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芳馥郁 芝心永恒——记全国名中医孙郁芝教授

来源: 山西省中医院/sxszyy666

提起中医治疗肾病,山西省中医院肾病科创始人孙郁芝教授无疑是绝对的权威,她为中医治疗肾病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老人个子不高,身形清瘦,因为腿疾的困扰,行动起来略显迟缓。可思路清晰,时时把患者挂在嘴边,把自己的光和热播撒给更多的患者。

结中医相溶之源


        



虽然在山西呆了60多年了,我们依然能从孙老的口音中听出一丝东北味儿。孙郁芝出生在沈阳的一个小县城,当时被日军占领,老百姓生活在艰难困苦中。幼年时,由于家庭条件所限,一有个头疼脑热,家里长辈都会说,赶紧去找老中医开个方子,往往喝几服药病便好了。可周遭还有好些人,因为家庭条件所限,没钱请不起大夫,结果把病给耽误了。“成为一名医生,治病救人”这个愿望便在她小小的心里生根发芽。

        

几年后,在报读学校时,孙郁芝便在家人的支持下选择到大连医学院学习。1954年,孙郁芝从大连医学院西医专业毕业。同年,毛泽东也发出了“西医学中医”的号召,并抽调医科大学或医学院的毕业生交给有名的中医,学学他们的临床经验。

         

“本身学的是西医,再学个中医,能够学两套本事,可以用两种方法救人,这是多好的事儿。”1956年,孙郁芝参加了卫生部在武汉举办的全国首届西学中研究班系统学习中医3年,从此与中医结下了不解之缘。


因为属于“半路出家”,而给他们授课的名老中医又几乎都没有西医基础,老中医们一开始讲《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这中医四大经典时便强调,即便是一时无法接受中医的理论,也一定要用心记。时间长了,走过了最初的入门期,孙郁芝对中医越来越有兴趣。


        在武汉完成了理论学习,她又在江西一家中医院开始临床实习。医院抢救一名突发心肌梗塞的外国患者,邀请带孙郁芝实习的老中医一起会诊。此时患者胸痛严重,情况危急,可用西医的办法效果却并不明显。老中医把脉后,开了一副活血化瘀的汤药,患者服药后,情况大大好转。在一旁从头到尾目睹了中医治病过程的孙郁芝颇受震撼。“平时听课没觉得,原来中医真的这么厉害!”她深刻感觉到老中医的经验很宝贵,有的时候书本上看,或课堂上讲的,根本没有亲身接触领会得深刻。


开肾病治疗之先河


       


 三年的研修结束后,孙郁芝和几个同学被分配到山西医学院,此后便将自己的大半生奉献给了我省的中医事业。当时我省的第一批西学中班成立,她便在那里任教。他们不仅要为学生教学,还要搞临床治疗。为此,医学院还专门为他们开辟了一个中西医结合病区,她和一班同事摸索着开始了中西医结合内科临床治疗之路。

        上世纪60年代,孙郁芝和于家菊教授联手创建了省中医院肾病科,这也是该院最早的特色专科和重点学科,如今该院肾病科已经发展成为全省乃至全国规模最大的现代化中西医结合肾脏病治疗中心。

       1963年,学贯中西、精于临床的孙郁芝直接担任山西省中医研究所大内科及肾病科主任。孙郁芝一心扑在工作上,经常工作到深夜,有时刚回到家,就因为有急病人,又匆匆赶回医院,连休息日都放弃了。那时,她每天的工作日程是,早晨查房,处理患者的治疗用药情况,然后就到实验室搞实验研究。1973年,为了提升自己的治疗和科研水平,她又奔赴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跟随我国肾病学科奠基人王叔咸教授学习。回来后,她的专业知识、科研思路、诊疗水平都有了大大提升,她采用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药物治疗肾小球肾炎,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开启了活血化瘀治疗肾病的先河,其治病主方“益肾汤”也被写入了多地医学院校的教科书。


 

