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药放开!但不要高兴太早

来源: 医药报/xbyytm


基本药物制度退出历史舞台?广东不再强制使用基药!

“自2017年7月1日起,广东省不再对各级医疗机构(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下同)配备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含省增补基本药物)的品规数量和金额比例作具体要求。”


广东卫计委的文件,引发了“基药制度即将瓦解”的说法,非基药们不禁浮想联翩......我得给大家一盆冷水,别高兴的太早!


2017版医保目录增补了三百多品种,各省还会陆续增补15%,意味着医保“目录”大扩容,但我以前就说过,别高兴的太早——当今的医保政策是宽进严管。



确实,基药目录逐步放开是“大趋势”,“最终”会名存实亡,不再成为一个准入门槛。


2016年7月,江西省明确允许基层医疗机构在医保药品目录中配备30%至40%的非基本药物。广东、上海、重庆、湖北、山东、湖南、福建、哈尔滨等地,已经先行发布政策的城市,都放开一定比例的非基药,金额和品种在10-40%之间,以前非基药使用比例最高的是广东的“不超过40%”。去年10月,浙江省30%提高至50%,这一放开比例远高于全国其他地区要求。


去年年底,北京统一大医院与社区的药品采购目录,将医保目录中的2510个品种全部下放到社区,这一政策已经落地。广东算是第一个全面放开基药的省份。



然而,广东基药放开不等于全国基药放开。


北京为什么能第一个放开?因为北京的医保和财政实力强。广东为什么能放开?同样,因为广东的经济实力在那里。


今年2月,广东省决定:2017-2019年,广东各级财政安排500亿元,重点投向粤东西北地区县及县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改善基层服务模式等,特别是县级医院建设、乡镇卫生院规范化建设和妇女儿童医疗机构建设,集中精力建设45家县级医院。


粤东西北是广东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地区,省里会倾斜支持,珠三角地区本身经济基础非常强,这是基药放开的底气所在。并不是所有省份都有这个底气,下这个决心的。



最重要的是:用药目录放开,并不意味着非基药可以随便进、随便用!


北京社区用药目录放开后,非基药并没有大量涌入社区,原因很简单:社区控费目标依然在,药占比还要继续下降。虽然各地的非基药使用比例一直在增加,非基药进入基层市场依然非常困难,就像一个基层医疗机构负责人在调研中对我说的:“基药要控,非基药更要控,非基药比例不重要。”


卫计委的想法很简单,只要抓住一个核心指标:医疗费用每年增长不超过10%,层层分解到省市、医院。同时,医保各个地区还有医保总额控制,医保支付方式会逐步向DRGs转变,那也是在总量不超的前提下做结构调整。只要各级控费大闸在此,卫计委就没必要为个基药目录背黑锅——大家诟病基药目录限制了基层用药,导致患者无药可用,影响分级诊疗大局......



控费才是我们面对的第一大难题,唯一不变的唯有控费。


广东和基药目录放开政策一起出台的,还有公立医院零加成。这意味着医疗服务费用提高,和明里暗里的二次议价,这对药企的影响会比基药放开更大一些。在控费的背景下,药企就不要指望什么利好的消息了。



非基药在基层是有机会的,但有三大前提:

不但要有明确的疗效,还要有效价比,有药物经济学的证据。

基层市场并不是蓝海,更不是什么处女地,基药其实满足了大部分基层用药需求。非基药通常价格都会比基药高很多,如果不能证明自己的效价比,不会有广阔的前途。


应对基层医疗准入难题的方法。

基层医疗控费的压力极大,不可能随意进非基药。很多基层医疗,10元以上的基药几乎都不采购。那么,基层医疗的负责人,对那些动辄四、五十元的非基药,会是什么态度?可想而知。


低成本的学术推广。

基层市场依靠带金和人海战术是行不通的——已经在基层市场打拼多年的基药产品,依然会面临费用不够,人员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新进入者会面对投入产出不平衡的难题。

来源:行为改变-刘峻

长按二维码

微信号:xbyytm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注意:在任何情况下,文中的信息或观点并不构成任何          建议,不对因任何行为而产生的后果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