际上是一堆未经过安全检验的复杂混合物,既没有经过双盲试验检验,它的有效成分的分子式和作用机理也没有得到清楚地阐明。你每次注射中药注射液,就是拿你自己的性命在赌博。

以清热解毒注射液为例,它的处方中含有金银花、黄岑、连翘、龙胆、生石膏、知母、栀子、板蓝根、地黄、麦冬、甜地丁、玄参等12味药,所含化学成分可能多达数百种。尤其是其中的生石膏,主要成分为硫酸钙,将它直接注入人体,显然有极大的安全风险。

除此之外,树脂和一些富含蛋白质的动物药也被当做原料使用,它们的质量标准、化学成分、毒性大小都没有经过科学检验。而且中药注射液制备工艺落后,导致注射液中大量杂质残留,微粒过多过大,它们进入血管后可能进一步引起局部栓塞性损伤和坏死。

(2009年4月10日,海口,执法人员查获过期中药丹参滴注射液。/视觉中国)

可以说,中药注射液实质上是既没有中医理论和经验支撑,也不符合现代医学技术和标准的畸形儿,从理论基础、制作方法、运用方式到给药途径,它都不能算是安全合格的产品。但在今天,中药注射液却能在中国的医院里横行霸道,草菅人命。

过敏、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不管是什么药品,要想上市都得遵循一条黄金定律,那就是不经过大样本随机双盲试验的药品是不可靠的,是不能进入市场的。然而,中药注射液,甚至绝大多数中药,都没有过这个关。

即使是坚持中药注射液有用的中国学者,也不得不承认这些药品并没有经过严格的试验。中药注射液的试验是如此随便,它不仅在样本数量上数倍低于外国同行,也可能根本没有随机进行试验,通常更不会采取双盲的手段。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学者往国际学术期刊倾倒了大量验证中药有效性的文章,外国学者却一概不引用。

没有经过大样本双盲随机试验,意味着中药注射液的副作用和疗效不清,给患者带来了很高的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全身性损害、胃肠系统损害风险。它不仅可能让人器官出现衰竭,还可能直接致人死亡。

(2006年6月2日,湖北宜昌,被暂停使用的鱼腥草注射液。/视觉中国)

在2006年臭名昭著的鱼腥草注射液事件中,鱼腥草注射液等7个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出现了过敏性休克、全身过敏反应、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和重症药疹等严重不良反应至少258例,44人死亡。其后每年都有中药注射液造成的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刺五加注射液、茵栀黄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等多个中药注射液发生过致死不良事件。

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15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共收到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12.7万例次,其中严重报告9798例,注射液在中药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占比51.3%。2016年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涉及怀疑药品150.7万例次,中药占16.6%,即25万例次,而注射液在中药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占比也有53.7%。

2015年,报告数量排名前五名的中药注射液分别是:清开灵注射液、参麦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其中,双黄连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参麦注射液自2010年基本上每年均有入榜。正在阅读这篇文章的你,很可能就打过这几种中药注射液。

(2017年4月25日,江苏连云港,某研究所内的热毒宁注射液煞有介事附上了化学分子式。/视觉中国)

要知道,中药的品种有将近1万种,中草药注射液只有140多种,占整个中药份额不足2%,但近年的不良反应报告均表明,中药注射液显然是中药制剂中的“毒瘤”。2010年国家药监局的不良药物反应报告中,中成药的不良反应排名前20名,其中中药注射液就占了17个。就连这个年度报告也不得不承认,“从报告涉及剂型与给药途径看,中药注射液占比较高,需要继续关注其安全用药风险”。

当然,化学药(即“西药”)不是没有不良反应,但不同于药理活性、成分、副作用与禁忌都多数未知的中药注射液,化学药必须经过大样本双盲随机试验,在有效性、安全性上都有着严格的检验,成分、副作用都十分清晰。其风险是经过验证,被提示、有预期的,医生和患者可以根据病情自行评估。

而且化学药的用量比中药大得多,所以即便在2016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化学药占八成以上,中药只占17%左右,也并不意味着西药就比中药危险得多。因为如果在静脉注射和肌肉注射中,西药的使用高达99%,而中药注射液只有1%,那后者的不良反应如果远超1%,其安全性就显得相当堪忧了。

