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勺三七粉,30天后,90天后……效果太惊人!

来源: 中药养生/zyys002

点上方蓝字“中药养生”关注,疾病偏方、中药功效、病症食疗文章不在只看朋友圈。

三七粉是很多中老年人选择用来保健的一种中药材,很多中医都吃: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的樊正伦老师、北京中医药大学的陈淑长教授,都选择提倡按照保健量吃,三七粉也不是神药,不能一次搞定,但是长期吃就有用!




服用时间

1早上服用


早上起来服用三七粉3克左右,用温开水送服。可以增强免疫力、抗衰老等功能。 


2晚上服用


服用三七粉最好在饭前服用,有助于改善睡眠。如果在饭后服用请少量,最好不超过3克,晚上过量服用,有兴奋作用。最好不要在睡前服用三七粉,因为服用三七粉容易口渴。 


3空腹服用还是饭后服用


空腹服用是为了使药物较快进入肠道,有利于肠道吸收,减少食物对其生物利用度的不良影响。


4胃不好的饭后服用


将三七粉安排在进餐后30分钟左右服药,以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有利于药物的吸收和利用。





三七粉生打熟补怎么吃?

1生吃


每天6克,温水或者牛奶分两次送服,一次3克较为合适。一般的吃法都是生三七粉吃,下面提供的配方没有特别的注明就是生三七粉。


针对跌打瘀血、外伤出血、产后血晕、吐血、衄血等血症。并可防治冠心病、高血脂、高血压等。



2熟吃


直接用开水冲服。或是将三七粉炒熟服用。炖鸡或者炖排骨,鸡或者排骨熟后,加入10-20克三七粉或者三七头,炖10分钟即可。这个主要是做菜吃,炒熟的三七粉很少用来泡水吃。


针对补血、活血、用于身体虚弱、食欲不振、神经衰弱、过度疲劳、失血、贫血等。





三七粉吃法



由云南中医学院提供以下基本配方,大家可以放心参照学习:



1中老年人气血虚弱


包括贫血,面色苍白,头晕眼花,四肢乏力,动则气促,食欲不振,血象下降(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数值下降)等,可服用三七及相关制品,如三七粉、三七汽锅鸡、三七粉蒸肉饼、三七总甙冲剂等,能使精神健旺,血象回升。



2中老年人神经衰弱


失眠多梦,食少乏力,精神不振,有增加睡眠,振奋精神,增进食欲之功。

可于每日晚饭后开水吞服生三七粉3克,或服三七总甙冲剂。



3冠心病或有冠心病倾向


有胸闷、胸痛、心悸等症,可每日早晚吞服三七粉2次,每次3克。或配丹参,等分为末,每次吞服3克。也可服复方丹参片。


三七具有活血化瘀而不伤正,补益强壮而不壅滞的优点,既改善了冠状动脉的血液运行,又可补益正气,增强战胜疾病的能力



4血脂(胆固醇)过高


肥胖超重,可每日吞服三七粉3克,连服1周,休息1周。也可配制何首乌、黑芝麻、泽泻等分为末,每日服5克,分早晚2次服。


既可降血脂,降胆固醇,防治动脉硬化,又可防治须发早白。这一作用可能与三七促进人体物质代谢的作用有关。



5治疗跌打损伤,瘀滞肿痛


外伤跌打骨折常有出血、瘀血、皮下青紫、局部肿胀、疼痛等症状。


一般外伤后(如跌打损伤,骨折)应吞服生三七粉,每次3克,日2次,连服5~ 7天,可收血止、瘀消、肿消、痛止之功。



6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慢性胃炎出血倾向


可单吞生三七粉3克,日2次,连服10天。也可配白及、黄芪、黄连等分为末,每服4克,日服2次。有促进止血、使溃疡病灶愈合、止痛等作用。




三七养生养颜,对全家人都好!


三七,生吃活血,熟吃补血,男女老人皆宜。平日可用三七膳食,一家人吃了都有好处。


每天吃三七,养生又养颜!



1
补血养血


《本草纲目拾遗》称“三七补血第一”。三七能促进各类血细胞分裂生长,补血强身,养血养颜。



2
养护肠胃


三七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多种致病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能很好的解决便秘、排毒、肠胃功能紊乱等问题。



3
安神助眠


三七花具有强心、安神、镇静作用,可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解除因神经衰弱或疲劳所致失眠问题,对男女老人都适宜。



4
增强体质


三七能双向调节人体机能,三七多糖是促进免疫的有效成分,能增强机体的应激能力和高机体对不良环境的适应能力,是治疗和补体功能兼备的药食同源植物药。


吃三七30天

气血改善了,不再失眠、烦躁易感冒

体质会慢慢增强


吃三七90天

各类心血管慢性病有了改善

不用天天吃西药伤身体

每天一勺三七,健康一家人

用药需谨慎,请遵医嘱!(源于网络)

温馨提示:

想要了解更多病症中医用药,病症小偏方吗?

想要了解更多中药知识和食用方法吗?

只需关注后回复病症/中药名即可!已收录百种病症及300种常见中药功效及用法!如回复‘三七’、‘高血压’、‘月经不调’等。



推荐三七知识的平台

【三七小知识】简介:一个专注于分享三七知识的平台;一个只分享不发任何广告的平台;一个三七文章放心转载的平台!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