      此后,由孙主任主持研制的血尿停胶囊获得了科技进步奖项。孙主任还牵头主办了我省第一个肾病专业学习班,为我省培养了不少肾病治疗骨干,用她的心血和汗水为我省的肾病治疗铺就了一条蓬勃发展的大道。她本人也被评为全国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优秀指导老师。此外,她还带出了多名优秀弟子,把自己在临床中的宝贵经验倾囊相授。即使1994年退休之后依然坚持门诊,带教徒弟,助力肾病诊治发展,如今孙郁芝主任桃李天下,芬芳馥郁。看到这样的发展成果,孙主任倍感欣慰。“看到省里的中医药事业有了接班人,而且一代比一代强,我也就心满意足了。一辈子还图个什么呢?”说到这里,老人欣慰地笑了。


精诚为医一甲子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在孙郁芝从医的60年里,患者一直是老人心里最重要的人。

        从孙老所住的宿舍楼到医院门诊这短短几百米的距离,在常人来说几步就到的事儿,孙老却要足足走十五分钟才能到,因为老人被严重的腿疾折磨,即便如此,每周、周日两个半天的门诊,却雷打不动,风雨无阻。“因为许多老病人十几年都是找我看病,对我总有一份信任在,我如果停诊,他们怎么办?”对于孙主任来说,老病人信赖笃深,而新患者又不停慕名而来,所以她总有看不完的病人。为了照顾孙主任的身体,医院对她的门诊挂号进行了限制,每次出诊限号10个。但是遇到一些有困难的病人,孙主任还是会不顾自己的身体给他们加号。“有些远道而来的患者为了找我看病,常常要在附近的小旅店住上好几天,为了不加重他们的负担,我辛苦一点没什么。”孙主任总是这样为患者着想。


        为了不让患者等待,不耽误诊病时间,孙主任在从医60年来,从来没在门诊时喝过一口水,整个诊病过程全神贯注,不受任何干扰。经常一坐就是4、5个小时,起身都有些困难。每次门诊结束,即便时间再晚,她都要把诊室整理的清爽利索,才在学生的搀扶下离开诊室。她的脚步很慢,却走得踏实稳健,平和之中透着安祥。


仁者之风耀三晋

        


两足不染尘,双袖皆清风。这是孙郁芝主任的真实写照,现在孙准虽然年逾八旬,依然工作在临床和教学一线,为解除患者病痛和三晋人才的培养继续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

        2010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认她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更是对孙主任一生从医,精诚为民的一种肯定。从医近60年,孙主任著述颇丰,却从不以名家自居,如今仍然着眼于肾病学科的前沿发展,读书看报也是每天必做的功课。很多人都劝她,已经是耄耋之年,该是颐养天年的时候了,可是孙主任对她的专业,对她的患者,那种不舍的情节,又岂是他人能够深切体会到的。年纪大了,总是有些这样那样的病痛,家人总是十分心疼。但即便如此,只要对患者有好处,哪怕自己辛苦点也应该,这是作为一名医生的职责。“对于医生来说,科学作风很重要,必须认认真真。接诊时一定要好好了解病人,问得清清楚楚,才敢着手治疗。”对待患者认真细致严谨,态度和蔼、平等、真诚,无论贫富贵贱,她都要耐心问诊,仔细询问每一个寒热虚实的病症,认真推敲每一味药材的使用,容不得半点马虎。老人甚至会考虑患者的家境,斟酌用药,决不让患者多花一分冤枉钱。“炮甲珠治疗肾病虽然疗效好,但价格很高,普通家境难以承受,我就要考虑一下了。”“医生就要不断学习,活到老学到老。病人复诊时,发现病情有新的变化,觉得自己有什么不对,一定要反思、翻书,琢磨怎么解决,绝对不能应付。”孙主任总是这样告诉自己的弟子,一定要对病人负责,工作上要认真踏实,实事求是。



        而这种刻苦求实,治学严谨的态度,贯穿于她的整个学术生涯中,也让她走出了一条患者赞誉,学子爱戴的名医之路。


                                                                                    特约撰稿:魏巍