而中药注射液多使用于基层卫生机构,患者多是中老年人、教育水平不高的人。他们习惯了接受医生开具的中药注射液,所以即便发生了不良反应,也很少主动去报告。《中国药典》编委会执行委员周超凡也承认:“中药注射液的药物不良反应远远不止这么多。报道出来的仅仅是冰山一角。很多县级医院、乡卫生院发生的不良反应都不了了之。”

(2013年5月10日,北京,第五届地坛中医药健康文化节。老年人对中医深信不疑。/视觉中国)

害命源于谋财

既然中药注射液是危险巨大的杀手,那为何它还留存于市面,没有“相忘于江湖”呢?因为中药注射液“有人罩”。

中药注射液始于20世纪40年代。1941年初太行山区八路军一二九师卫生部制成柴胡注射液,这是中药第一次被制成注射液并被用于临床。1965年6月26日起,为响应“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号召,全国大搞中草药群众运动,1980年代,注射液作为中药新剂型相继研制的品种一度多达1400余种。

而中药注射液的“大跃进”另一个背景则是中国的“中医科学化”。20世纪初,中国兴起了第一次“废医”高潮。就在这个“废医”高潮中,提出了“中医科学化”的设想。而中国的“中医科学化”几乎不包含诊断、护理、检验等方面的科学化,却走了一条“中药科学化”的道路,于是开发了许多本属于现代医学方法的针剂和饮片。

(2015年7月13日,浙江义乌,三伏灸。中国人对中医寄予了极高的信任。/视觉中国)

如果说要废除这个“中医科学化”的产物,保准有一大票江湖儿女要跳出来论证中药注射液是如何的不可替代,乃至站在中药作为传统文化必须传承的角度进行论述,中药俨然成为民族的象征,自有人建构了一套中西对立的逻辑,而中药注射液就是一次对“西医体系”的“亮剑”。

在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8年发布的《关于印发中药注册管理补充规定的通知》中,第一条就是:为体现中医药特色,遵循中医药研究规律,继承传统,鼓励创新,扶持促进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根据《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制定本补充规定。

政策方面,中药注射液也是一路绿灯不断,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6年印发的文件《关于印发中药、天然药物处方药说明书格式内容书写要求及撰写指导原则的通知》,既不严格要求中药在说明书中列明不良反应症状,也允许中药在申请药品注册时“未按规定进行过临床试验的,可不列此项”。

此外,不少中药注射液被纳入了医保药品目录。尽管人社部今年公布的《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版)》中,48种进入新版《医保目录》的中药注射液有26种被限制使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使用,但中药注射液仍然大有利可图。而中药注射液巨大的利润空间,正是它能在江湖立于不败之地的绝招。

(2013年1月31日,江苏南京,一家中医院的工人在煎煮中药。/视觉中国)

据财新报道,有医药代表称,中药注射液往往属于独家品种,在药品招标中享有单独定价权。目前国内中药注射液生产企业近400家。据统计,包括中药、化药、生物制药在内的所有品种中,中国单品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的前10个品种里中药注射液占据了7席。

中药注射液实在太赚钱了,近5年来它的复合增长率约为22%。虽然较之前30%的增长速度有所下降,这个速度仍高于中成药15.78%和整个药品市场18.23%的收入增长速度。而中康CMH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中药注射液市场规模达到877亿元。

对于医生来说,高额回扣则是他们滥用中药注射液的最大驱动力。中药注射液的回扣比普通药品要高,有业内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甚至表示,中药液注射液都是赤裸裸地给医生现金回扣,回扣比例占药品价格的50%。

可能是意识到中药注射液害死的人有点多,近年来,政府多次高调提起中药注射液再评价工作。2017年2月27日,国务院食安办主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毕井泉提出要启动中药注射液药品安全性、有效性再评价工作。而在2016年10月的“全国安全用药月”启动仪式上,他也曾公开强调这项工作。

其实,中药注射剂再评价工作早在2009年就曾启动过,此后”无疾而终”。这次中药注射剂再评价工作将走向何处,依然存疑。如果你有幸用中药注射剂治好了你的病,你最好也不要问医生究竟是哪种药起的作用,因为他也不知道。

# # #

重 要 声 明

本文为转载作品,转载的目的是分享信息,增进讨论。文章内容不代表药时代的观点。敬请知悉。

本文转自网络。任何版权等事宜,敬请联系我们 drugtimes@qq.com。我们将尽快调整处理。衷心感谢!

药时代,一个温暖温馨的分享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