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差点"被改名"到“中华老字号”,看这家酱油厂如何从困境中突围

来源: 食品医药产业促进会/CECA2016


“黄斯黄斯马马,请你阿公阿婆过来耍耍,酱油和的饭饭,豆瓣炒的嘎嘎。”这首童谣中提到的酱油,便是老重庆人家喻户晓的黄花园酱油。在重庆,这个历经了近百年的“中华老字号”品牌,俨然已经成为重庆文化的一部分。



但记者近日在重庆黄花园酿造调味品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黄花园公司”)采访时了解到,在上世纪90年代初,由于当时重庆酿造调味品公司的商标意识不强,“黄花园”商标竟被人恶意抢注,幸得热心市民提醒,厂方才得知消息。打了4年多的维权官司后,“黄花园”才重回黄花园公司的怀抱。



“黄花园酱油”因地名而得名



黄花园公司办公室主任黄文能介绍,根据行业历史调查,“黄花园”老字号的创建人是浙江商人汤志轩。



1918年,汤志轩在浙江创办老同兴酱园厂。后因抗日战争爆发,1940年,汤志轩将浙江的酱园厂搬到重庆市中心的黄花园,汤家的酱油色香味鲜,很快得到了重庆老百姓青睐。因厂子地处黄花园,“黄花园酱油”随之得名。


“当时厂子在后面,店面就在厂子前面,每天来批发酱油的商贩络绎不绝。”黄文能说,当时商贩们批发酱油、豆瓣等调味品后,便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卖,“那时的酱油只有大桶装,就一个品类,大家都排着队买。”


1982年,由于企业改制,原黄花园酿造厂、南岸酿造厂、沙坪坝酿造厂等企业合并成立重庆酿造调味品公司,地址仍在黄花园。


2004年,改名为现在的重庆黄花园酿造调味品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搬离渝中区黄花园,迁到九龙坡区石坪桥。



“黄花园”商标 曾被人恶意抢注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物资极其匮缺,酱油拌饭成了不少重庆人的最爱。黄文能介绍,“黄花园”酱油最鼎盛时期在1982年至1990年期间,每天都有五六十吨酱油运送到重庆主城及周边区县,几乎垄断了重庆的酱油市场。



那时商标注册开始兴起,重庆酿造调味品公司将酱油商标申请注册为“山城牌”。尽管老百姓仍习惯性地称该公司的酱油为黄花园酱油,可“黄花园”这一商标却并未被该公司注册。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一名在重庆国际贸易中心工作的陈先生偶然发现“黄花园”商标被一家名不见经传的食品加工企业注册了,立刻向“黄花园”酱油厂方进行了提醒,厂方立即组织人员向商标管理部门申诉。


这场官司一直打了4年,终于胜诉。1999年,“黄花园酱油”正式获得商标注册权。



严控品质 参战“绿色”江湖



尽管赢了商标官司,但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外地品牌酱油开始大规模进入重庆。凭借先进的市场营销理念和精美的包装,这些品牌在短时间内迅速占据了重庆酱油市场的半壁江山。重庆本地“老字号”黄花园遭遇了危机。



“过去我们的包装非常简陋,到了90年代才有了少量瓶装,且多数是‘炮弹瓶’(形状像个炮弹的塑料瓶),连玻璃瓶都很少。”黄文能说,酱油也只根据品质分为一二三级,可供选择的余地很小。


痛定思痛,黄花园酿造调味品公司开始筹谋如何从困境中突围。


传统酿造工艺是黄花园的核心竞争力。在市面上大多数酱油采用“速成法”工艺的情况下,2007年“黄花园”公司推出了“黄花园原生酱油”系列,并荣获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食品”认证,成为中国西部首家绿色食品酱油。据了解,生物发酵有分解和合成两个过程,速酿法制造酱油只经历了分解,半个月就能酿好,它的香浓并没有提取出来。而原生酱油酿造时间在8个月至2年之间,在后续合成中能形成多种新的物质,味道更有层次。


而在酱油种类上,如今的黄花园酱油也细分为原生系列、有机系列、红烧酱油、生抽等多个品类。在包装上仅瓶装类就有近20款可供选择。


在品牌保护上,黄花园酱油已于2011年获得国家“中华老字号”认定,其制作工艺正在申报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目前,黄花园酱油已在酱油品牌中闯出了一片天地,产品已销往重庆、四川、贵州等20多个省市区,并出口到日本等国家,全年销量达6000余吨。


从商标被抢注,再到化解市场危机,黄花园以坚持传统酿造为核心竞争力,积极创新,最终实现破冰,使得这张重庆的酱油名片历久弥新,这也是对工匠精神最好的诠释。


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故文中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





桥梁 · 纽带 · 平台 · 智库

食品医药产业促进会

微信号 : CECA2016

联系方式:010-52882178 

         13521590799 严主任

电子邮箱:yanxiangping@fmipa.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