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学医吧 让梦想成为一生的坚持

来源: 滕州卫生计生/SDTZWS

“我要好好学习,考上大学,做一名医生。”期末将至,江苏省徐州市丰县王沟镇卫生院医生孙绪峰上小学三年级的小儿子孙莜权,在自己学年评价手册“我的打算”中写下这样一句话。


“等你考上医科大学,做了医生,一定要告诉老师。有梦想,需要努力作为支撑,相信你一定可以梦想成真。”班主任刘老师在“教师寄语”中对学生给予了满满的祝福与鼓励。



时值高考志愿填报季,要不要选择学医成为业内外的热门话题。

对此,医疗圈里意见不一。

有人说,劝人学医,天打雷劈;

更多的人则说,我是医生我骄傲。


“我想学医,但是很忐忑”


“我想学医,但是很忐忑”。一位来自浙江的高考生这样对记者说。学医时间长,耗费大,将来工作强度大,作息不规律等,都是他犹豫的理由。


来自内蒙古的小陈现在上海一家医院急诊科工作。当初父母并不赞成她学医,觉得上学时间长,就业面单一,关键是未来工作太累,压力太大。但是从小梦想当医生的小陈还是坚持选择了学医。几年过去,工作繁忙、常值夜班、收入平平的小陈成了大龄剩女。一份网络调查显示,80后、90后最希望自己另一半从事的职业排行榜中,牙科医生和宠物医生排名前十,而急诊医生高居最不希望另一半从事的职业前列。“特别累的时候,会想想自己当初学医是为了啥。”小陈说。


“记得当时在选择学医方向的时候,有的同学选择了兽医,周围人还挺不理解的,但是如今看来,宠物业成了热门,兽医已成为新晋的黄金职业,反倒有点羡慕他们。”医科大学毕业10年、现在北京工作的张医生告诉记者,学医这条路太需要坚持。“如果你想学医一定要想好,无关利益,无关辛苦,只关热爱。”


最近,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发生的恶性伤医事件,让不少人对选择学医、从医心存担忧。有网友称,这种场面会成为医护人员的噩梦。“一定要对伤医事件零容忍,不然以后没人敢当医生了。”



爱生命能坚守才能学医



虽然不少人对从医心怀担忧、质疑,甚至反对,但是微博达人烧伤超人阿宝在高考季依然一再动员优秀的孩子报考医学专业。在他看来,“够傲娇、爱生命、能坚守才学医”。医患关系的矛盾映射的是整个社会的浮躁;改善医生的从业环境,政府一直在努力;维护良好医护形象,行业群体要发力。


中国医师协会毕业后继续教育委员会专家指出,临床医学专业并非冷门。近年来,5年制、“5+3”年制、8年制等临床医学专业一本录取分数线总体处于上升趋势,临床医学专业录取分数线依旧不低。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李海潮教授说,如果不适合学医,而是为了达成某些目的而选择学医,这并非最优选择。即便日后做了医生,一则可能无法获得愉悦的体验,二则病人可能也有不舒适的体验,甚至面临风险。“如果你认为自己是一个善良的人,并且希望学医,那么就可以更多地去感受生命的神圣和珍贵,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团队精神。”


“仅仅适合学医是不够的,还需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李海潮特别提到,学医是漫长的过程,成才周期远超其他行业。从本科到毕业后教育,至少需要8年时间。在这个过程中,要学习和掌握大量的知识技能,后期还有大量艰苦的临床训练,那时每天的工作时间一般都在10个小时以上。没有吃苦耐劳、持之以恒的决心,难以达到成功的彼岸。


愉悦感和成就感无与伦比


就在发稿前,那位心怀忐忑的浙江考生给记者发来信息:“小时候有一次得了急性肺炎,被送到医院时浑身发热,迷迷糊糊中,我听到有一位穿着白大褂的大夫对母亲说,‘送到医院就别担心了,孩子会好起来的’。在我眼里,这位医生就像英雄一样。如今,我愿意用我的青春来实践,成为自己儿时梦想的英雄。”



“没想到孩子有当医生的梦想,作为父亲我很欣慰。”1995年中专毕业后就跟父母一起干村医、已经在基层工作21年的孙绪峰说,小儿子告诉他,看到爷爷、爸爸和姑姑都是医生,经常下村给村里人服务,自己长大后也想这样做。因为医患关系紧张、待遇低,他曾有过不让孩子从医的念头。后来,自己在工作中通过努力,实现了自身价值,和患者也相处得很好。“我的最大心愿就是能让孩子子承父业,更好地坚持走下去。”


在李海潮看来,目前医疗行业的薪酬体系还不够合理,内部竞争压力大,甚至存在一定的从业风险。但许多医生仍然对这个职业不言舍弃,并且敬业爱岗,这与他们从这个职业获得的愉悦感和成就感密不可分。


这些愉悦感和成就感的获得不是鲜见的,而是经常性的;不是断续的,而是持续性的。这些愉悦感在很多时候会让你忘却烦恼,忘记疲劳;而赢得病人的信任乃至爱戴更是人与人之间情感认同的最高境界。所有这些都是医生这个职业所独有的魅力。

来源:健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