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角茴香

来源: 医药人/shijieyixue

 

   


       拼音名:Bā Jiǎo Huí Xiānɡ  

       别名:舶上茴香、大茴香、舶茴香、八角珠、八角香、八角大茴、八角、原油茴、八月珠、大料、五香八角 。

       始载于《品汇精要》

       释名:茴香者,煮臭肉,下少许,即无臭气,臭酱入末亦香,故曰茴香,果实八角形,因名八角茴香。 本品为常用调味品,北方通称“大料”,南方通称“五香八角”。《本草纲目》谓其“形色与中国茴香(按即伞形科茴香)迥别,但气味同尔”。故有菌香之名。其果实多以八个膂荧果聚合成八角放射状,因得“八角”之称。果形较伞形科茴香为大,故名大香,以别之。膂荧果内有种子一粒,光亮如珠,遂称八角珠。本品原从海外引|进,《本草图经》谓“入药多用番舶者”,舶茴香、舶上茴香乃因以得名。海外引进者多以广州为集散地,因呼广茴香。 

       基源:为八角科八角属植物八角茴香的果实。  

       采收加工:栽培8年有少量结果,10年进入盛果期,可连续采收50-70年。春果在4月间果实老熟落地时拾取,晒干。秋果在10-11月采收,采后置沸水锅中煮沸,搅拌约10分钟后,捞出,晒干或烘干。  

       药理作用:刺激作用 挥发油中的茴香醚具有刺激作用,能促进肠胃蠕动,可缓解腹部疼痛;对呼吸道分泌细胞有刺激作用而促进分泌。可用于祛痰。

       原植物:乔木,高10-15米;树冠塔形,椭圆形或圆锥形;树皮深灰色;枝密集。叶不整齐互生,在顶端3-6片近轮生或松散簇生,革质,厚革质,倒卵状椭圆形,倒披针形或椭圆形,长5-15厘米,宽2-5厘米,先端骤尖或短渐尖,基部渐狭或楔形;在阳光下可见密布透明油点;中脉在叶上面稍凹下,在下面隆起;叶柄长8-20毫米。花粉红至深红色,单生叶腋或近顶生,花梗长15-40毫米;花被片7-12片,常10-11,常具不明显的半透明腺点,最大的花被片宽椭圆形到宽卵圆形,长9-12毫米,宽8-12毫米;雄蕊11-20枚,多为13、14枚,长1.8-3.5毫米,花丝长0.5-1.6毫米,药隔截形,药室稍为突起,长1-1.5毫米;心皮通常8,有时7或9,很少11,在花期长2.5-4.5毫米,子房长1.2-2毫米,花柱钻形,长度比子房长。果梗长20-56毫米,聚合果,直径3.5-4厘米,饱满平直,蓇葖多为8,呈八角形,长14-20毫米,宽7-12毫米,厚3-6毫米,先端钝或钝尖。种子长7-10毫米,宽4-6毫米,厚2.5-3毫米。正糙果3-5月开花,9-10月果熟,春糙果8-10月开花,翌年3-4月果熟。

        分布区域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 。

        性味归经:味辛,甘,性温 。归肝,肾,脾,胃经 。

        功能主治:散寒,理气,止痛。主治寒疝腹痛,腰膝冷痛,胃寒呕吐,脘腹疼痛,寒湿脚气 。

       1.温中散寒:八角茴香,辛甘温,辛能行气开脾胃,甘能和中缓里急,温可散中焦寒邪,故《图经本草》曰:“茴香辛温,暖胃间冷气,调中进食,疗腹痛吐泻。”

       2.行气止痛:《本草品汇精要》载本品:“主一切冷气及诸症疼痛。”本品辛香行散走窜,调理气机,开结散郁,治脘腹胀满,小肠疝气,因气机不畅而为疼痛者最宜。

       3.温补肾阳:八角茴香性温入肾,温肾助阳,补命门火,可治肾阳不足所致肢冷,泄泻,腰膝酸冷等证。

       4.辟恶除秽:齿开口痰,或脏腑积食,温热痰浊,皆可致口气臭秽,八角茴香,芬香味厚,气味浓郁,荡垢化浊,辟恶除秽,堪为妙品。        1.用于寒疝腹痛,睾丸偏坠。本品能散寒止痛,前者常配吴茱萸、葱白等同用;后者多与橘核、荔枝核等相伍。用治肾虚腰痛,与杜仲、川断、狗脊等同用,以补肾壮腰。

       2.用于脘腹冷痛,呕吐食少。本品既可暖肝肾,亦可温脾胃,兼能行气止痛,开胃进食,常与生姜、砂仁、木香等同用此外,古方亦有用本品治干湿脚气。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注意阴虚火旺者慎服。

      1.《得配本草》:多食损目发疮。

      2.《会约医镜》:阳旺及得热则呕者均戒。  

      复方1.治小肠气坠:八角茴香、小茴香各9克,乳香少许。水(煎)服取汗。(《仁斋直指方》)

      2.治疝气偏坠:大茴香末30克,小茴香末30克。用猪尿胞一个,连尿入二末于内,系定罐内,以酒煮烂,连胞捣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卫生杂兴》)

      3.治腰重刺胀:八角茴香,炒,为末,食前酒服6克。(《仁斋直指方》)

      4.治腰病如刺:八角茴香(炒研)每服6克,食前盐汤下。外以糯米一、二升,炒热,袋盛,拴于痛处。(《简便单方》)

      5.治大小便皆秘,腹胀如鼓,气促:大麻子(炒,去壳)半两,八角茴香七个。上作末,生葱白三七个,同研煎汤,调五苓散服。(《永类钤方》) 

       各家论述1.《本草求真》:大茴香,据书所载,功专入肝燥肾,凡一切沉寒痼冷而见霍乱。寒疝、阴肿、腰痛,及干、湿脚气,并肝经虚火,从左上冲头面者用之,服皆有效。盖茴香与肉桂、吴茱萸,皆属厥阴燥药,但萸则走肠胃,桂则能入肝肾,此则体轻能入经络也。必得盐引入肾,发出阴邪,故能治疝有效。余细嚼审八角茴味,其香虽有,其味甚甘,其性温而不烈,较之吴茱萸、艾叶等味,更属不同,若似八角大茴甘多之味,而谓能除沉寒痼冷,似于理属有碍。盐水炒用,得酒良。

       2.《品汇精要》:主一切冷气及诸疝痛。

       3.《本草蒙筌》:主肾劳疝气,小肠吊气挛疼,干、湿脚气,膀胱冷气肿痛。开胃止呕,下食,补命门不足。(治)诸瘘,霍乱。

       4.《医学入门》:专主腰痛。

       5.《本草正》:除齿牙口疾,下气,解毒。

       6.《医林纂要》:润肾补肾,舒肝木,达阴郁,舒筋,下除脚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