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贴敷”是冬病夏治最具代表性的方法,是依据中医”天人相应”理论,顺应四时气候特点的一种“内病外治“的传统疗法。
中医认为,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整体,在疾病的调治过程中,将平衡人体阴阳与四季气候的特点有机结合,会有事半功倍之效。春夏养阳,三伏最佳,从立春后天气渐暖,自然界阳气渐长,至“三伏天”为极盛阶段,阳虚之人,此时养阳可得天助,这是冬病夏治中药敷贴的理论基础。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是集穴位、外治、时间、医学于一体和“子午流注、适时开穴”的原则,借助三伏天阳气最盛,肌肤腠理开泄,经络气血旺盛之时,选用具有温经通络、益气助阳的药物,进行穴位贴敷,以鼓舞人体的正气、调理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畅通气血、协调脏腑等作用,使机体阴阳平衡,功能改善,抗病能力增加,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每年夏季三伏天进行穴位敷贴。方法简便易行,副作用少,疗效确切,价格低廉,且吴内服药到诸多弊端,患者易于接受,必将愈来愈显示其在防治疾病方面的重要地位。
1、三伏贴敷的疗效机理分析(现代)
穴位贴敷疗法是药物通过皮肤、血管吸收后经血液循环而发挥疗效的,避免了肝脏首过效应及胃肠道的灭活,不受胃肠道消化酶、消化液、pH值等因素的影响,可使生物利用度提高、药物毒副作用降低,增强了治疗作用、延长了作用时间。另外,药物直接刺激神经末梢和特殊感受器,反射性调整大脑皮质和自主神经系统功能,促进神经、体液调节,改善组织器官功能活动,增强机体抵抗力和恢复力。
2、三伏贴敷的适应症
(1)冬天容易发生、发作或加重的病症,属于虚寒性的、阳气不足的疾病,如;反复感冒、慢性咳嗽、肺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阻肺;过敏性鼻炎、 慢性鼻炎、鼻窦炎等冬病范畴的肺系疾病。
(2)腰腿冷痛、颈腰椎病、关节炎等、慢性虚寒性胃肠病、慢性腹泻等。
(3)阳虚体质的亚健康人群,表现在畏寒肢冷、容易反复感冒、免疫力低下等;
3、不适宜贴敷人群
1、上述适应症的急性发作期;
2、感冒期间及发热病人;
3、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特殊体质及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患者;
4、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溃者;
5、妊娠期妇女;
6、肺癌、支扩、肺结核等不具冬病特点的肺系疾病;
7、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血液病等慢性疾病病情不稳定者。
4、贴敷时机
一般在每年夏季,农历三伏天的初、中、末伏的第一天进行贴敷治疗(如果中伏为20天,间隔10天可加贴1次)。在三伏天期间也可进行贴敷,每两次贴敷之间间隔7~10天。也可在“三九天”或平时时间进行贴敷,以提高临床疗效。
5、贴敷时间
成人每次2~4小时,根据个体差异,贴敷时间也可适当调整。若贴敷后出现局部皮肤反应,可酌情或延缓贴敷。
小儿贴药时间为0.5~2小时。也可根据患儿皮肤反应而定。同时考虑患儿个人体质和耐受能力,一般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患儿如自觉贴药处有明显不适感,可自行取下。
6、三伏贴敷的注意事项
1、贴敷是一个渐渐起效的过程,即时效果不甚明显,远期疗效较好,需要坚持。
2、敷贴期间,忌烟、酒、及生冷、油腻、海鲜、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3、贴敷前最好先洗个澡,贴敷期间要保证睡眠充足。
4、贴敷部位有微热感或微痒是正常的,不需要处理。如果出现刺痒、灼热、疼痛感觉时,就要及时揭掉药膏,清除局部残余药物,禁止抓挠,不宜擅自涂抹药物,一般可自行痊愈。很大部分患者帖敷部位会起水泡,不要紧张,也不要自己处理,应到医院处理。贴药部位会出现皮肤有浅色印记,一段时间后可自行消退。
5、贴敷三年一个疗程,对于呼吸系统慢性及疑难病症患者,可做终生贴敷。
6、进行穴位贴敷一定不要盲目。要到正规医院、找有经验的大夫 进行治疗。
7、久病、体弱、消瘦者,贴敷时间不宜过久。
8、三伏贴可以配合中药煎剂。
7、注意:三伏贴不是万能的,只是疾病治疗方法的一种,不能完全替代其他治疗。
2017年贴伏时间:
头伏: 7月12日——7月21日
中伏:7月22日——8月10日
末伏:8月11日——8月20日
共贴敷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