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转型中的上海医药

来源: 制药师/bybio2016

5月18日,2017浦江医药健康产融创新发展峰会上,上实集团总裁、上海医药董事长周军预测:中国医药产业一定会有若干家世界500强企业诞生。事实上,5年内将上海医药打造成一家世界500强公司,正是上海医药高管团队为董事会设定的战略目标之一。


右:上实集团总裁、上海医药董事长周军
左:上海医药执行董事兼总裁左敏


上海医药管理团队希望开足马力,在中国医药市场格局重构、规则重建的变革浪潮中,国内与国际两翼突进,完善包括分销、工业、零售、研发布局,借助上实集团融产拓展的经验,在国际化上大步前行。


版图拓新界

上海医药的基本面可以用一系列的数据来呈现:A+H股两地上市、总市值接近700亿元、分销网络已覆盖全国21个省市、有3000多个生产批文、过亿单品26个、4.1万名员工、2016年销售额1208亿元。以上数字彰显上海医药庞大体量的同时,也在深层次预示着,这位产业大鳄必须能够准确判断政策时势、战略清晰持续、领导层高瞻远瞩,才能保障其增速与产业增长相匹配,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近些年来,上海医药的发展踩准了两个产业发展大势。首先是整合上海国资委旗下医药资产后的A+H股上市,使得其日后业务的拓展有了可持续的融资渠道和平台;其次是在医药商业大整合中,迅速拓展网络布局,使其一举位列中国医药分销前三甲。

“顺应产业变革、加快转型发展、争做行业领头羊”,是左敏总结归纳的上海医药现阶段经营方针,他认为在控费、质量、创新,已经成为医药行业发展关键词的当下,为紧跟产业发展逻辑,上海医药的战略执行必须进一步明晰:在保障分销业务稳步拓展,不断完善网络布局的基础上,以创新为抓手,夯实医药工业的竞争实力,伺机开始零售终端的并购整合,并借助资本力量与经验积累积极布局海外市场。

医药分销业务一直以来是上海医药的优势,2016年该板块实现销售收入1086亿元,占到整个公司营收比例的89%左右。目前上海医药的分销网络已经在全国覆盖21个省市,接下来此版块的业务重心之一是用3年~5年的时间,将分销网络扩增至除西藏、新疆、青海之外的省市。

一个被行业普遍认可的趋势是,中国医药商业中的分销业务已经进入微利时代,而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和构建分销产业链各个环节的竞争力,成为所有医药商业企业的共同选择。主管分销业务的上海医药副总裁李永忠告诉E药经理人,近几年来,医药分销业务的工作重心之一持续聚焦在新领域和新模式的探索上,以“创造新的盈利增长点”。

李永忠透露,包括医院供应链管理(SPD)、药房托管、高端药品直送(DTP)、疫苗和高值耗材配送等新业务,近年来都获得了快速的成长。2016年,医药商业销售净销售增长中,创新业务贡献了很大份额。

2016年上海医药的医药工业版块实现销售收入近200亿元,近一两年,上海医药工业板块不管是营收还是利润都实现了双向快速增长。2017年第一季度,上海医药工业板块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19.94%。

聚焦并培育大品种是上海医药工业板块近几年来的主要产品思路,“一品一策”是理念,更是产品市场放量的方式。到目前为止,上海医药共有26个单品过亿元。上海医药副总裁、营销中心主任顾浩亮讲起那些过亿单品的打造过程,激情满满,“核心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为每一个产品找到适合它的适应证、市场定位或者产业链竞争力”,他预计2017年上海医药的过亿单品的个数还会增加。

在左敏的规划里,做强工业板块的最终目标是希望通过完备的管理体系输出,为整合、做大工业板块服务。众所周知,只有自身具备了超强核心竞争力和管理体系的输出复制能力,才能够与整合并购而来的项目达到1+1>2的效果,不然,并购项目的增加,“无非是篮子一堆鸡蛋里又增加了一个,意义不大”。

在采访中,左敏提到了两家对标的跨国药企辉瑞和罗氏,前者是通过一次次大并购将自己推向了全球制药企业排位第一的宝座,而后者,拥有令几乎所有制药企业艳羡产品线的缘由在于对研发创新的投入与专注。

在上海医药,研发创新是为已有产品的进一步开发服务,更重要的是为公司的未来服务。创新药在中国的发展进入到历史以来最好的时候,从新药定义、临床试验审批到药价谈判带来的创新药报销预期等,都在指向同一个内涵:鼓励创新。

2016年上海医药投入研发的费用达到5.4%,上海医药副总裁、中央研究院院长刘彦君告诉E药经理人,接下来上海医药对研发的投入力度还将持续加大。上海医药的药物研发可以概括为以开放式研究模式实现仿创结合的研发理念。目前上海医药与中国科学院、日本田边三菱制药株式会社、上海复旦张江等都有创新药的合作项目处于申报临床或临床研究阶段。

医药零售业务在商业三巨头中所占的比例都比较小,上海医药也是如此。目前上海医药拥有零售药房总数为1800多家。但随着分级诊疗和药品零加成等政策的推进,分销业务的部分版图已经逐渐向零售终端转移,因此在这一领域未来存在规模放量的预期。周军判断,目前中国几十万家药房会面临一轮大的并购整合,如同2011年左右发生分销领域中的整合一样。

