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丨爱心重于手术刀!自贡医生的四次援藏路

来源: 四川卫生计生/scweishengjisheng

在海拔4000多米的甘孜州德格县藏区

曾有一位来自

荣县人民医院的援藏护师

用专业与智慧

搭建起民族沟通的桥梁

......


第一天,从荣县出发,到达成都,再转车康定;


第二天,从康定出发,乘车翻越海拔逾5000米的雀儿山、海拔4298米的折多山,到达甘孜州德格县;


第三天,从德格县乘车出发,再经长达6个小时的山路颠簸,最终到达目的地甘孜州达马乡。


三天时间,是现年51岁的荣县人民医院援藏副主任护师曹桂凤到达甘孜州德格县达马乡卫生院所需的时间。


至今为止,她已四次参加援藏。


去年12月,曹桂凤因对口支援工作成绩突出,被四川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和四川省卫生计生委评为“四川省医疗卫生系统先进个人”


可亲可敬曹大姐

一桩桩、一件件,都只是困难的一个缩影。在为期四个月的对口支援工作中,曹桂凤克服物质上、环境上的种种困难......


一想起从德格县到达马乡近6小时的颠簸,曹桂凤心里时不时地在发怵。她回忆,2012年6月的一天,达马乡卫生院院长带着关心的语气找到她,说德格县城有朋友请客吃饭,一起去吧……想起来时坐在大巴车的最后一排,头时不时地还要撞到车顶,曹桂凤一口回绝:“不去,吃‘龙肉’都不去!”


类似让曹桂凤记忆犹新的事还有很多:一次从德格县返回达马乡,车子陷进半米多深的大坑里,在他人的帮助下辗转越野车和摩托车折腾到晚上10点才得以返回;刚到藏区时,不知道高原水沸点较低,煮出来的面都是夹生的,最后只能用高压锅压;手机没信号,为了给家里打电话,得往外走出40多公里才行;还有高原反应带来的种种身体不适……


曹桂凤为藏族同胞输液


一桩桩、一件件,都只是困难的一个缩影。在为期四个月的对口支援工作中,曹桂凤克服物质上、环境上的种种困难,指导卫生院先后开展了皮试液、抢救盘等的配置,改善了无菌技术操作,并帮助卫生院完善了各种管理制度,提升了服务水平。


对于一次次的援藏,家人起初并不支持,但在曹桂凤的坚持下,他们也开始默默地赞成并全力支持。


2013年医院再次接到对口支援会理县的工作任务,曹桂凤第一个申请到该地援助,院领导经研究决定同意了她的请求。


三个月后本该更换一位护理人员时,曹桂凤再次向医院提出申请,要求继续留在那里,理由很简单:她的身体好,家庭比较单纯,其他姐妹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同事们心目中热心肠的曹大姐此刻变得更加可亲可敬。


爱心重于手术刀

在曹桂凤援助的藏区同胞心里,她不仅是“好阿姐”,更是“好门巴”。



援藏期间,由于语言不通,曹桂凤虚心请教,向藏族同胞学习;藏区医务人员基础薄弱,她便查找问题,对症下药,认真传、帮、带;交通不便,群众看病难,她更是翻山越岭,上门服务;群众健康意识差,她不顾长途跋涉,逐户开展普及健康教育知识,讲解常见病的预防与治疗,进行体格检查,开展疑难病会诊……


曹桂凤记得,那是第二次援藏的一天晚上,已经11点过了,一阵敲门声把她惊醒,原来近10公里外一产妇胎盘滞留12小时出现难产。高原地区不是每个地方都能驾车,有的地方全靠步行,当时天还下着小雨。人命关天,曹桂凤披衣起床扛起药箱就走。到达产妇家时,已是凌晨两点过,产妇精疲力尽、面色苍白。幸运的是,经过曹桂凤的紧急救治,产妇顺利将胎盘完整娩出,转危为安。

曹桂凤引导藏族同胞进行康复训练


“现在回想起来还是有点后怕,黑不溜秋的,但哪儿想得到那么多哟!”曹桂凤说,对于缺医少药的藏区来说,这样的事情很多,面对更严重的疾病,也只有无奈,眼睁睁地看着生命消逝。她多么希望自己能掌握回天之术使病人的生命得到延续。


在藏区,曹桂凤工作之余还时常陪病人聊天,舒缓他们的心情。在她看来,爱心、同情心及理解有时比手术刀和药物还重要。


在曹桂凤援助的藏区同胞心里,她不仅是“好阿姐”,更是“好门巴”。




【四川卫生计生】

scweishengjisheng

卫生热线:12320

计生热线:12356

长按识别左边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