现在,上海医药已经开始零售终端的整合规划,初步将以上海的品牌,例如华氏、雷允上等为主导,各地域品牌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对外拓展、新店开发、加盟拓展、外部兼并、内部整合等方式,进行零售业务整合发展。

产融起舞

2017年5月6日,上海医药发布《上海医药关于新增2017年度对外担保计划的进一步公告》,表示上海医药本部及控股子公司将为新成立的Shanghai Pharma Century Global Limited(暂定名)提供100亿元针对国际化业务拓展的担保融资业务计划。业界分析,接下来上海医药的下一项国际并购将会刷新产业记录。事实上,2016年10月上海医药已经小试牛刀,出资9亿元并购了澳大利亚保健品公司Vitaco。


上海医药与澳大利亚上市保健品公司Vitaco的签约现场

战略层面来讲,上海医药的国际化拓展是上实集团未来总体战略布局的一部分。在2017浦江医药健康产融创新发展峰会上,周军介绍了上实集团发展关键词:深度资本化、再次国际化、聚焦大健康、拓展新边疆。其中深度资本化的内涵就是收购兼并、融产结合,“这是上实集团的特长。”


周军为上海医药各个业务板块的收购兼并制定了关键词。分销业务为完善网络,“这块业务的并购事实上上海医药一直都在进行,而且历任董事长都非常重视分销业务的并购。”

医药工业板块的关键词是补短板。这里的短板事实上也表现为中国整个医药产业的短板:创新力度不够、研发投入不足、缺少创新性产品。因此上海医药的目标是去海外收购一些有特色的公司,既包括仿制药也包括创新药,实现1+1>2的协同效应,“相较于内生式增长,通过并购可能比较快的达到与国际公司同台竞争的状态”。

零售终端的并购整合也在上海医药的规划中,但限于如今零售终端仍然过于分散,周军认为上海医药正等待合适的时机进入。另外,上海医药还希望通过并购,进入到医疗服务领域。2016年上海医药年报显示,上海医药成立了上药医疗投资管理公司,正在推进多项合作项目,其中首家中医馆已经在上海正式开业运营。

历史上,任何产业、任何阶段的融产结合兼并重组中,战略定位、时机把握都很重要,同时资本的充裕程度和并购风险的把控能力也是决定一项并购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不过在周军看来,这些对于上海医药而言,都不是难题。

资金方面,上海医药背靠上实集团,能够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并购所需资金。至于风险把控,周军列举了几个数字:上实集团在过去20年间,通过40次左右的大型收购兼并,建立起上实集团的三大产业:医药、房地产、基建环保。“这三大产业20年前是没有的,80%是通过收购兼并和投资来的。”


在并购上游刃有余的周军也袒露,事实上作为一名管理者,他现在最急迫的事情是希望公司上下达成共识,“如何在最短的时间让大家心往一块想,力往一块使,这是最重要的。”


体系支撑

“之前业界老认为上海医药是一个传统的国企,事实上,这几年凡是比较了解上海医药的人都感慨,上海医药与想象中的国企不一样。”左敏在说到上海医药的国企身份时由衷的感慨。这种不一样如何表现?“在价值观和业绩判断标准上更为市场化”。

左敏认为虽然医药产业不管是并购还是新药研发都带有“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意味,但是上海医药所有项目的开展,关注的并不是拉升股价等短期效益。此前为了坚守这一标准,上海医药曾经放弃过一项金额很高的并购,原因就是其中一些经营风险,可能会在5年~10年后爆发。

当然,以创新的激励机制,激发员工尤其是企业管理层的能动性与积极性,是所有企业必须面对的机制难题,只是国有背景的企业在机制完善上所需做的工作更多,流程更长。

上海医药副总裁沈波主管公司运营,他认为目前上海医药从预算管理、过程跟踪、业绩结果评估,已经形成一套完备、客观的评价考核体系。E药经理人采访的多位高管都提到了上海医药目前正在采用一套“业绩红黄绿灯”制度,这项制度将每位管理者年初的工作目标拆解为众多细分选项,完成则标注为绿灯,未完成则标注为红灯,在每季度的集团工作会议上进行公示。当然,伴随而来的是相应的绩效奖惩应用。

体系之外,上海医药也在充分发挥人才的积极性上下足功夫。2016年8月上海医药发布《上海医药独立非执行董事关于提名第六届董事会非执行董事和聘任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独立意见》公告,宣布聘用李永忠、沈波、顾浩亮、刘大伟为上海医药副总裁,这些新提名的高管平均年龄在45岁左右,值得一提在上海医药的高管团队中,已经有80后担当重任。

2014年和2016年,上海医药连续做了两次敬业度调查,数据显示,2016年比2014年提升了20多个百分点,达到74%。这个数据让左敏感到了惊喜和意外,“人是跟着希望走的,这说明员工切实感受到了企业发展带来的好处。”

左敏把自己定位为董事会战略和经营目标具体执行的牵头人,他认为公司领导影响团队的方法只有一条:身体力行。务实、细节、坦诚,是左敏的管理风格,也是当下上海医药开拓新边疆时,需要具备的公司性格。

于是记者问他:你希望面对国际市场传递一个怎样的上海医药?

他说:加速转型中的上海医药、活力充沛的上海医药。(来源:E药脸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